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亲晚年留下了很多文字,文字里有她的感想感受、有许多回忆,文字里还有她家庭、她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三十年代,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她特别爱看书,小说、历史、诗词歌赋尤其最爱,她也喜欢戏曲,没有剧本,她就借别人的剧本回来抄,所以母亲也练就一手老道的字体,这些功底,也为她后来工作助力加分。在工作初期,她虽然是一位尚未出嫁的年轻女性,却可以在千人大会上作报告。 母亲一直从事行政工作,经常是做别人的思想工作的,单位领导的发言稿也是她准备,她一写就是十几页纸,母亲的工作能力很强,与她共事过的同事、领导无不佩服。她也时常写一些小作品投稿到当地报社和单位的报纸,甚至在她晚年住院期间,病房的小护士要写工作报告,也来求助我母亲。</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的时候最喜欢听母亲绘声绘色讲故事,这让我们姊妹三人早早地就爱上了文字,爱上了书籍。至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脑海里经常会浮现母亲在饭桌上、在散步时,给我们讲评一首诗、词,或一段文字描写妙处的片段。我十六岁赴外地求学,从没有离家的我很不适应学校生活,刚去的那段日子,非常想家。一天,突然收到妈妈的来信,看信的时候我哭了,宿舍同学们关心地问我什么情况,我就把母亲的信念给了全宿舍的同学们听,之后一片寂静,抬眼发现好几位同学也在抹眼泪,母亲信中的文字,不仅打动了我,也触动了我的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姐弟三人,都偏爱文学,应该是母亲的影响力。</span>她也注重让我们练字,她会示范教我们某个字怎么写得更漂亮。母亲那一手洒脱的钢笔字,在那个年代也为数不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我和父母、姐姐,这时弟弟还没出生。</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母亲姊妹俩。</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与他们的儿子及外孙、外孙女。</p> <p class="ql-block">晚年时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母亲(我没见过的外婆)朱有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写的一篇关于她母亲的文章,是她晚年在我父亲去世不久,她最孤独的时候,为排解痛苦写下的文字。</span></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手稿</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根据母亲手稿录入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b><u>我的母亲</u></b></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 号称石头城的金陵有它显赫的历史,曾做过六朝古都,历史延至到民国,这座城市仍不失繁华景象,但唯有一个行业,却因国民革命成功赶走了满清皇帝,使满街走的穿旗袍、马褂的人已被中山装西服取而代之,由此随之而来的是云锦织造业萧条败落。我的母亲就是出生在一个云锦世家,这家姓朱,从事云锦织造业已有四代的历史,第四代兄弟四人从小就学了这门祖业,虽然各自都娶妻生子,由于祖上传下的基业,有不动产六台织机、七架梁的四进小瓦平房,座落在南京城内韩家巷。第一、二进为作坊,四房人分别住在三、四进里,每进之间有一个小天井相隔,到也清雅。</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 男的上机织锦,女的摇丝。掌权的是大房,排行老二是我的外公,外公忠厚老实,性格随和,不多言语,大房怎么说他就怎么办。而外婆却不同了,在妯娌四人中,她可算的是佼佼者,据说他的祖辈出自元朝,是随元入的关,蒙古族,她姓笪,人长的高高大大,干活麻利,办事干练,人们说到她都一直赞她是“嘴一张手一双”,她络的丝比其他三房的妯娌们又快又好,轮到她上灶的日子,伙计们就高兴,因为她能用同等的菜金做出其他三房不能比拟的可口饭菜。因此,每逢节假,非她长勺不可。常言道:能人总有个脾气。大伯子当家谁都得服,可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而这位二弟媳的头可不是容易摸的,如有不公,我的外公老实人也就马马虎虎让了,可外婆却马虎不得,动起真格的来,大伯子也得让她三分,她事事不甘落后,就拿生小孩来说吧,她一连生了13胎,产前不到肚子疼的实在不能忍受了,决不离开络丝的板凳;产后也从没有坐满一个月子就忙于上锅台下机房,忙里忙外。四房妯娌数她能生。大房一辈子没生过小孩;三房四房也都子息精贵。她觉得老是生孩子、坐月子比其他妯娌事要多些,活也要少干些,由于要强的脾气,她怕奶孩子误工,让妯娌们说闲话,再说孩子多负担就重,经济上也就比其他三房要拮据些,她忍心一连送走了三个小孩,有的小孩刚生下就让人抱走了,连看也不愿看一下,免得伤心。说起来也怪事,她生的还都是男孩。