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神柏村,一个得名于传说的村子

无像的心镜

神柏村,是我的家乡。生于兹,长于兹。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从小,就听老爸讲过神柏树的传说。现在做视频,才知道,这个传说有好几个版本。<br><br>  一,柏树的数量,老爸说的版本,是三个。观德师父带回以后,一起裁了。第二天走了两个,一个走到下丁娘娘庙,一个走到七里店。这两处还真有柏树。剩下一棵,村民怕再走。就用钢钎与铁索连钉带拉的固定了。还有一个版本,是两棵,其中一棵第二天走到下丁村。村民怕继续走,把下丁村这棵树钉住了。再就是视频中的一棵。<br>  二,植树的地点,有说是寺内,有说是门口。<br>  三,观德师父上天的时间,有当天就不见的,有过几天才走的,两个说法。   关于观德师父,老爸讲的还有两个故事。<div>  一,修建大云寺施工,当时做饭的师傅有事,观德师父说他一个人做饭,还说包饺子,近二十号人呢,大家觉得可笑。有个工友中途偷偷跑回来在窗外偷看,看他如何做那么多饺子。却见老人家在那里往锅里吐东西,不一会儿,就是一锅饺子。觉得恶心,这顿饭,无论其他人吃得再香,他没吃。</div><div>  二,传说可良上天以后,贴身徒弟老想老念叨。忽然一夜梦中看到师父。说带他上天去看看,心中大喜。师父让他闭眼,不得睁开。只听耳旁呼呼风声,不一时,便到了天庭。与师父叙旧后,离别,师傅又让他闭眼,交待了两件事。一是中途别睁眼,睁眼你骑着驾云的东西就得骑你。二是以后如果想师父了,师父旧箱子里还有一双靴子,穿上它就可以上天。徒弟嘴上答应。但行至半途,出于好奇,就想看看他骑的是啥,眼睛一睁,掉地上了,旁边一个板凳。天蒙蒙亮,看着寺院也不远了,扛上板凳回寺了。后来想师父了,打开师父的箱子一看,所说的靴子实在烂得可以,没法穿啊,随手扔了。结果靴子还未着地,便变作两只鸽子飞走了……</div> <p>  </p> <p>  神柏村的神气儿: 据老爸说,旧时神柏村祈雨是最灵的。但代价也是巨大的,每次祈得喜雨,祈雨队伍中的关键人员总有一人会大病一场,有时甚至不治丧命。</p>   神柏村地处丘陵,非岭即沟,平地很少。特殊的地理地貌,吸引了很多摄影人前来采风创作,是磨盘岭风光拍摄的好去处。上图是我航拍的我们后节的地貌。   这里便是有名的“九凤朝阳”公共墓地   神柏村的前世今生:解放初期,工农社时期,神柏村与上、下岭后、跃头沟属于一个工农社。1956年设神柏乡,属四区陈家庄管辖。1958年改为下丁公社,公社办公地迁往下丁村。1975年公社由下丁村迁到神柏,但仍叫下丁公社。1983年改为神柏公社,1984年复设乡。<div>  神柏村原有东节、西节、前节、后节、涧西五个自然村。人民公社时期,涧西从神柏村分离,归属跃头沟大队。</div>  村里的舞台,建于1976年。我是1975年上的学,学校门口当时隔着村中的广场正对舞台。当时正值文革,公社的活动演出很多。尤其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这里更加热闹了。当时全公社十三个大队,常常开大会将广场挤得满满的。1975年,一年级的我还登上舞台进行过演出。<div>  这里除了聚会活动之外,还有就是唱戏、放电影。所以小时候,这里就是快乐的天地。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1976年毛主席逝世。当时大队一把手听到喇叭里的哀乐,流下了眼泪,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手帕擦泪。那一段,好象人们说话声音都小了。到处是静默的哀愁。</div>   关于神柏村的修路,原视频中是有的,也费力进行了拍摄。昨晚考虑冲淡了传说的主题,临时去掉了。这里叙一下吧。<div>  神柏村中心主街西端的有个修路碑,记载了 1996年全村人集资修路的壮举。纯朴顽强的神柏人集资四十万元,男女老幼齐上阵,以伤亡两人,拆房八十间,推墙三千米,毁果园两个的大代价修筑了七公里长,连接四个自然村及通住县城的柏油路,结束了神柏村没有油路的历史。</div><div>  虽然,许多山村也修路,村里修路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抗酷暑,战炎热,夜以继日,克服重重阻力的修路之举我依然认为是值得称颂的一种精神。尤其是墙倒伤人,高风亮节的村民深掩丧子之痛,率先拆除自家房屋,为修路让行的壮举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当时我在外地上班。听说,原计划顺原有土路的原道通过姚村进县城,但姚村没同意。不得已改走东宋,多走了几里路。当时的无奈与艰难可想而知。</div>   神柏村的关帝庙,位于村西南闻苍公路附近,初建于1994年,2013年重建,均为集资。第一次是村里一个信奉神佛的女士发起的。我应邀为关帝庙画了周仓与关云的神像。当时是一个很小的建筑。第二次重建时,关注的人多,庙也建大了。   神柏村的四节,排列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进村是东节,再向前是西节,中间是主街(其实公社搬过来以前就是一大截空地,中间一条路而已)。再向前才是前节与后节。神柏树与大云寺就在前后节的交界处。<div>  村中间的主街,我小时候记忆最深是主街南侧的加工厂。老爸当时是里面的会计。后来公社搬过来。相继修建了许多机构,广播站,农机站,供销社,兽医站,卫生院……这里很是热闹。现在的主街上有乡政府,村委会,信用社,卫生院,供销社,学校等。再就是一些商店。</div> <p>  这次拍摄,得到了许多人的大力支持,徐建民主席题写了片名。杨大姐对画改了又改,力求完美。恩师贾发学老师提供诸多资料,几次商讨文案。还有出镜的史晓莉老师,夏日炎热冬季寒,自始至终,倾力支持,很是感谢。裴高升校长配合了学校的拍摄,摄协刘建军师傅帮助查阅了闻喜县志,村里的老书记老村长们讲了村里的历史……一并感谢了。</p><p>  大家倾注心力不少,但个人水平有限,虽竭尽全力,仍很不满意,无奈江郎才尽,只能凑合着出了。欢迎大家提出意见,以期改进。</p><p> 这个视频,前后改了十三次文案,四次录音,两次绘画,七次拍摄,六次航拍。合成稿修改了十来次。费时不少,算是对自己故乡情怀的一种告慰吧!也是对老父亲精神文化传承的一种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