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故乡

刘890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回望故乡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谨以此文献给党的百年华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学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故乡,或许不止一个。故乡是根,故乡是魂,故乡是乡愁,叩问你是否忘却了初心,是否忘却了你来时的路。</p><p class="ql-block">我有三个故乡。</p> <p class="ql-block">一个是出生地四川成都。当年,日寇的铁蹄践踏东三省。父母从勤工俭学就读的大连博爱医学院毕业后,远赴四川谋生。1945年5月19日,从我呱呱坠地,就在天府之国沃土的滋养下成长,8岁时离开了她。</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兄妹五人小时候在成都的合影。最小的是作者。</p> <p class="ql-block">我的第二个故乡是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父亲为了离祖籍地烟台市近些,便从四川回到山东。我在海风的吹拂中,度过了四年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怀念第二故乡,一九六八年夏天,我和妻子梁玉娥旅行结婚去了青岛</p> <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三个故乡是煤城贾汪。因父母支援江苏省电力建设,从青岛电业局来到徐州电业局,落户贾汪发电厂,使命是组建医务所,为职工和家属提供医疗服务。</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挡不住对往事的追忆。弹指一挥间,我离开故乡贾汪,已经有四十个年头了。故乡贾汪,你还好吗?令我欣慰的是,故乡贾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12月23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远方的家》系列节目,《大运河》第43集《运河之滨,潘安湖畔》带我们走进贾汪,去了解大运河支流不牢河的前世今生。摄制组首先来到国家湿地公园潘安湖,深入了解煤城贾汪治理采煤塌陷地的成果。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贾汪生态环境建设时驻足的潘安湖码头上船,泛舟湖上欣赏徐州后花园的美景。摄制组来到废弃的权台煤矿,察看煤矿工业遗址建设场景,走进潘安湖畔的马庄村,看到乡村文化建设红红火火,农民铜管乐团把在希望田野上的旋律吹上国内外大舞台,民间传统工艺小香包制作被做成了大产业,各式中药材香包销售海内外。电视片的生动画面,介绍了煤城贾汪的变迁,使我对故乡贾汪的感情又进一步升华。</p> <ul class="ql-block"><li>回溯往事,当年从童年到少年,我三次搬迁。从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一城煤灰半城土的贾汪矿区,我经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练。贾汪发电厂是全国体育红旗厂。如火如荼的职工体育活动,培养了我少年时打乒乓球、打篮球、游泳的爱好。在离家十多里地远的大泉乡地域内徐州七中读书,每天要徒步二十多里路上学。磨练的是长途跋涉的意志。记得有一年发大水,傍晚放学回家,我徒步走到大泉乡的一座桥边,山洪淹没了桥,我无法过河。只好返回学校,在教室里过夜。读初中三年级时,学校举行征文比赛。我回想童年在青岛生活时,美丽海滨城市那蔚蓝的大海,那红瓦黄墙的小洋楼,那海水退潮后金色的沙滩上任人嬉闹的时光,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因此,我信笔抒情,写了一篇作文《我的家乡青岛》。作文打动了评委,初中部获得此次征文比赛奖励的仅我一人。在校园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会主办的墙报《七中生活》,在初中部唯一挑选我当小记者。南京师范学院的校友和本校高年级文学爱好者创办的蓓蕾文学社,在初中部仅吸收我一人参加。我的处女作散文《晨》,曾发表在油印的创刊号《蓓蕾》文学杂志上。尽管那时我才是个初中生,但对运用文学手段来反映七彩生活却充满了强烈的愿望。我这个小记者也孕育着一个当大记者的梦想在徐州七中读高中时,我的文艺天才得以发掘。我在班里成立了民乐队,我吹笛子兼当歌手。高二年级时暑假,我们在音乐老师曲伸的带领下,成立了文艺小分队,并受教育局的委托去新沂县马陵山慰问下放知青。九个人排了演出一个多小时节目。我既当乐手、歌手、舞蹈演员,还创作表演赞扬下放知青的对口词。演出受到农场和知青的欢迎,得到市教育局的奖励。