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彝族民歌,范禹词,麦丁曲,华语群星演奏。</p> <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我和彭光济出发去腾冲。这对我来说是旅游,当然也有些科研课题上的事,对小彭来说是回家探亲。小彭出生于腾冲五合乡金塘村彭家寨,2007年开始在北京打工。</p> <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15日于首都机场候机厅。“每逢佳节倍思亲”。离家四年未曾回家过年,我知道小彭对家乡父母的拳拳的心,更理解腾冲那边父母思儿的眷眷的心,可谓归心似箭,但也“近乡情更怯”。</p> <p class="ql-block">渡汉江 [ 唐 ] 宋之问</p><p class="ql-block">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p><p class="ql-block">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p> <p class="ql-block">从北京乘东航飞机用3个小时到达昆明机场,中途在昆明休息,按东航安排计划第二天换乘小飞机到腾冲。我们15日中午到达昆明,云南省地震局李平研究员热情接待了我们,下午陪我们在昆明湖公园遊玩。这是小彭在喂海鸥。</p> <p class="ql-block">和少数民族小伙子一起跳舞。</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地震局李平研究员热情接待了我们。借此机会和李平讨论一下地震前兆观测上的课题事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5日晚在昆明宾馆住宿。冬天的飞机从北京起飞路过华北华中,直到在昆明换机后在飞临腾冲之前,天空始终是灰蒙蒙的。</span></p> <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16日上午在昆明机场登上小飞机,只用了45分钟就进入了腾冲,好像刚起飞就开始准备降落了。舷窗外是另类的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边的天蓝得象宝石,云朶晶莹剔透,像大块美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哉,彩云之南!</span></p> <p class="ql-block">到达腾冲机场。四年了,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刚走出机仓。机场周边是驼峰吗?想给小彭留个影。机场值勤员喊道:“快走!机场不准停留!你们都出去了才能放后边要登机的乘客进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驼峰机场,就是历史上抗日战争时期的那个驼峰机场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查了一下百度,</span>答案:不是。</p><p class="ql-block">抗战时的驼峰机场与今天的腾冲机场其实并不是同一机场,两者的位置并不重合。</p><p class="ql-block">现在的腾冲驼峰机场位于距腾冲市清水乡驼峰村。</p><p class="ql-block">而历史上的腾冲机场建在原绮罗乡和大董乡的毛家村、团山村之间的田地里,因此历史上又曾称为绮罗机场。</p><p class="ql-block">如今的绮罗机场早已蜕变成良田了,看不出半点机场的痕迹,也找不到丁点的历史遗留物。</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这个腾冲机场面积不是很大,起落的都是小飞机。但是近年来腾冲的名气越来越大,来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多,甚至有不少人来腾冲购房或租房旅游、越冬或养老,原有机场的容量就显得不夠了。腾冲近年来已从县升级为县级市。在腾冲,你可以看到火山、热海、和顺古镇、中国远征军抗日遗迹,更可以四季都能看到养眼的绿色,体验到浓浓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这在北京是看不到的。2016年我们来时看到机场正在扩建,估计己完工。据网上的航班票务信息显示,民航的部分大飞机已可直飞到腾冲,不需要在昆明换小飞机了。</p> <p class="ql-block">到机场接小彭的是(左起)小彭的大姐、二姐和大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机场出发坐当地的出租小巴,经过45分钟到达腾冲市区,上山一路盘旋,中途抛锚,又用了一个半小时才进入五合乡金塘村彭家寨。全程共约两个半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家第二天(1月17日)在小彭老家的老院子里。左起:小彭的母亲、父亲和姥爷。</p> <p class="ql-block">和老家的老人们一起围着堂屋的火塘。冬天火塘烧柴取暖,这在彭家寨家家如此。多年下来,屋里的一切都被烟熏得漆黑。现在山上禁止砍伐,就是自家承包的林地也不行。还好山上原始森林枯枝很多,靠捡柴火也夠了。</p> <p class="ql-block">彭家寨多数人家都是亲戚,小彭一进家,亲友们都来看望,妇女们也来帮厨。中间是小彭的妈妈,左边是嬸娘。</p> <p class="ql-block">小彭的姨娘。