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你我🎸芳华牛年👫健壮如牛🐂牛气冲天🦏

视界中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惟愿你我:牛年仍少年</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健壮如牛 牛气冲天</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周遊视界 记录生活碎片 定格美好瞬间</font></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遊视界 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我 </i></b>出身农民,小学时就开始做农活,高中毕业后任民办教师,家里的自留地和唐台3队的集体工都是自己做。农村最累的活是插秧,其次是耕田赶耖挑草头(谷捆),都与种水稻分不开。种水稻的主要劳动依靠除了“我”就是那头功绩卓著的“花牛”。花牛是一头黄白花色牛毛夹杂的母牛,性情温和,做活路肯下力跑得快,重要的是它先后下了5头牛崽,为周家立下了“汗牛(马)功劳”。它的“儿子”黑牯在全村(全队)力量最大跑得最快,对农活贡献也最大。但它牛脾气犟,队里没几个人敢使用。啰啰嗦嗦说这些话,我是想说,耕牛于我们农民虽说很重要但也算不上稀罕物,一般不会用来作为审美对象。此外,当时农活太重太累又有公办小学的民办教学任务,作为“半农(民)半秀(才)”的我而言,也无多余心力来考究耕牛究竟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工具”或者审美客体。也许当时我们农民从心底已经将耕牛当成了家里宝贵的“生产力”。人与牛区别不大,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够有粮吃,能够活下去。</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二 </i></b>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城后,我算彻底告别了农活,告别了花牛和黑牯。没想到若干年过去,牛、犁、耙、耖成了审美客体,成了审美主体摄影师们的热捧,赫然上了国际国内一流刊物,成了封面“人(牛)物”。2018年7月25日,我有幸跟随国家和省市级摄影家们不远千里自驾遊广西桂林山乡,拍农耕,拍“陈焕生”、“罗”茂和他的女儿们,拍摆出各种pose的水牛。于是,浮想联翩(周宏中国《山乡农耕——耕夫·水牛·小桥偶感》https://www.meipian.cn/1hztrr8u)。可悲的是,我那曾经心爱的伙伴花牛和黑牯也早已与进了城丢了牛的我们“永别”,当时噩耗从我大弟志成口里传来,曾让我许久心痛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芳 </i></b>华牛年,沧海桑田。时光轮回,岁月流转。老一群耕牛离我们愈来愈远,新一个牛年距我们愈来愈近。感谢画家摄影家诗人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芳华流年有关“不等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的美好记忆。惟愿你我,牛年仍少年,童心依然,童趣依然,体魄健壮如牛,事业牛气冲天。农耕时代常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求天天牛市,但求祥和平安、幸福永远。</p> 和为贵乎 孺子新曲 小牧牛 浴牛之图 春江水暖 春牧 柳塘闲放牛 柳荫读书图 牛歌 农家乐 群牛图 乡情 竹林野趣 瓜菜飘香 南国亲情 宾至 奶香飘自高山草原 春雨 杨帆 傣族人家 牧乐图 挂书有角自读之 葡萄沟中千里香 蕉荫漫步 春风得意之图 高山草原风情屠 挤奶妇 蕉林野趣 春回大地 对语 大吉羊 柳岸归牧 柳塘闲牧 牧童归去老牛背 草原奶香 村郊闲放 老屋 马背人家 牧趣 奶香溢 舐犊情 牛娃读书图 舐犊情 舐犊情深 收获 踏歌行 童睡正浓 五牛图 习耕田 杏花村头 一路牧歌 一路阳光 折得荷花浑忘却 但将莲叶盖头归 征途 知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扇</span>面和立轴、横批、斗方、册页一样,都是一种绘画形制,其能容纳中国画中的各种题材,如山水、人物、花鸟;能充分展示各种技法,如工笔、写意、没骨等。历代书画家大多喜欢在扇面上挥毫题诗作画,在咫尺天地里开拓传情写意的独特意境。</p><p class="ql-block">扇面画的内容广泛,包容性很大,画些什么因人而异,一般是中国画家的专擅。梁洪涛先生多画地域风景人物图,如江南田园风光,云南南国竹楼人家,四川藏区牧场家园,新疆沙漠绿洲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情和人生。