</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5年7月,高中毕业我本打算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却因受父亲所谓“历史问题”牵连,失去了到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好在当时教育界缺人,我作为顶编教师到贾汪新新小学当上“孩子王”。教了两年五六年级语文课,因我有唱歌、玩乐器的特长,又当上了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在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火热年代,我成为全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总辅导教师。教唱歌,排练文艺节目,编写朗诵诗词,排练为区里各种会议演出的献词,忙得不亦乐乎,充分发挥了我的文艺才能。我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半支铅笔》由校文艺宣传队参加徐州市汇演获好评。我排练演出《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片段,多次在贾汪地区演出受到观众的好评。搞文艺的“孩子王”激发了我的文学创作热情,我创作的多首儿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儿歌集发表,我创作的小说《歌声》在上海少年文艺杂志刊登。不经意间,我在贾汪成了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我们一帮小伙伴,时常在一起侃文学,聊创作,颇有文艺沙龙的意味。其中周梅森日后成了全国著名的大作家;李其珠的小说创作成果丰硕,中篇小说《嘟嘟的呼号》,还斩获江苏紫金文学奖中篇小说一等奖哩。</p> <p class="ql-block">作者(左三),参加文艺小分队下乡慰问知青</p> <p class="ql-block">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们,但也要有运气碰上慧眼识才的伯乐。徐州市文化局创作组,负责全市业余文学创作的李瑞林老师,发现了我在基层打拼还热情地活跃在业余文学创作的阵地。于是,他向文化局副局长王忠恩推荐,1977年将我借调到创作组,参与纪念淮海战役胜利30周年的文学创作。我幸运地进入了采访收集淮海战役资料的角色,边搞文学创作,边协助江苏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小坦克手》、《长眼睛的炮弹》两本淮海战役故事集。我的成‘√果颇丰,创作发表了《带翅膀的传单》、《彭娃送水》、《小毛驴的故事》、《兄妹打虎》、《逮“鳖”》等纪实故事,《逮“鳖”》在上海《儿童时代》杂志发表后,还被宁夏人民出版社《带血的文件》专集收录。我创作的诗歌,《不朽的弓箭》也被江苏人民出版社《淮海情》诗歌集选用。用文学的形式,纪念淮海战役胜利30周年,告慰那些长眠在淮海大地的英烈,警示人们革命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这也算是我这个文学爱好者为社会作出的有益的贡献吧。在我的追梦征程中,也描绘出一抹亮丽的色彩!磨刀不误砍柴工,视野开阔成长快.在文化局创作组工作的近两年间,为收集散落在国内相关城乡的淮海战役宝贵资料,积累文学创作素材,我不辞劳苦地奔波在各地城乡采访,记录当事人的口述材料。我还被指派为市统战部一位老革命干部采写革命回忆录。胶东老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洪泽湖水乡,那多姿多彩的生活,扩大了我的社会接触面和生活视野,使我俨然成了一名土记者,文学创作也扎扎实实地上了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段难得时光的打磨,使我离实现大记者梦又近了一步。梦想成真有时是顺理成章的。从徐州文化局创作组回到故乡贾汪,我被区委组织部调到区委宣传部所属的贾汪人民广播站当记者。别看庙小,这可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新闻单位呢。如果说在我当学生和教师时仅仅局限在校园那狭小的生活圈子里的话,那么我当上区广播记者,则是另一番境界。贾汪区虽然不大,但记者的身份使我能进机关,下街道,进矿山,入商界,纵横驰骋,迈开腿,拿起笔大干一番。为提高新闻素质,我报考学习上海复旦大学的新闻函授课程,不断吮吸新闻理论知识养分。我采写的稿件除了在区广播站、市电台播出外,还有许多稿件被徐州日报和省报、全国报纸采用,我这个小小新闻天地的记者,逐步显露出不凡的才华。当上区广播站的记者,系统学习新闻理论知识,使我的采访实践逐步走上正轨。静下心来思考,我在文化局创作组当土记者采访收集淮海战役资料的那段经历,我发现了文物资料的保管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宝贵的资料大量遗失,有些文物资料残缺不全,有些仅存的资料没有目录,没有归档。