</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孩子们,现在正放寒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家虽破旧,但很温馨。</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彭家寨的老奶奶,气质典雅,端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彭家寨的老人们多具有这种不同凡俗的气质,虽生活贫寒,却不改祖上遗留下来的贵族气质,举止文雅,从不沾染任何不良习气。这是一种宝贵的文化素养,与读书多少无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彭家寨的老爷爷,听说前几年过世了。</span></p> <p class="ql-block">那时还没有医保,老人得了大病只好拖着。现在虽有医保,报销比例也还不足以支持山区这些老人看病。</p> <p class="ql-block">小彭和荣昌(大姐的孩子)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1月19日,到家第四天。晨练,小彭打一套棍给家人看看。</p> <p class="ql-block">老家到处是崎岖山路,出门全靠摩托车。小彭2007年离家到北京打工,加上在腾冲县职高念书3年,总共7年不在家了,虽说在北京部队开过几年车,什么型号的车都开过,可就是摩托车没再骑过,更谈不上象老家这种山路。小彭,给你一辆摩托车,现在还敢骑吗?</p> <p class="ql-block">在门口空地上溜达一小圈还可以,远了坡面就颠簸难行了,上下陡峭的拐弯多得是。坐在当地人的摩托车后边绕山跑,都有点提心吊胆。可以保证,绝对不是每个内地来的遊客都像我似的有这个胆量。后来的客人不敢让他们坐当地人的摩托车,一律租小巴。</p> <p class="ql-block">给老爹置了一辆新摩托车,老爹50多岁了,这么大年纪也还得从头学,不然下地干活只好步行,有的地块太远晚上就得睡地头窝棚里。遇到运输个东西怎么办?买汽车又买不起。在云南山区,骑摩托车可是个难活。体力,技术,还得有勇气。我们在北京后来也听到过几次彭家寨村民骑摩托车遇险遇车祸的。</p> <p class="ql-block">1月19日晚,小彭到家第四天,大哥(左一彭光福)和二姐夫(左二)从外地打工归来。</p><p class="ql-block">图片中他们身后背景是院子西边厢房二层“楼”,楼下是猪圈和鸡窝,楼上是储存间,上下隔着木板。奇特之处是楼上及院子里味道不是很大。仔细些就可看出,猪圈建在木横板上,底下是空的,这样既可通风通气,又避免了猪粪尿与猪共生。</p> <p class="ql-block">小彭家的房子据说是他爷爷那一辈盖的,有上百年历史,确实太破旧了。大哥光福回来后计划另盖新房,征求我的意见。我的建议是老宅子地基处于潜在滑坡地带,后边靠着土坡陡坎太危险,地方又狭窄,连走车的空间都不夠,不如到别处另起炉灶,找个新的宅基地。后来光福在下边金塘村附近自家承包地的小坝子盖了个新院套,见后文。</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刚下过雨,天尚未晴开。从小彭家门口向西看,彭家寨地处山区,地势高低不平,各家互不相连,分散在一面山坡上。</p><p class="ql-block">这里是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繁茂,终年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从沟头向西看彭家寨。这个坡地质上是偏砂性的洪积压实后形成的。大背景是横断山脉夹在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中间被横向挤压导致地壳折皺、隆起、风化、水流冲刷、洪积等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运动形成的。这是在川西、滇西多见的滑坡危险地带。彭家寨的各个院落是在一个高差近150米的土坡上铲出的一块块平地,通过蜿蜒曲折的山路相通,因此每家的背后都是土质陡坎。</p> <p class="ql-block">视频:彭家寨部分景观,2013年1月21日录制。</p> <p class="ql-block">高大茂密的竹丛和芭蕉树掩映下人家的柴屋,旁边的小棚子是储物间,或是牛栅、猪圈。2013年1月26日摄。虽说老旧,但整体形状很美,加上风景如画,作为画院美术写生是绝好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小彭家后山沟</p><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19日,小彭到家第四天,大家来到山后沟内玩耍。</p> <p class="ql-block">后山沟这儿正好有一长条空地。彭光济给大家表演在北京丰台赵金成師付那里学到的两套长拳和一套棍法。没带棍,撅个树枝权当棍吧。</p> <p class="ql-block">在后山沟合影,2011年1月19日。</p> <p class="ql-block">过年了,最高兴的是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后山沟是小彭家承包的林地,植被十分茂密。这是竹林。</p> <p class="ql-block">杉木林,2013年1月26日摄。</p> <p class="ql-block">后山沟里有小溪长流水,无论雨季旱季都不断。