我与马桥(一)

施玉龙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在上海郊区崇明建设镇的马桥头,马桥头有所学校叫马桥小学。</p><p class="ql-block">很早就听说马桥小学是城内大户人家龚姓的祠堂,存放棺材,立有贞节牌坊,大约1952年改为马桥小学。第一任校长季志坚,后由于建菜园大队,学校搬到了马桥东南200米的茅家宅。</p> <p class="ql-block">▲茅家宅旧址</p><p class="ql-block">这些对我来说是不记得的事。我最早的记忆马桥是大同菜园大队办事处(60年前后),那个时候我还只有四、五岁,哥哥们经常带我去那里,最初印象是很热闹,有许多办公室,还有一个大食堂,听说当年的菜园大队是大同公社最大最好农副业种菜基地,菜园大队集中了全公社许多有文化的年轻人,他们从四方八方集中在这块风水宝地工作、劳动(有点象社办企业的味道)</p><p class="ql-block">菜园大队共有5个小队(现浜北13、15、16队,浜西11、12队),我记得那时候我们队里全是种菜的地方,遍地是冬瓜、茄子、辣椒、蕃茄等,一到冬天全是大白菜。这些蔬菜有运往大上海的,也有送到农场的,一到收获季节,整个大队车来车往,热闹非凡(当时都是小推车,还有牛车)。</p> <p class="ql-block">▲菜农送菜忙</p><p class="ql-block">然而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个片段:</p><p class="ql-block">一是机帆船运送大白菜:记得在大白菜上市时,全队男女老少挑担的、推车的,都把新鲜的白菜运送到马桥大队办事处办公地前的广场上,整整齐齐堆得很高,然后搬到停在马桥头张网港河边的机帆船上,这船也能装二十多吨的白菜(那时候总是觉得这船好大好大,而且是机器作动力的,我们农村小孩也实属少见)。等大木船装满后,一声汽笛响起,机帆船要离岸开往上海了,我们这些小屁孩儿总是追着奔着,大约跟随二、三百米后,机帆船逐渐消失在视野中……</p><p class="ql-block">二是马桥菜园大队办事处里牛牵磨:儿时的记忆中,马桥菜园大队那里有一大礼堂,礼堂旁边是有个豆制品的加工作坊,礼堂中央有一个大圆台一样的磨子。牛牵磨开始前,作坊师傅让牛套上彊绳,用布把牛的眼睛蒙上,这时候随着师傅的叫喊声,牛就拉着磨片,围着磨子不停地转圈,那时候我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直到后来才晓得,牛眼蒙住了,看不见光线就会循环往复地转动,牛牵磨就是用了牛的这一生理特性。</p> <p class="ql-block">▲水牛拉磨图</p><p class="ql-block">三是马桥修船拖船上岸场面:据说,那时候的马桥菜园大队有几条送菜运输船。只记得大约每到五、六月份,队里就叫船工修船。由于那时没有机械设备,于是队里就叫上几十甚至上百人,用手腕粗的绳子套在船的关键部位,硬把二十多吨大木船拉上河岸。记得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声势浩荡,男女老少号子声、叫喊声响成一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