于是,我给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写了一篇《抢救幸存的文物资料》稿件,以我的亲身经历,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抓好管理革命文物,抢救幸存的文物资料,把硕果仅存的珍稀文物资料留给后人。1981年2月12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刊发了我的这篇稿件。然而,真正使我能及时闻到生活的芳香,能够在社会广阔的大海洋中遨游的,还是跨入徐州日报新闻记者的行列,这种特殊的职业给了我用一支笔去描写生活、去讴歌社会真善美的良机。</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各业招收新闻记者。我报名应试,从社会各界3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录取的十名记者之一。告别生活了20多年的故乡贾汪,走进大记者行列,我像幼苗扎入沃土,贪婪地吮吸养分,促使我地新闻实践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记者,理应在新闻岗位尽职尽责。培孕精品意识,我努力捕捉、采写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精心写作,在全国省市评选中,获得好新闻奖50多项。增強理论素质,我悉心钻研新闻理论,先后在全国、省市新闻刋物发表论文30多篇。我在出色完成新闻报道任务之余,还发挥文学创作优势,创作报告文学,增加新闻宣传的厚度和力度。在祖国四十华诞之际,我在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20万字报告文学集《鲲鹏赋》,这是徐州新闻记者推出的第一本报告文学专著,被徐州市作家协会评选为1989年度优秀报告奖。</p> <p class="ql-block">专集中收录了我创作的多篇讴歌故乡贾汪的人物和事件,如《贾汪大合唱》、《他,洒尽一腔热血》、《哦,奋飞的山鹰》、《古镇上的女强人》,这些作品倾注了我对第三个故乡的深沉的爱恋。作为共产党员,听从党的召唤这是我的职责。1989年至1990年,我服从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成为第四批支农下派干部之一。城里的记者下乡,能否胜任乡镇书记的角色?我的华丽转身打消了世人的疑云。我来到铜山县大黄山乡任党委副书记,分管工业经济工作。我从新闻记者转换成乡镇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干得照样是风生水起。下厂矿、跑市场,为大黄山乡工业经济发展出力流汗。我协助乡建筑站试产矸石免烧砖攻关。解决环保、生产等多项技术难题,煤矸石免烧砖产品通过了省有关科技部的鉴定,受到市科委的奖励。支农工作圆满结束,我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下派干部。我更大的收获是,拓宽了视野,结识了许多农村朋友。</p> <p class="ql-block">作者给通讯员讲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延安枣园采访民间歌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采访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在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四市新闻研讨会上发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徐州市举办首届记者节活动时,市委书记王希龙察看作者胸牌</p> <p class="ql-block">时代的巨轮驶入2000年,我的新闻采访工作和文学创作水平,又得到较大的提升。我的综合文集《跨世纪的轨迹》,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30万字的文集,是本地区新闻记者出版的第一本综合文集,以通讯、专访、报告文学、故事、小说、游记等多种形式,披载了本地区半个世纪的新闻事件,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示了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历经半个世纪沧桑巨变的风貌。一个合格的好记者,应当是个杂家,是个能驾驭各种题材写文章的多面手。在追梦的征程,我正是沿着这个轨迹,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力争做个多面手,做个杂家。</p> <p class="ql-block">2004年,接近退休的年龄段。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到了离岗退养的时候。退出岗位,不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干啥去?能否继续发挥余热?