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用大力有余,入细心愈研。</p><p class="ql-block"> 学习,贵在钻研;研讨,贵在坚持。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读一本书,岂不乐哉?1月22日中午,周云凤幼儿教育名师创新团队的老师们共读了《游戏·学习·发展——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选编》一书中的第三板块《别样的构建》。我们聚焦游戏案例,探讨构建游戏中教师的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br></p> 读案例 话体会 <p class="ql-block"> 《纸管与积木的“对话”》、《小矮人矿车游戏》、《花样轨道诞生记》……这一个个精彩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无限创意,教师的有效支持。大家阅读后,感受颇丰。请看老师们的阅读体会吧!</p> <p class="ql-block"><b>周晓丽:</b>阅读了《别样的构建》这一章,有以下三点感悟: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游戏需要提供更多相应的材料来丰富幼儿的游戏,使游戏继续延伸,探索更加深入。其次,教师要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观察者、陪伴者、引导者。第三,游戏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激发更多的内外动力,引发丰富而深刻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p> <p class="ql-block"><b>刘明珠:</b>我的阅读体会:1.兴趣使然。在《别样的构建》中,孩子们多是因为兴趣,开展了一系列构建活动。如“会动的刷票闸口”中孩子们自己制作金山柱子、刷票机,层层递进地探究,这就是兴趣的力量。2.材料多样。在自主性游戏中低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这些简单的材料,孩子们更容易赋予材料新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摆准站位。在孩子顺利开展游戏时,教师多是观察者的身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让孩子在前解决问题,如游戏面临停滞不前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推动游戏。</p> <p class="ql-block"><b>赵启昊:</b>在读了《别样的建构》这一章节之后,我惊叹于案例中孩子们对于低结构材料的创造性玩法,游戏随着孩子们的想法向前推进。就《观光巴士》这一案例来说孩子们用长板凳和滑板车这两种幼儿园常见的运动器材玩出了新花样,整个游戏中处处渗透了对于力的科学探究,发展了幼儿对大肌肉的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的不仅是快乐,还有多领域经验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b>张敏:</b>这一章的建构游戏案例中,“小矮人矿车游戏”让我印象深刻。这个建构主题来源去孩子去迪士尼乐园的生活经验,是个男孩子喜欢的游戏。从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对轨道的规划能力。在建构过程中,孩子们也多次遇到问题,比如:矿车中途停下、轨道突然倒塌、矿车总是飞出去等。孩子们能够不放弃,一次次调整,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有适当的引导,到问题解决还是通过孩子自己的尝试,可以看出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并且很有耐心,有良好的观察力。</p> <p class="ql-block"><b>陈玉忱:</b>规则制定的浅薄想法——我班是小班,我们尝试进行“同理心”规则制定,比如:玩具宝宝没有回家,如果你是“它”,你会怎么样?请孩子们讨论并表征。孩子们对于规则更有经验支撑,更加遵守了。针对游戏中的观察,需要对不同幼儿的建构水平和作品进行观察,并同班上老师进行分享。另外搭建中老师要适时介入,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遇到的问题,产生支持的策略和想法,引发对于幼儿兴趣与发展的进一步思考。</p> <p class="ql-block"><b>高建梅:</b>这一章和前两章不一样,具有灵活的空间、多样的材料,丰富的主题等鲜明的特点。灵活的空间是指没有固定的场地,不像沙水建构在户外,积木的世界一般在建构室、建构区。多样的材料是说建构材料不局限性于沙水材料和标准的积木,有纸管、瓶子等与标准积木的对话,有全是低结构材料的建构。由于空间和材料更加开放,因此产生的主题更为丰富,有老师引发的,有幼儿自发的,天马行空。</p> <p class="ql-block"><b>钱晓燕:</b>每每阅读到游戏案例的结尾时,我都会认真看看“专家视角”的内容。我特别喜欢专家徐则民老师的解读,她的解读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她对“小矮人矿车游戏”案例的解读中的一句话:“幼儿游戏中的成人行为没有统一规范及操作流程,但过程中‘追随儿童’‘反思自己’尤为重要。”我的理解是书中的这些案例及教师的指导都很优秀,我们不能“克隆”,但可以学习他们的理念“追随儿童”,反思自己的工作行为,更好地促进孩子和自身在游戏中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b>陈晓慧:</b>当纸管遇到积木时,孩子们创造性地搭建了“新式滑板”、“彩色道路”、“纸管门”等,他们相互交流、分享,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在“炮台和传声筒”游戏中,老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孩子们交流问题,能及时帮孩子梳理游戏经验,了解炮弹大小、远近、力度等关系。由此可见,游戏场景中,孩子是自由、自主的,老师是观察者、倾听者、记录者、分析者、参与者、分享者等多种身份,有效的支持了幼儿自主游戏。</p> 抛问题 共研讨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问题,他们探索尝试,解决问题;老师们在读书时也会产生问题,我们互相探讨,彼此答疑解惑。</p> <p class="ql-block"><b>问题一:</b>对于材料,案例中有提及“材料箱”,那如何在班级中更好地收集这些低结构材料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问题二:</b>教师的站位也很重要,正如“第二步支架”中所言,我们都知道要“儿童在前”,可是如何真正做到“儿童在前”呢?</p><p class="ql-block"><b><br></b></p> <p class="ql-block"><b>问题三:</b>对于构建游戏中规则的制定,大家有什么想法?</p><p class="ql-block"><br></p> 观实际 悟思行 <p class="ql-block"> 读书犹如照镜子,能让我们知不足而上进。</p> <p class="ql-block"> 有读才有思,有思方有行。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构建着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我们要追随他们,把握好“无为”“偶尔为之”“有意为之”的尺度,助推孩子们开启构建游戏的探究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一首《无愧于我们的孩子》,与大家共勉!</p><p class="ql-block"> 但愿我们从事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无愧于所生活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更无愧于我们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但愿我们所说的话语</p><p class="ql-block"> 无愧于所生活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更无愧于我们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但愿我们制定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无愧于所生活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更无愧于我们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但愿我们度过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无愧于所生活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更无愧于我们的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