1913年农历九月十一,在第11胎上换胎了,产下一千金,依照外婆的意见,女儿长大了,总是人家的人,不如趁早也送掉算了,可这次老实巴交的外公一改平时一切不做主的规矩,执意要留下,这个女儿视如珍宝,还给女儿取了一个可心的名字—“有珍”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飞了,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从织机上下工,只要抱起女儿,什么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后来外婆又连续生了两胎,仍然是男孩,一个夭折,一个虽然是全家最小的儿子,但在外公的天平上,还是女儿这头重。外婆虽然生了13胎,最后连送带死也就剩下三男一女。有珍长到了七岁,外婆就开始张罗着给女儿缠足,缠足的罪是历代女子最痛苦事,硬是把脚骨缠成小弯弓,不知外婆幼年是怎样熬下的这份苦,人长得高高大大,却有一双引以为自豪的三寸金莲。外婆的决定,谁也违拗不了,外公看到心爱的女儿受这份罪实在心疼,经常夜晚听到女儿的哭声,就偷偷地替女儿放开缠布,这样白天缠夜晚放,一收一放,终于没有如外婆愿望,成了半大的二号脚。</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 日月如梭,光阴催人,不觉有珍已到</u><u>笄</u><u style="font-size: 18px;">聘之年(谈婚论嫁之年),她虽长的不算十分俊俏,但白嫩的皮肤,杏目皓齿,眉眼带笑到也十分惹人喜爱。她既有外婆的遗传的心灵手巧、通达干练,又有外公那种待人宽厚、处事随和,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心怀。全部缝补、刺绣、上机络丝也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外公还时不时的教她读书、认字,几年后也能看得通通俗小说和古唱本。一家有女百家求,登门包媒的到也不乏其人。过去的婚姻,不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要经过一道严格的迷信合婚手续,就是双方交换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排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那父母之命再严也不行,媒妁之言再巧也作废。精明的外婆为做到心中有数,及早为女儿算了命,谁知命中带克夫之运,这使外婆忧心忡忡。在那半封建社会里,有克夫之命,是妇女婚姻之大忌,如果张扬出去,谁家敢娶?谁人又敢来包媒?只有削发为尼才是唯一出路。外婆能看着这水灵灵的一朵娇花,伴着青灯古佛终老一生吗?愁的外婆尽想发火,外公本来言语就少,这下就更不言语了,眼望着白发爬上了鬓角。这时又有上门说媒的人来,说的是城北颇有些名气黄厨的长子。黄家的祖宅在城北高家酒馆,也是老弟兄四人,由长兄黄长松领着全家兄弟、父子兵开关门做厨行(即上门操作,不是开店)承办家庭婚丧喜庆宴席。长子黄春荣自幼随父学得一手过硬的烹调技术,名气并不亚于其父,人们常称黄家父子为老黄厨、小黄厨以示区别,小黄厨当年20挂零,长得浓眉大眼,宽肩细腰,身强力壮,十足男子汉气魄,他年轻气盛,交游甚广,厨行当年也属三教九流之辈,经常出入达官贵人大户人家办宴,在人们眼里是低贱服侍人的行当,他为能在市面上混出样来,不被人看轻,拜师入了青帮,在一帮哥们一起的簇拥下,也算得上是场面上的人。在帮的人讲的是哥们义气,一人有难拳脚帮忙,记得祖父曾指着有一条裂痕的八仙桌告诉我,父亲在世时力大无穷,为打抱不平,竟将对手抱起朝桌面上掼,掼出了裂纹。 </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 外婆听媒婆介绍,觉得这户人家在城北一带,颇有些小名气,靠手艺吃饭也算得上是一个本份人家(当年老百姓崇尚“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句名言)还是比较理想的,但一想到女儿的命运,如果交换庚帖进行“合婚”,必然要告吹,外婆急得没法,急中生智,想到求教算命先生,看有无化解之法。瞎子瞎要钱,有钱就有办法,算命的瞎子给出了个主意,将母亲的生辰由九月十一改成九月初九,将改过的庚帖送到黄家,经一合婚,十分满意,母亲17岁就定了亲。</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 父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青年,也注入有洋派思想,对婚前不相识,新房才见面的老规矩,已十分不愿意了,很想早见见未婚妻长的是啥模样,但怎么见呢?既不能写信约会更不能上门拜访。与朋友们商量出一个办法,由几个哥们在我母亲住地的附近茶馆借酒醉挑衅闹事,引得附近街坊围观,如果母亲也在围观之列,请人指点一下,不就看到了吗?谁知外婆的家教颇严,基本要求女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特别是年少男子寻衅闹事的场面,更是不准沾边,这次父亲耍的小聪明,也没能如愿,反到在母亲的心里,对这未来之夫婿留下了阴影。</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 妈17岁,爸21岁那年完了婚,洞房花烛夜,初次见面,双方都十分满意,特别是爸爸那外露的性格,火样的热情,温暖着羞涩少女的心,喜悦的心情将留在心灵上的阴影一扫而尽,小夫妻的恩爱也就不多赘叙了。