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类的建筑史与人类的发展史一样,是一部人与自然抗争的历史。古语说:“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而人类也一样,在追逐安居的过程中,先民们顺势而为,就地取材,随形营造。各种风格的建筑物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不同的风格及不同材质的古民居建筑中,有一种极具地域性特征建造形式,传统的山区生土垒砌的土楼民居非常值得一提。在遥远的过去,先民们因为各种原因,择山地而居。这些山村因坐落于大山中,随处都有易采可用的黏土,先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恩赐,在顽强地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中,创造出令人赞叹的建筑奇迹。这些土楼分布在山腰之间,或断或连,或高或低,随势造形,错落有致,鳞次栉比,自得天趣。土楼群依山而建,土楼、土墙与石阶、石井浑然天成。这些黄土垒起的世外桃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每一个古村都像似一座金色城堡,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浑然天成,风格独特。</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民居营建过程中的技术方法以及所用材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黄土垒砌的民居渐渐地退岀了建筑舞台。然而,这些不管当年的建造者是当初不得已而为之,还是特意选择一处处让人惊心动魄的地点而建的一座座黄土垒起的山村,都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个个极具观赏价值的土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 说起土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福建的客家土楼建筑。福建客家土楼凝结着客家人的智慧,客家人民就地取材,利用平地中的生土、鹅卵石以及木材等建筑材料,一点一点的建成了土楼。土楼节约材料、地域性强又十分富有美感,它将我国的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土楼之中,圆形土楼又是最为出彩。↓</p> <p class="ql-block"> 然而在众多的土楼建筑中,位皖南山区的阳产土楼群与浙西南山区的杨家堂土楼与福建的客家土楼有所不同。历史上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幽闭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土楼群,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浙皖山区的土楼文化。</p> 歙县:阳产土楼 <p class="ql-block"> 阳产村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山寨,房子以土楼为主,土楼群是阳产村最大的特色,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均以青石砌磅为地基,再建土楼,土楼与土楼之间有石板或石板台阶或青石铺地。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徽州阳产土楼建筑群,是徽派建筑又一奇葩,是徽州山越人智慧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是东方生土建筑文化艺术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数百年来,阳产村因交通不便,村民们就地取材,掘红土伐树木筑巢而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土楼是徽州山越人智慧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混合而成的雄浑杰作。↓</p> <p class="ql-block"> 阳产村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因为交通闭塞,却一直不为世人所熟知,甚至徽州的本地人也不知道这个隐秘的小山村,这是一座被遗忘的徽州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栋楼、每一块石板,都见证过历史。历史成为了过去,而这些土楼建筑却保留了下来。近年来随着游人的到来,阳产村渐渐的进入人们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 鳞次栉比的土楼就像打翻了的颜料盘,泼洒在大山间,构成了一幅自然雕刻的风景图。↓</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房屋不重视装饰,墙面多为土黄色,或白色,风格简洁朴素,与大环境融为一体,一眼望去,令人有种沧桑出世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黄土垒彻的房子,冬天温暖,夏天凉爽。村子整体呈黄色,零星的有几座与四周不同的白色墙壁建筑浑杂其中,黄白相间坐落在大山深处非常美丽。↓</p> <p class="ql-block"> 狭窄的村中小路随着地形上下起伏,大型的运输工具进不了村落,重一些的物件还是要靠马匹驮送。↓</p> <p class="ql-block"> 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p> <p class="ql-block"> 黄澄澄的玉米悬挂在房檐下,一排接着一排,一列接着一列。跳跃的颜色,错落在青瓦黄墙间,绚烂无比,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农家屋顶,各种果实你方晒罢我登场,铺成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显摆着归仓前最骄人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这座黄墙黑瓦的古村落,因交通不便,与世隔绝,这里没有华丽的彩灯,没有喧嚣的人群,一切都还是那么的古朴、安静而简单。↓</p> 松阳:杨家堂土楼 <p> 杨家堂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村庄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风水布局相当明显。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p> <p class="ql-block"> 扬家堂村是一座典型的高山阶梯式古村落。原始的村落、古老的民俗、层层向上的梯田、潺潺流淌的山涧、飘渺的云雾,宛如世外桃源一般。↓</p> <p> 村落依山势而建,最低处民居至最高处的垂直距离有近几十米的落差,登上村里修筑的观景望远可以一睹杨家堂村全貌。↓</p> <p> 早先的杨家堂村隐藏在大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因几年前偶尔到访的几个摄影记者报道,这才渐渐地被游人所知。↓</p> <p class="ql-block"> 依山而建的古民居阶梯式层层铺开,建筑由高到低排列,金黄色的斑驳土墙,黑色的瓦片袅袅的炊烟,景色宜人。↓</p> <p> 一条清澈的山溪自东向西流淌着,欢快的穿过村庄,溪水边农妇浣衣忙,孩童嬉水欢。↓</p> <p> 顺着山坡屋舍层层叠叠,给人不凡的气势。看那阶梯式泥墙,一堵高过一堵,黄泥墙黑瓦片,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包孕了天人合一的人居观。↓</p> <p> 村中保留下来的古民居,基本都是黄泥外墙,每天傍晚时分,四周有青山映衬,在西晒的阳光照耀下,古民居群泛出金黄色的光芒。↓</p> <p> 村庄有三条横向的主干道,铺着平整的条石和卵石,两条纵向的主干道从村庄向上伸展,连接着阶梯式古村落,它们与三条横向的主干道构成了村庄的交通网。↓</p> <p> 三百多人的小村庄,村委会却倒不小,四块牌子,班子齐全。↓</p> <p> 杨家堂,望文生义很容易让人因为是杨姓家族聚集地。细一打探,该村竟是明朝开国文臣宋濂的后裔,第十一代孙宋显昆,于清顺治12年迁徒在此并世代繁衍,而成为的宋姓家族聚集地。↓</p> <p> 因为不是旅游的旺季,村子极安静,我们的到来,稍稍的有一点打破了小村的寂静。村里现如今也办起了农家乐,因为游客少的缘故,门庭显得十分的冷清。↓</p> <p> 山村规模小,房屋粗陋,与山西大院的恢弘和皖南徽宅的精细不能比。松阳古村落如同刚从地头回来,手上脚上衣裤上还沾着泥巴。↓</p> <p> 这种用黄泥土作为建筑外墙,在城市人普遍拥有璞归真心理的前提下,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p> <p> 久居于钢筋水泥丛林中的都市人,穿行于这山野民居间会获得一种心灵的释放,有一种让人回归自然的感觉。↓</p> <p> 如画的扬家堂,层层叠叠,群峦环拥,云绕其间,袅袅炊烟飘然万山深处,好一派美丽恬静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i><u> 隐秘在大山深处的土楼群或许很难成为大众旅游者的目的地,但对于那些热衷大自然风光的旅行者却不然。这里远离城市的喧闹,一切都是宁静的,阳产、杨家堂村便是那行者的梦想天堂。那一幢幢黄墙黛瓦的民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从而形成一道道独特的山村风景,都是每一个热爱旅行人的远方的家。</u></i></p> <p>图片:宋老头</p><p>编辑:宋老头</p><p>文字:宋老头(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p>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