我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自身的从事体育宣传工作20多年的优势,接受市体育局的建议,操刀撰写徐州武术志。一年内,我调动了自己积累的徐州武术界的人脉和资源,走访、查阅资料,动员全市各武术门派提供素材,掌握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体育中心牛心田、王兴华两位同志的协助下,终于撰写、编著了题材新颖、内容详实、有代表性和收藏价值的洋洋40万字的《彭城武林》一书。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张山为该书作序,赞扬该书挖掘出“汉代徐州是中国武术文化发源地,彭祖是中国气功鼻祖”的重大成果。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李飞,称赞该书是我国地级市第一本高质量的武术专著。退下岗位,有了大把时间可以用来思考、梳理我在新闻实践中的得与失,我思忖,已经出版了《鲲鹏赋》《跨世纪的轨迹》这两本书,从新闻和报告文学的角度展示了我采写的创作成果,还没能从新闻理论的角度总结我的新闻工作经历。我在新闻实践中的“感悟”“启示”“理念”“随想”“灵感”等实践还应当认真总结出来。于是我在2005年5月,又推出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十多万字的《爬坡人生》一书,从“新闻杂谈篇”“采风随笔篇”“新闻论文篇”三个层面总结我的新闻实践经历。没想到,这本书还成了我给通讯员讲课时,很受欢迎的教材哩。夕阳无限好,美在更从容。</p> <p class="ql-block">2005年6月,退休后我游山玩水,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走出国门到国外游历地球村。我发挥写作优势,大量创作旅游散文,先后出版了《域外风景》《撩开俄罗斯神秘的面纱》两本专集。利用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的平台,发表了游记原创作品300多篇。</p> <p class="ql-block">作者夫妇在壶口瀑布游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山东烟台月亮湾海滨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法国巴黎登上蒙帕纳斯大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斯里兰卡海滨看海上钓鱼。</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我离开故乡贾汪已经40载岁月。回望故乡,徐州后花园美丽的容颜令人陶醉。故乡的山水土地,在党的灿烂阳光照耀下,变得越发令人迷恋。贾汪的巨变,折射出徐州的巨变,折射出美丽中国的蝶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视察贾汪生态环境建设时所指出的那样,“贾汪真旺”。回望故乡,我要为他真诚的献上一首优美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附文章全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望故乡 </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献给党的百年华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学强</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故乡,或许不止一个。故乡是根,故乡是魂,故乡是乡愁,叩问你是否忘却了初心,是否忘却了你来时的路。我有三个故乡。一个是出生地四川成都。当年,日寇的铁蹄践踏东三省。父母从勤工俭学就读的大连博爱医学院毕业后,远赴四川谋生。1945年5月19日,从我呱呱坠地,就在天府之国沃土的滋养下成长,8岁时离开了她。我的第二个故乡是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父亲为了离祖籍地烟台市近些,便从四川回到山东。我在海风的吹拂中,度过了两年童年时光。我的第三个故乡是煤城贾汪。因父母支援江苏省电力建设,从青岛电业局来到徐州电业局,落户贾汪发电厂,使命是组建医务所,为职工和家属提供医疗服务。</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挡不住对往事的追忆。弹指一挥间,我离开故乡贾汪,已经有四十个年头了。故乡贾汪,你还好吗?令我欣慰的是,故乡贾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12月23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远方的家》系列节目,《大运河》第43集《运河之滨,潘安湖畔》带我们走进贾汪,去了解大运河支流不牢河的前世今生。摄制组首先来到国家湿地公园潘安湖,深入了解煤城贾汪治理采煤塌陷地的成果。