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有情有趣,朴实无华,充满魅力,低负高效是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大师风范尽在不露痕迹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靳家彦</b></p> <p class="ql-block"> 今天学习了于永正老先生的《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的教学实录,我字斟句酌的反复看了很多遍,虽不能完全领会其精妙之处,却也深深地被他深厚的教学功底、驾驭课堂的艺术能力、游刃有余的教学方法、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着。</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和《把写作写得有声有色》题目一样,学生学得不仅有声有色更有情有味。老师讲的精彩,学生也听的入迷。于老师就是这样,扎扎实实的把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于无声处,不着痕迹融入到这节“简简单单的语文课中。</p> <p class="ql-block"> 在导入环节,于老师开门见山,通过欣赏片段习作,展示短文活动,直接引导学生朗读走进文本,创设美的景色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我能写的这样的美好愿望”的驱动力。</p><p class="ql-block"> 接着教师适时鼓励点评,顺势带出“这段话中作家都写了哪些事物?“这个问题。后面的师生交流行云流水,学生在于老师的蜻蜓点水般的引导下,学生能感知到这段景色描写的美,于老师强调这四个词都是象声词,有了象声词的运用,就会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于老师总结出:“习作中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还要适当的写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这样作文会有声有色。”(板书一有声有色)。</p> <p class="ql-block"> 接着于老师通过“大自然里有很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听听看都有哪些声音。“这句话,巧妙的过渡到学生说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现有的生活经验,认真的体会并感知了象声词的有效运用的妙处。“所以我们写作文,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听到的,当然写声音要恰当要适可而止。”这句小结,强调了学生要积极大胆的运用象声词的意识,也提醒了学生要适可而止。</p> <p class="ql-block"> 纵观整节课堂教学实录,于老师一直践行着“简简单单上语文”这一教学理念。其课简单中见教者智慧,简单中见学生知识升华,简单中蕴含着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理念,思维意识的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