新闻里报道的哈尼族山区有一年到头长流水,这里并不稀罕。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山上更高处遍布原始森林,有浓密的植被养护着水土,保证了雨季无山洪,旱季不断流。</p> <p class="ql-block">喝口家乡的山泉水,嗯,有点甜。</p> <p class="ql-block">彭家寨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3年1月21日摄。</span>彭家寨的老房子多数正房用土坯打墙,厢房用木板,甚至用竹枝编成的蓠芭栅栏为墙,单片瓦为顶,晚上睡觉风呼呼的往屋里钻。腾冲四季如春,冬季白天可达17℃,夜间也很少见冰,好歹没刮过象北京那样的大风。因此一般百姓在冬天也只能这样挺过来。现在盖的新居都用砖墙了。</p> <p class="ql-block">少数家境较富裕的新建院落房子用砖石砌墙,火山石铺地面,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2013年2月4日摄。</p> <p class="ql-block">东边路头沟里有小彭家的稻田。别的地方还有他家的承包耕地,近年来改为种植甘蔗、烟草。但种甘蔗榨糖在市场上和进口的低价古巴糖相比,在价格上没有优势,无法竞争。我们也和村卫生院的杨大夫讨论过改种中草药的可能性,但不大容易,没有专业指导是不行的,得看海拔高度,气候,水土等条件,就算种出来药质不达标药厂也不收。靠我们这点知识,只呆这么几天什么也管不了。寨子里得有人牵头张罗这种事。总之不管种什么,都很难靠种田得到足夠收益。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p> <p class="ql-block">路边多见到这种参天的竹子,生长很快,姿态楚楚动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丛高高的竹子跨过公路相擁。用这种竹子护坡防止滑坡和水止流失行吗?大哥彭光福告诉我:不行,因为竹子扎根很浅,固不住坡。</span></p> <p class="ql-block">林间树下,许多地方都种了草果,是一种调料,炖肉时可用来去腥。</p> <p class="ql-block">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多年生草本,生于沟边林下,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南部地区,果实成熟呈红褐色时采收,晒干或烘干,或用沸水烫2~3分钟后,再晒干或烘干。草果是药食两用物质,食用量大于药用量。具有燥湿化痰、避解瘟疫、截疟祛痰、祛寒止痛等功效。(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彭家寨西南,距离有七、八公里,1月20日,全家一起去云台山遊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彭家寨步行去云台山要先向东到刘家园(大姐家),然后盘向西南,总共大约要走近二十里山路。</span>图为从刘家园房后上云台山。</p> <p class="ql-block">坡下是刘家园,对面是山窪。</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的风景。这里是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山坳风光。</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梯田。</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近观,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山下弯曲的公路,正是我们从腾冲市区往金塘村彭家寨来的那条路。路右边就是金塘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金塘村的名字来自一个传说,就是从前有人看到那里的水塘里浮出一个金鸭子,故得此名。</span></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山上野歺。孩子们在嬉戏玩耍。</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上全家福合影。</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上,这儿附近有个残破的摆放烧香的案子。小彭的父母还带来了香朝拜敬佛。据说当初这里是个寺庙,名为“云台寺”,是来凤寺的前身,来凤寺是从这里迀到来风山麓的(来凤山遊记可参见我的《美篇》“腾冲遊记一和顺古镇、来风山、来凤寺和茶花园”。)能不能把“云台寺”恢复起来?不知此事至今是否有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这张云台山的照片是两年后再访彭家寨(2013年1月27日)拍摄的。山顶上隐约可见的塔据说是差转手机信号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金塘村位置看云台山的西坡,2016年2月26日摄。</span></p> <p class="ql-block">刘家园大姐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1年1月31日,我们去刘家园大姐家作客,这是大姐家房后种的碗豆。大姐听说我们爱吃碗豆尖,今年特意多种了些。