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理40个姓名中的冷僻字,不查字典,你能认识几个?

郭源彪

姓名中的冷僻字:<br>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难以辨认的生僻字?比如说下面这些: 想象一下这个场面:<br>考试时,禤靐龘在试卷上填好名字后,<br>粗粗一看大喜过望:题目真简单啊!<br>这时,同学们纷纷起身交卷了。<br>是不是很绝望? 《人民日报》整理了四十个姓名中的冷僻字,<br>不查字典,看看你能认识几个?<br>这里也请你分享一下,<br>你曾见过的姓名中的冷僻字吧! 50个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div>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些汉字哪怕我们认识,可出现在不同时代的人名地名中时,读法又大有不同,容易读错的50个历史人名,自测,你读错了几个? <br></div> 中华好姓氏,分享48个姓氏正确读音,快来看看你都知道吗? 百家姓的具体来历,三张图片查清自己姓氏的来历,我的祖先是黄帝<div>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很看重姓氏,但是中国百家姓由于传承久远所以具体的起源经常会说法不一。<br>在中国史前时代是属于母系社会,当时为了防止近亲结婚,并且保证本族人丁的兴旺,于是各个族群便以本族的标志创立姓氏。一些古姓均带有“女”字旁,比如:姬、妊、姜等姓氏。接下来三张图片就揭示了中国百家姓的起源。<br>祖先是伏羲、颛顼、尧舜的姓氏:<br></div> 祖先是炎帝的姓氏: 祖先是黄帝的姓氏:<div>最早的姓氏其实只有这么几个,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才慢慢有了百家姓的说法。<br></div> 中国姓氏的十二种来源<div>上古三代时,姓和氏本不是一回事情,后者系从前者派生出来的。从汉代开始,姓氏才混而为一。究其来源,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br></div><div>1)以姓为氏。母系社会时,以母亲所属部落之标志或地名为姓,所以古姓多带女字旁。如:姬、姜、姒、姚,嬴等。<br>2)以国名为姓。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如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都成为今天的常见姓。<br>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如今已不复存在。<br>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br></div> 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br>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br>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也可以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如籍、谏、库、仓、军、厨等。<br>9)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br>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氏。<br>11)以谥号为氏。<br>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中华上下五千年,各种姓氏都是怎么演变的,每个姓氏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