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光慢慢进入了冬季,虽然今年的气候来的迟些,月份牌上的农历早已记载着“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从穿毛裤到着冬衣,仿佛只是几天的事情。直到真的降温,一切都冻结了,一切都静止了,大地与一切生物都凝缩了、收敛了,人的思想自然而然地也会澄澈而明透,当倚着暖气高卧的时刻,在家里老人们低声的念叨里,你知道新年就要到了。</p><p class="ql-block">或许新年,真的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门便能嗅到新年的气氛,看到家中大人们忙着大扫除,挂家堂、上供品,写对联、办年货、和面包饺子、做新衣,一天比一天忙碌,一天比一天紧张。孩子们却从来不怕冷,在雪地里跑来跑去,手脸通红的追逐,流着大鼻涕打闹,兴奋的不得了。</p><p class="ql-block">而到了除夕,便可以吃年夜饭了,男人们在炕头上盘膝而坐,沽酒闲聊,往往从“老年间那些事开始”,孩子们坐在地上的小板凳上,捧着脸听得入迷,好一会儿还能讨一块炖肉或者花生米吃。那时有电视的人家还很少,女人们则忙着烧火下饺子,这是农人们一年中最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p><p class="ql-block">记得家里已换成生铁铸成的“洋火炉”,上端有铁皮烟囱通向户外,烧煤饼的火焰并不猛烈,炉上热酒的搪瓷缸总是香馨四溢,与屋外怒吼的北风,映窗的白雪,构成了一幅意境高雅的寒夜图。天暗下来时,鞭炮声渐渐响起,孩子们开始讨压岁钱,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脸上会浮起满足的笑容,连额上的皱纹,都被炉火照的舒展开来。</p><p class="ql-block">转眼好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生活日新月异,农人们大多已经搬上了楼房,屋里都接上了地暖,再不用穿着厚厚的冬衣在屋里了,街上也没有了晒太阳聊天的人们。人人都有一部手机可看,微信聊天、视频拜年,还可以看新闻、打游戏、刷抖音……,不用一大家子围拢着看电视了,灯火通明的窗外,北风也变得温柔了,只有偶尔响起的鞭炮声,让人忽然抬起头,想起来“这已经是大年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