</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荣志摘碗豆给我看,“大伯,快看,好不好?”</p> <p class="ql-block">刘家园是大姐(彭进连)的家。这是小彭的母亲和大姐在大姐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远望刘家园。传统的民居群落与山水和谐,构画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在2016年以后,随着彭家寨,刘家园等地村民的搬迁,这些旧的民居也都一刀切地被推平了。我们的这些照片,也就成了传统人文的一种记录了。相信在若干年以后,它们又会被作为一种精神财富重新提起的,人们将会后悔他们当初的这种不顾长远的愚蠢举动。</p> <p class="ql-block">2011.2.5清晨,山谷低处的晨雾形成云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遊三桥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腾越三桥位于腾冲市中心三桥广场边,为“永顺桥”、“天和桥”、“停云桥”三座拱桥。三桥在一条河上相隔十几米而建,每桥分为三拱,在中间大拱的两端,各有三个小拱,桥身用五面石相扣,桥面用火山石铺就,桥下河水缓流,三座桥名寓意深远,永顺桥“永水流深长,永久永安,地久天长顺,顺心顺意”;天河桥“天和地利人和自然祥和之气也”;停云桥“停云落日,对亲友的友情思慕”。(百度百科)</span></p> <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27日于三桥广场留影。腾冲市三桥广场中心为“高黎贡山母亲”塑像,部分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抵抗日军侵略和抗战胜利前夕在美国陈纳德航空大队援助下从日军手中夺回腾冲失地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彭与刘卫华(原腾冲职业高中教師)老师合影,2016年2月6日。</span></p> <p class="ql-block">小彭与刘卫华老师在三桥合影,2016年2月6日。</p> <p class="ql-block">三桥留影,2011年1月27日。</p> <p class="ql-block">春节前夕。</p> <p class="ql-block">碾米,有个小加工房,位于院外西边。<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用自家的碾米机,原料是自家地里种植的稻谷。寨子里别的人家也轮流来加工碾米。</span></p> <p class="ql-block">各家都自己种些稻谷,加工成大米存储起来作为口粮可以自给自足。其中一小部分是糯米,蒸熟后用来做糍粑,或配上猪肉、豆腐等灌风干腸。</p> <p class="ql-block">做豆腐。除了做菜之外,过春节主要是准备与猪肉、糯米配料做风干肠。把豆子泡开,磨成豆浆,煮熟,点卤,过滤,打包。摄于2013年1月22日。</p> <p class="ql-block">2013年1月22日摄。</p> <p class="ql-block">把豆腐压成形。2013年1月26日。</p> <p class="ql-block">视频:做糍粑,2011年1月25日摄于小彭家旧居。原料糯米是自家地里种的黏稻谷碾成的。先把糯米蒸熟,然后用机器碾烂,成团后用手沾上蜂蜜按扁,用芭蕉叶包起来储存。吃的时候先在火塘上烤一下。做糍粑时需要多人动手流水作业,就象北方人包饺子一样。这时寨子里的亲戚好友们都来上手图个热闹。录像时正逢傍晚,光线较暗。</p> <p class="ql-block">做糍耙,2016年2月7日摄于新居。这是在将熟糯米送进碾碎机碾压搅烂。正值白天,拍摄光线比前年那回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熟糯米碾烂成团,放在芭蕉叶上。</span>用芭蕉叶垫底,用手沾蜂蜜按扁,然后再加上芭蕉叶包好。</p> <p class="ql-block">视频:杀猪,2011年2月1日。只保留26秒,后边敏感场面省略。</p> <p class="ql-block">灌猪肠子,用猪肉、豆腐和糯米,外加盐和一些调料,然后挂起来风干。平时村民吃不到鲜肉,就慢慢吃这些风干肉和肠。只有在过春节时才吃鲜猪肉。蔬菜倒是自家菜园里种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摄于2016年2月1日叔叔家</span>。图中坐在台阶上抽水烟者为大姐夫杨永记,后边站立者为前来旅游的东直门中医院高大夫。</p> <p class="ql-block">除夕,寨子里的孩子们邀请我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地点在寨子西北稻田边上。2013年2月9日摄。</p> <p class="ql-block">篝火晚会地点在彭家寨西北角稻田边上。此时水稻已收,地空闲。彭家寨地势较高(海拔1300米),站在地边向西北方向看,夜色中可看到山下低处芒棒乡的灯光和烟花,听到那里传来的爆竹声。</p> <p class="ql-block">看来是我手中的相机被孩子们看中了,他们真正希望的是让我给他们照像。那时大人们还没普及手机。</p> <p class="ql-block">发橘子,好乖排好队来领。</p> <p class="ql-block">现在七年过去了,这些孩子都长大了,有的该上高中了吧。</p> <p class="ql-block">2013年初,小彭家的新居终于建成,位置在金塘村东北距离约2公里的一个小坝子里。