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贾汪生态环境建设时驻足的潘安湖码头上船,泛舟湖上欣赏徐州后花园的美景。摄制组来到废弃的权台煤矿,察看煤矿工业遗址建设场景,走进潘安湖畔的马庄村,看到乡村文化建设红红火火,农民铜管乐团把在希望田野上的旋律吹上国内外大舞台,民间传统工艺小香包制作被做成了大产业,各式中药材香包销售海内外。电视片的生动画面,介绍了煤城贾汪的变迁,使我对故乡贾汪的感情又进一步升华。</p><p class="ql-block"> 回溯往事,当年从童年到少年,我三次搬迁。从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一城煤灰半城土的贾汪矿区,我经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练。贾汪发电厂是全国体育红旗厂。如火如荼的职工体育活动,培养了我少年时打乒乓球、打篮球、游泳的爱好。在离家十多里地远的大泉乡地域内徐州七中读书,每天要徒步二十多里路上学。磨练的是长途跋涉的意志。记得有一年发大水,傍晚放学回家,我徒步走到大泉乡的一座桥边,山洪淹没了桥,我无法过河。只好返回学校,在教室里过夜。读初中三年级时,学校举行征文比赛。我回想童年在青岛生活时,美丽海滨城市那蔚蓝的大海,那红瓦黄墙的小洋楼,那海水退潮后金色的沙滩上任人嬉闹的时光,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因此,我信笔抒情,写了一篇作文《我的家乡青岛》。作文打动了评委,初中部获得此次征文比赛奖励的仅我一人。在校园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会主办的墙报《七中生活》,在初中部唯一挑选我当小记者。南京师范学院的校友和本校高年级文学爱好者创办的蓓蕾文学社,在初中部仅吸收我一人参加。我的处女作散文《晨》,曾发表在油印的创刊号《蓓蕾》文学杂志上。尽管那时我才是个初中生,但对运用文学手段来反映七彩生活却充满了强烈的愿望。我这个小记者也孕育着一个当大记者的梦想在徐州七中读高中时,我的文艺天才得以发掘。我在班里成立了民乐队,我吹笛子兼当歌手。高二年级时暑假,我们在音乐老师曲伸的带领下,成立了文艺小分队,并受教育局的委托去新沂县马陵山慰问下放知青。九个人排了演出一个多小时节目。我既当乐手、歌手、舞蹈演员,还创作表演赞扬下放知青的对口词。演出受到农场和知青的欢迎,得到市教育局的奖励。</p><p class="ql-block"> 1965年7月,高中毕业我本打算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却因受父亲所谓“历史问题”牵连,失去了到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好在当时教育界缺人,我作为顶编教师到贾汪新新小学当上“孩子王”。教了两年五六年级语文课,因我有唱歌、玩乐器的特长,又当上了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在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火热年代,我成为全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总辅导教师。教唱歌,排练文艺节目,编写朗诵诗词,排练为区里各种会议演出的献词,忙得不亦乐乎,充分发挥了我的文艺才能。我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半支铅笔》由校文艺宣传队参加徐州市汇演获好评。我排练演出《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片段,多次在贾汪地区演出受到观众的好评。搞文艺的“孩子王”激发了我的文学创作热情,我创作的多首儿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儿歌集发表,我创作的小说《歌声》在上海少年文艺杂志刊登。不经意间,我在贾汪成了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我们一帮小伙伴,时常在一起侃文学,聊创作,颇有文艺沙龙的意味。其中周梅森日后成了全国著名的大作家;李其珠的小说创作成果丰硕,中篇小说《嘟嘟的呼号》,还斩获江苏紫金文学奖中篇小说一等奖哩。</p><p class="ql-block">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们,但也要有运气碰上慧眼识才的伯乐。徐州市文化局创作组,负责全市业余文学创作的李瑞林老师,发现了我在基层打拼还热情地活跃在业余文学创作的阵地。于是,他向文化局副局长王忠恩推荐,1977年将我借调到创作组,参与纪念淮海战役胜利30周年的文学创作。我幸运地进入了采访收集淮海战役资料的角色,边搞文学创作,边协助江苏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小坦克手》、《长眼睛的炮弹》两本淮海战役故事集。我的成‘√果颇丰,创作发表了《带翅膀的传单》、《彭娃送水》、《小毛驴的故事》、《兄妹打虎》、《逮“鳖”》等纪实故事,《逮“鳖”》在上海《儿童时代》杂志发表后,还被宁夏人民出版社《带血的文件》专集收录。