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生于 1929年 ,卒于1989年的冬月,享年60岁。</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小村庄管奶奶叫婆,婆对我影响很大,我很敬佩她,据母亲说,我爷爷42岁就去世啦,爷爷去世时,我最小的小七叔刚两周。婆一生育有九个孩子,七个儿子两个姑娘,在那个穷苦的年代,我都不敢想象,婆是怎样生活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婆去世时,我刚参加工作,参加工作第一年回到自己的村里,由于当时我家己搬到县城,就这样在村里工作的一年多时间和婆亲近许多,记忆又添许多。</p><p class="ql-block"> 婆是个精致的女人,虽然家里穷,但婆穿的衣服从没一个污点,常年留着剪发头,穿有大襟的蓝色衣服,小腿角腿,喜欢穿双小白鞋,大姑给婆买的小白围巾喜欢系,婆皮肤白眼睛大,长的十分精致。</p><p class="ql-block"> 婆有一双灵巧的手,婆很有裁剪,家里村里人都找婆裁剪衣服,在那个手工年代,婆的手艺当数村里第一,好手艺让婆在村里威望很高,很受村里人敬重,婆喜欢丝绣,绣的衣服鞋子的花色都很精细,灵巧的手,让虽然贫穷的家庭里的孩子们从不穿露肉露腚的衣服,婆总把叔叔们打整的齐齐整整,以至于婆家虽穷的没房没钱,但叔叔们都能得到村里村外姑娘的喜欢,一个破房子,叔们轮流娶回六个俏媳妇,在村里成了令人羡慕,攀比的成功家庭。 </p><p class="ql-block"> 婆很勤快。到现在我想想,婆也许每天睡不到五个小时,那个手工年代,我在和婆一块住时,她每晚在煤油灯下做鞋子,纳鞋底,我根本不知道她何时睡觉,早晨我醒来,婆到从外面推米推面端着米面回来啦。又把多户居住的大院子,通道,门墩全都扫得干干净净,每天早早做好饭,为防叔叔们抢吃,婆就一直站在饭锅前,给叔叔分开盛,自己最后吃,白色经常在地里忙活,里里外外,我就没见过她歇息过。</p><p class="ql-block">婆很会过日子,常年喂猪喂鸡,家里常年a0酸菜,经常蒸玉米面菜干粮,由于婆做的好,到现在我都馋婆的菜干粮,婆很不惜力,虽然婆身高不到155,但干活一点也不差,撵个面条总是双膝跪在地上,撵的又细又长,婆家虽穷,但婆的精细,就是一顿稀饭也煮的让我现在都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婆过日子很仔细,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叔姑好几个到到婆家,婆高兴地开柜给我们拿攒的蛋糕和罐头,拨开纸蛋糕早长长毛啦,就造罐头也放坏了没舍得吃,婆在世时,没过一天好日子,早年守寡,带大八个孩子,临终也没给孩子们添一点麻烦,和大姑去北京老姑家住了段时间,返程的火车上闭眼去世。 </p><p class="ql-block"> 婆的生活是苦的,但婆的生活是伟一人的,婆育九子成人八子,八子到我这辈孙住外甥20多人,婆的吃苦耐劳精神传承到叔姑以至我们这辈,我们都能陆续来到县城以至省城居住,而且生活的不错,都与我们继承着婆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啊呀呀,难活里啊”,我记忆中早晨醒来婆的一句口头禅,才是婆真实身和心苦和累的释放。</p><p class="ql-block"> 永远怀念,精神长存。</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