这里地势较平坦,离开了山坡陡坎,距离市中心和公路主干线近了许多,交通比较方便,院落周边就是承包的耕地。</p><p class="ql-block">图为全家在院大门口合影,2016年2月10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新居堂屋合影,2016年2月10日。</span></p> <p class="ql-block">祭祖</p><p class="ql-block">这是春节的重要节目。每家堂屋都有个祖先神龛。过年时供上糕点水果,点上香。家门口还要插上“大香”,长有1米多,除夕直烧到第二天大年初一。祭拜祖先是在除夕。这是2011年2月5日合影。</p> <p class="ql-block">除夕,新居大门两侧插上了大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各家的神龛上的帖子可以看到,彭家寨是个族群,祖上从甘肃陇西迀涉来到腾冲。从彭家寨的文明素质来看,估计祖上也是位官员,家教很严。据老人们讲,那时腾冲是个边境重要口岸,统领滇西各口岸。估计彭家的祖先应为官员大户,据说是两位彭性兄弟。他们的后代在腾冲繁衍生息,其最早是彭家寨以西的“老地基”。</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简易房是彭家寨公共的宗祠,里面供奉着彭氏祖先的牌位,各家轮流来祭祖,奉上猪头等供品,上香,在屋门口放一挂鞭炮。</p> <p class="ql-block">曾有一位本寨的老者(曾祖父辈)拿着一本新出版的《彭氏祖谱》给小彭看,并和小彭谈了许久。据他说,当初明朝在腾冲设置边关时委派了一位巡抚来统领,同时从各地招募了许多壮丁来应征入伍。这些人来自顺天府、大明府、太原府等,其中彭家祖先就来自甘肃陇西,他们在腾冲一带繁衍生息,形成了目前规模不小的族群。</p> <p class="ql-block">小彭和一位老奶奶。</p> <p class="ql-block">吃杀猪菜。春节期间,家家都杀猪,把猪下水做菜请亲戚做客。寨子里天天有人来请,云南人很热情好客,不去会驳请者的面子。就这样全寨子几十家吃了个遍,有时一天要吃五顿饭,只好每顿吃两口意思一下。好在云南这里不劝酒,想喝就喝点,随意。</p> <p class="ql-block">在大姨妈家作客。从彭家寨下坡向西南方向。</p> <p class="ql-block">在舅舅家作客,从彭家寨往东向上,骑摩托车约40分钟。舅舅在寨子里任卫生员。</p> <p class="ql-block">在舅舅家门口坐的是老爷爷,他把一本家藏的中医书赠给了小彭,并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学好中医。</p> <p class="ql-block">舅舅家的综苞米。</p><p class="ql-block">在彭家寨的客饭中常能吃到综苞米,有点清苦的味道,配上佐料可做成汤,味道很不错。在五合乡的集市上,综苞米要卖到6元1斤,在当地要算是很贵了。综苞米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贵呢?我们从舅舅家的那几棵综榈树那里找到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舅舅家附近的风光,其中有几棵综榈树,综苞米就是从这些树上采下来的。2013年2月4日摄。</p> <p class="ql-block">这是舅舅家门外的几棵综榈树,2011年1月24日摄。大哥彭光福先踩着梯子上,再攀爬上去拴好绳子和木棍。接着踩着木棍环剝综榈胫部的叶子和树干包皮。</p> <p class="ql-block">后来是舅娘换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具体过程请看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清楚了。原来综苞米是这样生长,这样采摘的!最感慨的是,舅娘四十多岁了,居然还这么能干,这么厉害,不得不佩服云南人吃苦耐劳!</p> <p class="ql-block">舅舅家种的核桃。2014年5日28日摄。</p> <p class="ql-block">舅舅的邻居家养的牛。2016年1月30日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舅舅的邻居家养的豪猪。2016年1月30日摄。</span></p> <p class="ql-block">小彭和彭家寨的乡亲们在一起,2013年1月21日摄。四年前,小彭出远门去北京打工,乡亲们就是这样把他送到村口的。有的乡亲家里很拮据,也还拿出50元钱塞到小彭手里。小彭念念不望将来功成名就之后能回报乡亲,给寨子里做点什么。这次是乡亲们希望小彭从北京回来有什么办法,还有我这个北京来的“教授”有什么高招,解决寨子里的一些问题,比如房子地基墙壁开裂。唉!书到用时方恨少哇!</p>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25日,我和秦总(秦卫平)来彭家寨。小彭从2012年开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上学,还要上班脱不开身,因此我们也是替小彭看望彭家寨。秦总经营的公司搞地震前兆仪器的布防。大哥光福带着孩子来腾冲机场迎接。</p> <p class="ql-block">飞机在腾冲上空时拍到的另类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腾冲机场,2014年5月25日。