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水雁翔》

淡泊如风

近几年来,随着沈阳浑河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鸟岛水域大雁(鸿雁)的数量逐年增加,给沈城的冬季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br>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群的聚合体。 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门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寒露后飞往南方越冬。 关于大雁,最被人们熟知的,便是‘鸿雁传书’了。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长年在北海牧羊,日子很不好过,但他忠贞不屈,勇于接收命运的不公。——“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后来汉匈和亲,汉朝的使者出使匈奴时,要求单于归还苏武等人,匈奴不愿意归还如此精忠之臣,就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汉朝的使者对单于说:"我们的天子在上林苑射猎,射下来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写苏武在北海的某个地方"。单于听闻此言,惊讶万分,不得已才把苏武放了。<br>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汉书》也记载着鸿雁传书的真相——原来汉使早料到单于不会放人,所以特意扯了这么一个谎来击破单于谎言,可人们仍然一厢情愿地传播着这个故事,仿佛大雁生来就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的信使。故事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浪漫.......<br>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诗句,就是描绘大雁的凄美故事...... 相传,800多年前,十六岁的少年元好问来并州应试,在汾河边遇到一位携带着两只死雁的猎人。猎人给他讲述了一个奇闻:早上,当他用罗网捕住了这两只雁时,雄雁拼命挣脱了出去,他就把网住的这只雌雁杀了。没想到,脱网的雄雁却怎么也不肯飞走,在空中不停的盘旋,悲鸣。 最后,竟一头从空中疾冲下来,投地而死。听罢大雁的故事,元好问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从猎人手里买下这两只死雁,将它们埋在河水之滨,并用石块垒起了一座坟墓,起名叫“雁丘”。同时,双雁凄美的故事久久萦绕在诗人心间,于是,他写了一首词,《摸鱼儿-雁邱词》。其中有一句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br>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br>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br>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br><p></p><p>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br>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br>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br>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p> 大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哪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 雁有仁心,是因为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其余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 大雁不仅有仁,更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不论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这是其情义过人之处。 天空中的雁阵,飞行时或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其礼让恭谦之意。 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 所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这三种生灵最是敏锐机警,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论是猎户还是野兽,都很难轻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雁之信,则是指野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大雁,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等。<br> 那天空排列得井然有序的大雁,正在优雅地向天边飞去,向那理想的彼岸飞去,天空中阵阵的雁影,永远激荡着人们的心灵。那是充满豪迈沉雄的强健着的心怀,那是团结向上、永往无前的奋进精神,愿它们永远在我的心中天空里翱翔...... 此篇为《雁翔曲》之续篇。<div>作者简介:中国华侨摄影学会会员,辽宁省侨联摄影家协会会员,沈阳市华侨摄影家协会理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