我创作的诗歌,《不朽的弓箭》也被江苏人民出版社《淮海情》诗歌集选用。用文学的形式,纪念淮海战役胜利30周年,告慰那些长眠在淮海大地的英烈,警示人们革命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这也算是我这个文学爱好者为社会作出的有益的贡献吧。在我的追梦征程中,也描绘出一抹亮丽的色彩!磨刀不误砍柴工,视野开阔成长快.在文化局创作组工作的近两年间,为收集散落在国内相关城乡的淮海战役宝贵资料,积累文学创作素材,我不辞劳苦地奔波在各地城乡采访,记录当事人的口述材料。我还被指派为市统战部一位老革命干部采写革命回忆录。胶东老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洪泽湖水乡,那多姿多彩的生活,扩大了我的社会接触面和生活视野,使我俨然成了一名土记者,文学创作也扎扎实实地上了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段难得时光的打磨,使我离实现大记者梦又近了一步。梦想成真有时是顺理成章的。</p><p class="ql-block"> 从徐州文化局创作组回到故乡贾汪,我被区委组织部调到区委宣传部所属的贾汪人民广播站当记者。别看庙小,这可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新闻单位呢。如果说在我当学生和教师时仅仅局限在校园那狭小的生活圈子里的话,那么我当上区广播记者,则是另一番境界。贾汪区虽然不大,但记者的身份使我能进机关,下街道,进矿山,入商界,纵横驰骋,迈开腿,拿起笔大干一番。为提高新闻素质,我报考学习上海复旦大学的新闻函授课程,不断吮吸新闻理论知识养分。我采写的稿件除了在区广播站、市电台播出外,还有许多稿件被徐州日报和省报、全国报纸采用,我这个小小新闻天地的记者,逐步显露出不凡的才华。当上区广播站的记者,系统学习新闻理论知识,使我的采访实践逐步走上正轨。静下心来思考,我在文化局创作组当土记者采访收集淮海战役资料的那段经历,我发现了文物资料的保管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宝贵的资料大量遗失,有些文物资料残缺不全,有些仅存的资料没有目录,没有归档。于是,我给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写了一篇《抢救幸存的文物资料》稿件,以我的亲身经历,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抓好管理革命文物,抢救幸存的文物资料,把硕果仅存的珍稀文物资料留给后人。1981年2月12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刊发了我的这篇稿件。然而,真正使我能及时闻到生活的芳香,能够在社会广阔的大海洋中遨游的,还是跨入徐州日报新闻记者的行列,这种特殊的职业给了我用一支笔去描写生活、去讴歌社会真善美的良机。</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真正圆了我的大记者梦,成为改革大潮的弄潮儿。1981年3月1日,徐州日报社首次面向全市各行各业招收新闻记者。我报名应试,从社会各界3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录取的十名记者之一。告别生活了20多年的故乡贾汪,走进大记者行列,我像幼苗扎入沃土,贪婪地吮吸养分,促使我地新闻实践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记者,理应在新闻岗位尽职尽责。培孕精品意识,我努力捕捉、采写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精心写作,在全国省市评选中,获得好新闻奖50多项。增強理论素质,我悉心钻研新闻理论,先后在全国、省市新闻刋物发表论文30多篇。我在出色完成新闻报道任务之余,还发挥文学创作优势,创作报告文学,增加新闻宣传的厚度和力度。在祖国四十华诞之际,我在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20万字报告文学集《鲲鹏赋》,这是徐州新闻记者推出的第一本报告文学专著,被徐州市作家协会评选为1989年度优秀报告文学奖。专集中收录了我创作的多篇讴歌故乡贾汪的人物和事件,如《贾汪大合唱》、《他,洒尽一腔热血》、《哦,奋飞的山鹰》、《古镇上的女强人》,这些作品倾注了我对第三个故乡的深沉的爱恋。</p><p class="ql-block"> 作为共产党员,听从党的召唤这是我的职责。1989年至1990年,我服从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成为第四批支农下派干部之一。城里的记者下乡,能否胜任乡镇书记的角色?我的华丽转身打消了世人的疑云。我来到铜山县大黄山乡任党委副书记,分管工业经济工作。我从新闻记者转换成乡镇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干得照样是风生水起。下厂矿、跑市场,为大黄山乡工业经济发展出力流汗。