动物画里的牛,仍是梁洪涛扇面画中的关键词。这和他以往绘画中的清新意境、饱满形象、淋漓笔墨风格相关联,有别于他人。</p><p class="ql-block">折扇画的材料,画家主选朵云轩监制的各类纸质折扇面,其长处是规范,易于挥洒,便于安装扇骨、赏玩和收藏。</p><p class="ql-block">折扇面有折纹,作画时须用画夹摊平,其折纹不影响审美,反倒有一种自然美。折扇面上面虽小,但不可低估它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梁洪涛先生画牛,被人称道“大江以南唯梁牛也”,可知影响是很大的。梁洪涛的牛画,充满生机和生活情趣,他赞美牛的朴实无华,脚踏实地干事的精神。他师牛、画牛,与牛的心灵是相通的。长卷《百零八牛图》,画中有轱牛、水牛、黄牛、牦牛、花奶牛、牛犊,以群牛卧地休憩开卷至水中嬉戏收尾,时聚时散展现了百牛百态和各种类牛的特性,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百牛大观。长卷《放牛图》取自禅家之典,化禅境为水墨。牛和牧童的形象自然舒展。画中人景交融,风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梁洪涛不仅仅牛画得好,人物、山水也很精通,为反映今日上海城市风貌,又与都市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经常涉足这一领域,成功创作了《上海滩》《金光四射》。梁洪涛认为今天的上海色彩斑斓,可大书特书,关键是传统绘画语言要向现代绘画语言转换,要打破写实绘画的逻辑性,加强物象表现的视觉冲击力,要呈现一派强烈的现代感,必须创造出新的绘画语言与符号。如《金光四射》中有极富冲击力的一笔,夜色中六道放射的金色探照灯光,打破了建筑物的呆板,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p><p class="ql-block">为拓展视野,获取更多创作灵感,梁洪涛近几年三走新疆,三登太行。梁洪涛认为一个反映现实的画家,题材上要了解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能接受并有所启迪。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创作,梁洪涛很重视艺术表现,认为画山水,要研究古人理法,但更要重视真山真水,寻找最最合适的表现方法,须“先进山,后出山,透过山石、人物这些普通的自然之物,升华为心中之物”,然后画出来的作品,没有陈套,面貌一新。通过写生,他先后创作的《黄河情》《智取华山》《奶茶飘香》《老牛奋蹄》等皆获好评。</p> <p class="ql-block">梁洪涛 1939年12月生于山东招远,擅长中国画。1956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高中),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学院)。在上海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画院长期从事美术创作的组织研究工作和专业美术创作。作品《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入选四届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边寨小学》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乐在牛中》在比利时获最高荣誉奖。出版有 《梁洪涛中国画集》、《中国画人物技法月讲》、《丝路画迹》速写集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p> <b><i><font color="#333333">窃 </font></i></b>以为,书法绘画摄影诗词等艺术总是密不可分的。匆匆行走于艺术长廊,尽管艺术审美感受总是碎片似的,但生活碎片的积累组合,终究会成为人生理想大厦的构件。走过岳阳路,偶见上海中国画院举办《清风和畅——梁洪涛扇画展》。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多地相继出现时,出行戴口罩,出入测体温,入口查验健康码,网上预约观光(展),每一个细节都不容疏忽,但我还是决定不轻易放弃一次艺术审美体验。从家里到画院展馆,只需三分钟。我用镜头记录了梁洪涛先生扇画的全部展出作品,以待静下来细细品尝其美感。至于迫不及待地群里分享,只是想在第一时间发布一个观展的信息,以便更多美友能在展期内不会错过一睹梁洪涛先生扇画原作的机会。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