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队王氏人家

亲情永恒

<p class="ql-block">说起我们六队王姓人家,连个宗谱都没有,若要追本溯源,最早只能追溯到高祖父那儿。至于高祖父之前的王氏先祖我们就无法考证了,因为高祖父名甚我们这些晚辈们也是一概不知,先祖们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记载,这是多么惋惜的事情。今天,我们只知道高祖父生了六子,我们的曾祖父排行老六,名叫王殿成(王殿甲、王殿元、王殿魁,其他两位没有记载),这些只言片语,零星不全的记忆也是父辈们传给我们的。从他们的名字看,可以推测当时的王氏家族还是一个有文化的家族,可想他们在庄子上的地位和受人尊重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这“殿”字辈的名字如此响亮而有意义,可以猜想高祖父对后人的期望值有多高!也可以猜想高祖父是一个文化人,很懂字眼的含义,在当时的村子里肯定是一个被人推崇和敬仰的人!曾祖父兄弟六人,前五位大业究竟如何,无人知晓。他们到底踪去何方?谁也不知道。难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各奔东西了?从此后乡音不再,往来不再,音讯不再!你说曾祖父们留给我们晚辈的是一件多么遗憾的追问!这么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这么具有深远意义的字眼,我们再一次可以肯定高祖父是个文化人,而且水平超流,不是一般庸俗孺人所比拟的。我们的高祖父如此文道,那我们的曾祖父王殿成到底咋样?依我看,曾祖父也不是俗人。我们可以从他给后人起名看得出。曾祖父生后有仨,王治邦、王治同、王治远。这么气势不凡的名字如果是曾祖父亲自起的名,你能不说曾祖父也是一位具有文化的人?不过,我敢肯定他是受了高祖父的文墨熏陶感染和教育,使他胸有点墨,略输文采。那个时代,有文化的人可不一般,我推想曾祖父在地方上是屈指可数的独一无二的人才,逢年过节,红丧嫁娶肯定有人请他去书写。不过,从他最后的落脚看,逝后坟厝在这水源短缺,环境枯燥,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地方,我又猜想到他的生平并不那么顺利,肯定仕途坎坷,时运不济,其结果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无可奈何。于是,这干山枯岭,薄皮浅屲便成了他躬耕养家的基本;这地方便成了他生儿育女的窝巢。非常遗憾,曾祖父弟兄六人,其他五位的后人现在到底在哪儿?我们在寻根,我们在思源,我们是同根同脉,同祖同宗,同锅搅勺,一脉相承的王家人!</p> <p class="ql-block">今天依旧生活在六队和已经搬迁到其他地方安居乐业的王姓人家都是曾祖父王殿成的后裔。家家户户,人丁兴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各行各业,人才济济,枝繁叶茂,瓜瓞绵长。“树”“正”“兴”“学”,丁已近百,一个盛世隆兴的王氏家族画面犹如雨后春笋在祖国大江南北徐徐展开。曾祖父在我们心中功盖千秋流芳百世,尽管他没有给我们留下靓照和宗谱,但他留给我们的这个家族就像明媚的春天,火热的夏天,丰收的秋天!今天,我们王氏家族一代更比一代强,一切都是那么平顺祥和,一切都是那么欣欣向荣!曾祖父在这巴掌大的天地生育了“治”字辈的祖父“邦同远”。“邦”生“占世”昌,“同”生“来银福太”昌,“远”生“德”昌。兄弟齐心,治家有方,家道隆兴,生活幸福,树大分枝,家大分灶。王氏家族如同一棵大树,不断繁衍,枝上生根,根上生枝,根根枝枝,枝枝根根,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父生子,子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在此,我衷心祝福王氏家族富贵平安,子嗣兴旺!同时,我真诚祝福王氏家族的儿女个个成为人才精英,为祖国为人民担负起重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