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莫语

<p class="ql-block"> 1、改变贫弱局面,达到富国强兵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动作太大,步伐太快。企图在短时间内,完全颠覆百余年的祖制,另立新法,困难可想而知。短短四年左右时间,就连续颁布了诸如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等十几部法令、条例、制度。既有来自统治阶级的反对,更没有群众基础。大多草率颁布,又半途而废。或流于与民争利,富国疲民。</p><p class="ql-block"> 2、王安石本人才智过人,但刚愎自用,不能听取不同意见,不能及时纠正错误,只是一味地推行,贯彻。缺乏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精神,也许是太过理想化。在进行教育改革时,规定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内容仅以他自己的《三经新义》为标准。这就造成更大非议,同时使思想僵化单一。这本身不是进步,而是倒退。</p><p class="ql-block"> 3、用人失察。王安石自身虽德才兼备,但无识人之能。一些才高德馨之人最后都走到了他的对立面。留下的,要么谄媚无能,要么有才无德。最终造成改革派内部互相攻讦,互相拆台,内讧不断。</p><p class="ql-block"> 4、皇帝宋神宗缺乏对改革大局的整体把控。要么是简单的无条件信任力挺,而遇到阻力或出现问题又摇摆、迟疑。缺乏自身对改革的想法和认知。只是简单地想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5、自太祖开始的重文抑武的治国方针,使文人从政有了空前的历史机遇,但发展到神宗,百年积弊,政见不和,意见不一,逐渐演化为党争。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下的朋党之争,在宋朝开始盛行。这也是变法失败的系统性原因。可以想象,即使不是王安石变法,换作他人,也不一定能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