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哈喽,小可爱们大家好呀~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组在我们梅州客家公园给小女拍的汉服人像。作为汉族人,女儿却是第一次穿汉服。</p><p><br></p> <p>汉服作为汉民族的文化之一,我作为汉族人却不甚了解,特意上网查询。</p><p>今天就和各位小可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汉服文化。</p> <p>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的四千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是华夏“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p> <p>中华天朝重衣冠礼仪。《周易·系辞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被儒家尊为圣人。</p> <p>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直接与汉朝重建的周礼服制体系有关。</p> <p>周礼通过《仪礼》、《周礼》、《礼记》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因而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汉服是礼仪的载体。 《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p> <p>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p> <p>《尚书正义》注:“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贵族和平民纷纷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p> <p>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p> <p>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酋长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p> <p>到明朝时期,汉服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周边的国家,如鲜卑、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公元1645年,满清入关后,为了毁灭汉族的民族意志,在攻占江南时立即下达“剃发易服令”。</p> <p>1645年农历6月15日,颁布剃发令,严令汉族人民剃发,随即在农历7月9日,下令“衣冠悉遵本朝制度”,严令在几个月内毁弃汉族服饰,改穿满族服装,违令者斩,绵延四千余年的汉服文化,在满清政府的残酷暴力的政令下突然消亡。</p> <p>摄影:怡钰</p><p>拍摄地点:梅州客家公园</p><p>2021.1.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