</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 父亲的家庭是一个多子女之家,祖父母共有四男三女,母亲是长媳,如在官宦富贾人家就应称大少奶奶,但黄家是平民百姓,因此称我母亲为大奶奶,上有公婆下有姑子、小叔,做这样的媳妇是很不易的,幸亏母亲在外婆的调教下,心灵手巧,既能耐得苦,又能忍得怨,一进黄家门就要协助婆母料理家务,照顾姑子、小叔。有宴席生意时,还要当下手,如挤虾仁,剥螃蟹等,我的祖母是一个非常挑剔之人,她带着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思想,对妈妈发号着一切指令,祖母还有一种叫媳妇难以忍受的嫉妒毛病,她见儿子爱媳妇,打心眼里就不高兴,好像媳妇夺走了她的儿子,总是打鸡骂狗、指桑骂槐,把一张嘴总是挂在媳妇的身上,这些母亲都默默地忍了,而且为了息事宁人讨婆婆的欢心,总是以百倍的努力、十分的耐心服侍公婆照顾姑子、小叔,这些都赢得公公的赞扬,弟妹的尊重,婆母虽也难以挑剔,但总时不时的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爸爸见母亲如此劳累,还要受气,实在心痛,经常为替母亲打抱不平而与祖母理论,祖母对儿子的一切都能容忍,可是却迁怒于媳妇,形成父亲越护祖母越气,妈妈的日子就越难过。</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 一晃过了六年,妈妈已生育有三个小孩,两男一女,我排行老二,在我虚三岁的时候,我们三个小孩同时出麻疹,当时的医疗条件,加之家务重生意忙,在重男轻女的社会里,母亲将精力都花在我的兄、弟的护理上,对我也就关照得少多了,谁知道人世间的事就是意想不到,两个儿子都不幸夭折了,当时我成了父母唯一幸存的孩子,随之也就成了他们的宠儿,相隔四年(1937年),母亲又生下了妹妹黄云。</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文章应该还没算完成,可能是不忍再回忆,也可能是对外婆苦命的一生不忍再提。母亲对自己的妈妈有很深的感情,经常听她提起外婆,说外婆是一个即严厉又慈祥的母亲,29岁守寡,含辛茹苦独自带大两个孩子的同时,还要赡养照顾自己的母亲,那个年代的孤儿寡母,生活的艰辛不难想象!外婆去世时只有四十多岁,没能看到妈妈结婚,所以妈妈更是悲痛遗憾,她说,尽管外婆逝去了很多年,但每每听到别人喊妈妈就无比难过!妈妈到晚年,在她孤独痛苦的时刻,尤其思念外婆,并写了关于外婆的文章。妈妈很多的情感,我们直到母亲去世后才深深理解。我把妈妈的文章用美篇记录下来,就是想永久留存,更是想给在天堂的妈妈一些慰籍、寄托我的哀思。她们那个年代故事都有很深的时代烙印,我想后辈们应该要有所了解。</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文章是一气呵成的,没有雕琢的痕迹,我基本是按原稿抄录,肯定有不少语句不是很规范,但我不想改动,请见谅!</p><p class="ql-block"> 随着南京城的建设发展,我家的祖屋早已拆除重建,我外婆的家在新街口附近的豆菜桥,是一个两进四合院,中间是一间大堂屋相隔,堂屋上面有阁楼,我们姐妹三人的童年在豆菜桥度过,我和姐姐是见过太外婆的(文中母亲的外婆,笪氏),因她的女儿即我外婆早逝,其他三个儿子流落海外(这也是尽管母亲工作能力很强,但也不得重用的原因),最后给她养老送终的只能是她的外孙女,即我母亲。</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姐姐也升级做了外婆。从我的太外婆、外婆、母亲到姐姐几代人跨度大约100年,世界变化翻天覆地,但是母爱永恒不变!</p><p class="ql-block"> 豆菜桥房子要拆迁的时候姐姐做了三次梦,梦中是不拆了,改成金陵织造一条巷,有人工纺线织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母亲留下的文字之二》点击链接</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3gjhdsjr?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1234545&uuid=50772eda08cbc9072b003a4557ea6c91&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234545&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6393f236b4f0263cea5058df3fd471cc</p> <p class="ql-block">母亲留下的文字之三</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3h0s4xnt?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1234545&uuid=50772eda08cbc9072b003a4557ea6c91&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234545&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6393f236b4f0263cea5058df3fd471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