</p> <p class="ql-block">从机场出来,去腾冲市的路边上到处是这种紫色三角梅(又名叶子花)。</p> <p class="ql-block">三角梅,又名叶子花。</p> <p class="ql-block">这是光福担任这一届彭家寨社长后建成的公共议事厅。经费是大家筹措的,金塘村委和五合乡里给了点资助,我和彭光济也都捐了些款。我这是第三次来彭家寨,寨子里的乡亲们过来合影。我左手边是前两任老社长。</p> <p class="ql-block">光福和秦总在聊天,讨论如何进一步发展经济的事。</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下的村际公路。</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看这段路。</p> <p class="ql-block">2016年1月27日,腾冲山区居然下了雪。这是从飞机窗口拍摄到的山区雪景。</p> <p class="ql-block">大地银装素裹。</p> <p class="ql-block">还好这边温度回升很快。2016年1月31日,到腾冲机场接东直门中医院高大夫(左二)及家人(左一)来腾冲旅游。左四起:光福、表弟、大姐。</p> <p class="ql-block">接高大夫等回来路上顺便看望荣志(右三,大姐的大儿子),他正在先春园实习烹调。目前正在经营饭店。</p> <p class="ql-block">小彭每次回老家都很忙碌:给乡亲们写春联,义诊做调理,针炙,正骨推拿,拔火罐等。我随身带了电子血压计,给乡亲们义务量血压。</p> <p class="ql-block">这位村民被掉下的树枝砸坏了腰椎导致下肢瘫痪,小彭上门去调理。</p> <p class="ql-block">做腿部按摩。</p> <p class="ql-block">针炙调理。</p> <p class="ql-block">经过调理腿能动了。</p> <p class="ql-block">高大夫在给村民做针炙调理。</p> <p class="ql-block">到小彭读书时的金塘村完小学看望,左起:杨永记(大姐夫)、彭光济、尹校长、作者、彭光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右为杨老师,教过小彭语文。</span></p> <p class="ql-block">欣赏一下小彭家新居周围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中间是小彭老家的新房子。</p> <p class="ql-block">小彭的父亲在油菜花地。</p> <p class="ql-block">2013年2月15日摄。</p> <p class="ql-block">小彭和荣志(大姐的孩子),2013年2月15日摄。</p> <p class="ql-block">小彭和荣志,2013年2月12日。</p>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25日摄。</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长大了。2016年2月26日摄。</p> <p class="ql-block">从山坳口向东偏南方向遥望高黎贡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黎贡山总是把自己罩在雾蒙蒙的面纱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烟雨苍茫,一幅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从新居的后山坡上向南遙望金塘村。</p> <p class="ql-block">邻居家的柑橘园。</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梯田,种植的是烟叶,正值育苗期,用塑料布覆盖。</p> <p class="ql-block">烟叶种植有它的问题,一个是很累,种烟叶,晒烟,烤烟手续繁杂,经济效益一般。另外,烟叶拔地力,种完烟叶后地里再种别的不易生长。靠种烟叶还是摆脱不了贫困。乡里和烟草公司订了合同,只鼓励种烟叶,给了优惠条件还加了保险。要改种别的,比如柑橘等收成效益没有把握,又不给保险,所以也不敢冒风险。种甘蔗收购价上不去,没有竞争优势,据说进口的古巴糖才2.5元一斤,国内根本竞争不过。大姐二姐目前在腾冲市附近打工。新房是盖起来了,但家家都背了一身债。据了解当初在北京打工的云南人基本上都打不下去,背铺盖回乡了。只有彭光济还在北京这儿坚持。总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彭家寨的村民今后怎样寻找生活出路,还需要探索。</p> <p class="ql-block">公路上。</p> <p class="ql-block">坡上的杉木林。</p> <p class="ql-block">印度榕。</p> <p class="ql-block">木棉树,又名攀枝花。</p> <p class="ql-block">木棉,又名攀枝花。</p> <p class="ql-block">正午</p> <p class="ql-block">晚霞,2014年5月25日。</p> <p class="ql-block">落日。摄于2016年2月26日。有人管这叫耶稣光。它象征着腾冲美好的前景,彭家寨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题后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彭家寨的这些老房子因地基处于潜在的滑坡危险带,地面墙壁多出现程度不等的裂缝,我的这些老房子照片就是村民们找我们考察地墙裂缝时拍摄的。