我协助乡建筑站试产矸石免烧砖攻关。解决环保、生产等多项技术难题,煤矸石免烧砖产品通过了省有关科技部的鉴定,受到市科委的奖励。支农工作圆满结束,我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下派干部。我更大的收获是,拓宽了视野,结识了许多农村朋友。</p><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巨轮驶入2000年,我的新闻采访工作和文学创作水平,又得到较大的提升。我的综合文集《跨世纪的轨迹》,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30万字的文集,是本地区新闻记者出版的第一本综合文集,以通讯、专访、报告文学、故事、小说、游记等多种形式,披载了本地区半个世纪的新闻事件,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示了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历经半个世纪沧桑巨变的风貌。一个合格的好记者,应当是个杂家,是个能驾驭各种题材写文章的多面手。在追梦的征程,我正是沿着这个轨迹,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力争做个多面手,做个杂家。</p><p class="ql-block"> 2004年,接近退休的年龄段。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到了离岗退养的时候。退出岗位,不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干啥去?能否继续发挥余热?我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自身的从事体育宣传工作20多年的优势,接受市体育局的建议,操刀撰写徐州武术志。一年内,我调动了自己积累的徐州武术界的人脉和资源,走访、查阅资料,动员全市各武术门派提供素材,掌握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体育中心牛心田、王兴华两位同志的协助下,终于撰写、编著了题材新颖、内容详实、有代表性和收藏价值的洋洋40万字的《彭城武林》一书。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张山为该书作序,赞扬该书挖掘出“汉代徐州是中国武术文化发源地,彭祖是中国气功鼻祖”的重大成果。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李飞,称赞该书是我国地级市第一本高质量的武术专著。退下岗位,有了大把时间可以用来思考、梳理我在新闻实践中的得与失,我思忖,已经出版了《鲲鹏赋》《跨世纪的轨迹》这两本书,从新闻和报告文学的角度展示了我采写的创作成果,还没能从新闻理论的角度总结我的新闻工作经历。我在新闻实践中的“感悟”“启示”“理念”“随想”“灵感”等实践还应当认真总结出来。于是我在2005年5月,又推出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十多万字的《爬坡人生》一书,从“新闻杂谈篇”“采风随笔篇”“新闻论文篇”三个层面总结我的新闻实践经历。没想到,这本书还成了我给通讯员讲课时,很受欢迎的教材哩。夕阳无限好,美在更从容。</p><p class="ql-block"> 2005年6月,退休后,我游山玩水,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走出国门到国外游历地球村。我发挥写作优势,大量创作旅游散文,先后出版了《域外风景》《撩开俄罗斯神秘的面纱》两本专集。利用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的平台,发表了游记原创作品300多篇。</p> <p class="ql-block">2014年,徐州市承办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我应组委会的邀请,与市体育局张自军、都市晨报王瑜珩三人组成创作组,采访、撰写20多万字的《从这里出发,徐州籍世界冠军名将录》,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专集生动地介绍了徐州籍世界冠军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成果,展示了徐州体育运动的辉煌业绩。为省运会增添了一大亮点。从而体现了我这位老记者退休不下岗,发挥余热作贡献的奋斗精神。光阴似箭。我离开故乡贾汪已经40载岁月。回望故乡,徐州后花园美丽的容颜令人陶醉。故乡的山水土地,在党的灿烂阳光照耀下,变得越发令人迷恋。贾汪的巨变,折射出徐州的巨变,折射出美丽中国的蝶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视察贾汪生态环境建设时所指出的那样,“贾汪真旺”。回望故乡,我要为他真诚的献上一首优美的赞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