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序言:</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是山东省莱州市程郭镇东宋家村。因为从小生长在城里,仅随奶奶、父亲回老家小住过几次,故对老家以往的印象不深,只记得祖辈留下的三间草顶平房和前后院,坐在热炕头吃奶奶做的地瓜面包子,与小伙伴在场院嬉戏玩耍,以及村西头的小河流水细沙滩。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奶奶去世后,回老家守灵、上庙、送殡等丧葬场面。</p><p class="ql-block"> 老家在父亲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虽然他出生于外地,三周岁左右才回老家生活,但其童年和少年时代都在老家度过,直到19岁参加革命才离开老家,因此他对老家的一方水土和父老乡亲感情淳厚而真挚。</p><p class="ql-block"> 奶奶去世后,为了凑钱在城里买房,父亲忍痛变卖了老家的祖屋,从此在老家失去了立足之地。二十多年后父亲离职休养,为了却夙愿,用三千元离休金在老家祖屋附近买了一栋平房,准备以后回村养老;后来因装修费用高、农村生活医疗条件差、以及母亲不愿离开城里而作罢。尽管不能长住,父亲还是为老家有了房子而高兴。此后每年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他都要带领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众人等回老家一趟,在门上贴新对联福字,给爷爷奶奶上坟祭拜。每当见到老家的乡亲,父亲都主动打招呼,平时不善言谈的他,聊起家常却有说不完的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于老家的故事,父亲生前曾给我们讲过几次,但我没完全记住。后来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他亲笔撰写的有关文稿。根据该文稿,我编写了下面的小故事,谨此纪念父亲逝世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宋氏家族的先人们突然遭遇不幸,被迫离开四川丰都城老家,跋山涉水迁移到山东莱州小草沟村定居。因为迁移途中所有人都被倒绑着双手行走,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所以宋氏家族的后人,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倒背着双手走路。</p><p class="ql-block"> 大约明末清初,久居小草沟村的宋氏族人听说西北方向有一块风水宝地,将来能出达官贵人。为了改变命运,一部分人毅然离开小草沟村,迁居到四十里开外的宋家村(即现在的老宋家村)定居。</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多少年,宋家村来了一位南方的风水先生,人称“南相士”。他见此地风水极好,唯恐将来出了能人不好管控,便用谎言忽悠宋氏家族管事的头面人物,说此地乌烟瘴气,风水不好,以后必有大灾大难。头面人物闻言大惊,忙问有何良策?南相士答道:必须杀树、搬迁、盖庙,方能消灾避难。头面人物信以为真,遂命族人照办。</p><p class="ql-block"> 所谓“杀树”,就是要锯倒村北那棵大枣树。出乎意料的是族人锯了很久,却怎么也锯不倒。被锯的枣树流血不止,刚锯完这一面,那一面锯口又长好如初。南相士见状又出一计,命人用黑母狗血喷洒到枣树上,这才把树锯倒。见枣树倒向东南方,南相士便说必须向东南方搬迁。</p><p class="ql-block"> 对于“搬迁”,宋氏族人的意见并不统一。少数人不愿搬迁,继续留住本村,后将村名改为“老宋家”以示区别。大多数人愿意搬迁,但对搬迁地点有分歧。许多人看好东南方不远的地方,搬迁后仍把村名叫做“宋家”。一少部分人则看好东南方更远处一个干涸的大水窝,认为是藏龙卧虎之地,搬迁后称之为“窝垛宋家”。</p><p class="ql-block"> 到了民国初年,因宋家村每逢农历三、八赶集,故将村名改为“宋家集”;窝垛宋家也同时改名为“东宋家”;老宋家的村名保持不变。这三个宋家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再说“盖庙”。按照“南相士”的要求,宋氏族人在老宋家村北大约一里处盖了一座“三官庙”,供奉三官大帝,以期“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又在宋家集村盖了一座土地庙,供奉土地爷(神)保佑平安。三个村的宋氏族人从此开始敬神拜庙,渐成习俗。</p><p class="ql-block"> 比如给族人办丧事,第一天晚上先要到土地庙上小庙,烧香烧纸,向土地爷报到;第二天晚上则要到“三官庙”上大庙,不但烧香烧纸,还要焚烧纸扎(即用纸糊的车马轿子、童男童女、金山银山、金库银库等),边烧边祷告死去的亲人拿着钱,骑马、坐车、乘轿奔向西南方,返回四川丰都城老家。</p><p class="ql-block"> 搬迁以后,宋家村虽然一分为三,但仍是同宗同祖,密不可分。三个村的宋氏族人都认同宋氏家族的族谱(俗称“老影”)、宋氏先祖的坟地、以及健在的宋氏老祖宗。老祖宗从三个村健在的族人中选出,谁的辈分最大、或者谁是最大辈分中年龄最长者,便由谁担任老祖宗;现任老祖宗去世后,再由三个村选出继任者。<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祖宗负责收藏保管宋氏族谱,每逢过年过节拿出来供奉。另外</span>每年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三个村都要到老宋家村西北的先祖坟地扫墓祭拜,把抬来的几大食盒供品(如大饽饽、火烧、鸡鸭鱼肉、豆腐和煎凉粉菜等)拿出来摆在先祖大茔的碑前,然后烧香烧纸,磕头祭拜。所有祭祀品开销,均来自历代宋氏族人所捐“贡地”(即坟茔地)的粮食收入。</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故事到此基本结束。至于三个宋家村后来发展如何,父亲没有详细记述,只是简要回忆了他记事时老家的情况:当时东宋家村共有3个闾,每个闾25户,共计75户人家,全都姓宋。村子虽小,但比较繁荣,开设了两家杂货铺,字号为“三盛利”和“福茂永”;还有两家黄酒馆、三家胶坊。村里的男人大都下了关东,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一带经商。为了防范土匪,村子四周建有土围子,并备有土枪土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结束,谢谢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