应彭家寨的乡亲们的请求,我们将这些情况向腾冲市有关部门做了汇报,见另外的美篇(腾冲记实一彭家寨地裂缝及滑坡危险性科考)。据说2016年以后随着各家陆续迁徙到山下,集中在一个较安全的地块安置盖房,各家给了一定补贴,其余部分资金自筹。这对当地防灾减灾,保障民生无疑是重要措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就是这些房子在村民搬迁之后都拆掉推平了。为什么一定要拆呢?保留下来或有选择的保留不好吗?这些老房子是几百年来彭家寨人生活故事的见证,记录了当地风俗和族群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有的房子风格独特,具有美学意义,是潜在的旅游观光资源,因此我们认为一刀切全部拆除也是不妥的,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是不利于未来发展的一种短视行为。在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在处理类似的情况时吸取彭家寨等地的经验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一刀切地拆除老旧房屋,而应谨慎地论证保留旧居的必要性。这在国内外都有先例,见附录。</span></p> <p class="ql-block">关于背景音乐,聊一聊我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作曲者麦丁的缘分。</p><p class="ql-block">记得是在上世纪90年代,大概是96年吧,我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三室(震源物理研究室)室主任。当时研究所工会要组织一次歌咏比赛。我为选歌犯了难。我很想选云南风味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但当时手头恰好没有歌本,找音乐出版社的门市也不知在何处。那个时代不象现在,只要上网一查就能调出简谱来。情急之下我想到了中央民族歌舞团,看看能不能找找作曲者麦丁本人要一份简谱。中央民族歌舞团就座落在我们研究所所在的民族大学南路的东口北边。我冒冒失失地闯了进去,真巧,麦丁先生(那时还称同志呢)就在这个院里。歌舞团办公室内,正在围坐着开会呢,说是政治学习,也不避讳外人。其中一位站立的女士,向我介绍她右边的一位中年主持者,说他就是瑶族舞曲的作者刘铁山。我大吃一惊,说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这么著名的大人物。兴奋之余据然手足无措,忘记了应该请刘铁山签个名字,现在想起来还后悔不已。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们说麦丁就在后边,因他母亲刚过世,心情不太好。我觉得自己很冒失,但为了找歌篇也顾不上那么多,就径直进去找到了麦丁先生。他在一个躺椅上坐下来,看来心情很沉重。我表示很抱欠,不该在这个时候打扰他。麦丁诚肯地说:“这是好事啊。”我说:“如果您母亲有在天之灵,知道您作的曲子这样受大家欢迎,她也会得到安慰的。”我就这样从麦丁那里接过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简谱。回所之后,我们三室排练了这首合唱,女生独唱由李卫平担任,指挥是谷继成。谷继成说他回家放这首歌的唱片,他的儿子说这首歌怎么这么好听呀。全所歌咏比赛,我们三室的这首合唱节目获得了一等奖,工会主席李桂琴在发奖时说这首歌确实是挺好听的。事情过去有三十年了,我一想起来就想到应该再去中央民族歌舞团答谢一次,又不知该怎么去。</p> <p class="ql-block">附录:扶贫易地拆迁前的旧房屋不应轻易拆掉</p><p class="ql-block">我们注意到,农村在扶贫易地搬迁之前的房屋虽然比较破旧,但从美学角度,它和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是很美的,只要整旧如旧,虽然不宜居住,但日后作为旅游景点,是有历史和文物保留价值的,千万不要目光短浅,说拆就拆,将来后悔是回不来的。</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2002年后头湾整村搬迁后,自海遥望,废弃的房屋爬满了绿色植物,曲径。</span></p> <p class="ql-block">2.范家门村利用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后老村里的山居环境,石窑群落。</p> <p class="ql-block">3.速写写生画风景内容。</p> <p class="ql-block">4.中国农村风景油画。</p> <p class="ql-block">5.美国杂志公布全球被遗弃景点,中国沃德兰上榜。</p> <p class="ql-block">6.被遗弃的村舍,冬天。</p> <p class="ql-block">7.与老被放弃的木农舍的农村风景画在多雪的Bucegi mountsins谷,布拉索夫。</p> <p class="ql-block">8.被放弃的房子美好的风景,岩石海滨在日落时间多云天气,里海。</p> <p class="ql-block">9.西北农村风景。</p> <p class="ql-block">谢谢收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