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老场坊原来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这座宰牲场建于1933年,是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的作品,它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方内圆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 临街的老建筑分别是1930年和1935年建造的,其烟囱底座和整幢建筑连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 全世界宰牲场有三座,分别在中国,英国和印度,至今保留完好的就是中国的1933老场坊。 2008年开始启动改造,被打造成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继承了原有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关系,成为摩登上海的时尚创意新地标之一,见证废旧的工业老厂房如何脱胎换骨的建筑正在这个艺术觉醒的时代重获生机。 走进老场坊有一种神秘之感,由于它独具魅力的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往,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永远可以领略到1933老场坊不一样的风情。<br> 老场坊厚重的钢筋水泥在廊桥的连接下四通八达,仿佛是一座迷宫,时而进入昏暗的的内区,时而又通向明亮的外部,强光通过伞形柱子,映射在暗部区域,行成强烈的反差,是捕捉光影的最佳时刻. 单调的水泥色彩,强烈的光照,是用黑白摄影表现的最佳手法。 登上楼顶,俯瞰周边景色,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黄浦江支流沙泾浦的沙泾港湾,就映入眼帘。 远处的旧式里弄,与新建的高楼形成强烈的时代反差,疾速的风云寓意着上海变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