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中专9331班《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第五期线上读书活动

静待花开

<p class="ql-block">本次直播课主要从五个方面去了解孩子,读懂孩子,教育好孩子。</p><p class="ql-block">1、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是什么?</p><p class="ql-block">2、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发展规律是什么?</p><p class="ql-block">3、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是什么?</p><p class="ql-block">4、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规律是怎样的?5、孩子的道德发展规律是怎样的?</p> <p class="ql-block">曹坤老师第一讲《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现在许多父母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却依然谈不上真正的了解孩子。曹老师科学系统的分析了0-18岁孩子成长特点和需求规律,明确指出我们家长在各阶段的教育方向。</p><p class="ql-block">听了这么多,家长纷纷发表了自己看法和心得。</p> <p class="ql-block">🍉耿长江爸爸说:同理心,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一个好的同理心回应是联结。联结是让自己和对方的情感真实联结在一起。这样的联结不是表面认同,而是发自内心的、带着不评判的态度,就像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父母把这样的生命之间彼此尊重的态度融入育儿观里,你会发现,只要不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做出事先的评判,就更容易听到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这就叫联结。</p><p class="ql-block"> 准确地读出对方的情绪。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表达时,可以如实地重复对方当下说的话、做的动作即可。这些重复,只要是专注和真诚的,对方就能"接收"到你与他是同频的,是跟他站在一起的。真实地跟对方处在同一个状态和处境里,对方就能够感受到你的同理心,进而打开心扉。</p><p class="ql-block"> 更进一步的同理心,不仅能读出对方表面的情绪,还读出对方更深刻的情绪和需要,如果孩子胆怯,去发现孩子胆怯背后其实有着多重的需要,他需要确认安全与否,需要具体方法和温暖的鼓励。同时,他也需要在自己没有做到的时候,仍然能够被接纳和抱持。</p><p class="ql-block"> 读懂情绪之后,允许这样的情绪存在。我跟你之间有了联结,能够读出你深层的情绪与需要,允许你在你的情绪里待一会儿,同时,陪伴在你身边给予支持。</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喜欢、被爱,这是任何一个健康的、正常发展的人的正常心理需要。只要父母能帮助孩子掌握朝目标努力的正确方法,肯定孩子哪怕很微小的一点点进步,让孩子在失败中也能肯定自己的努力付出,孩子就不会再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而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要回头来检视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是不是也同样怕失败?如果父母在不经意间将"成功才有价值"这样的观念传递给了孩子,那么无论怎么做,都只会是徒劳。</p><p class="ql-block"> 当父母放下了自己内心的某些不合理的期待,就有机会回过头去检视每一个日常生活的细小环节,并在这些细小环节当中找到鼓励孩子的真实内容。不要小看这些细小的肯定,在这些细小的鼓励、肯定和彼此的认同当中,孩子慢慢会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有勇气的孩子。即使不去经受更大的挑战,即使人生永远都很平安,没有更多的风浪,孩子仍然会觉得自己是有力量的。</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唯有自己拥有同理心,孩子才会拥有同理心。唯有父母真正的強大,才能唤醒孩子内心真实的勇气,让他们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都能够做自己。</p> <p class="ql-block">🍊潘鑫妈妈说:观看了曹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有感触。其实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对很多事情都是有同样的感受,不要因为我们离自己孩子时代太久远而忘记我们也是这么不听话、不懂事、太调皮、不爱学习、太内向、磨蹭,不让人省心过来的。不是吗?当我们试着以一颗平常心用心地和孩子接触时,用发现美好的眼睛去看待他们的行为时,也许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没有那么熊孩子。也许我的孩子是个很棒的小孩。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应该是去深入的了解孩子。恩威并施;物质奖励法;伪装示弱法;平等交流;极端法。我认为从小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孩子的行为,真正做到明是非,懂道理是很重要的。当我们试着以一颗平常心用心地和孩子接触时,用发现美好的眼睛去看待他们的行为时,也许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没有那么熊孩子。也许我的孩子是个很棒的小孩。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应该是去深入的了解孩子。</p> <p class="ql-block">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p><p class="ql-block">教育的关键是要了解孩子,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和成长节奏。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陪伴中发现孩子问题背后的生理心理原因。</p> <p class="ql-block">🌹在家长们的热烈探讨中9331班第五次线上读书活动结束啦!谢谢大家的参加和支持,我们下次再见哦!</p>

孩子

同理

父母

联结

对方

情绪

自己

了解

教育

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