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自主游戏—我是小兵

“四”喜玩仔

幼儿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就是要把教育变成家,家在心里。儿童生活中,幸福不再是一个需要付出的遥远彼岸,而是在游戏中的喜怒哀乐。<br>  2020年,我们在学着珍爱生命中迎来农历新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在灾难面前更清楚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复学后的第一个十月,我们开始了主题活动“我的祖国”。<br>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孩子们心中对于祖国的最初印象,对解放军的崇拜纯真而美好,一年一度的附幼小小兵活动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解放军每天会做什么?会不会像电视里一样要去打仗……带着好奇,我们和教官来了一次亲密互动。<br>  操练、格斗、射击、打靶,丰富了孩子们关于军人生活与工作的经验,教官口中的抗战故事,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实际扮演的欲望。 一天军训活动结束后的休息时间,小花园里“开战”了。<br> 有人“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因为看过类似的电视剧情节“茉茉”的“装死”欲望一触即发。此时,毫无预案的战友,在第一时间想到了救治。就这样自然生发的游戏互动,儿童沉浸其中。儿童的游戏永远是当下的,并非为了一个遥远的目的。只是为了此时此刻的需要和体验而存在,这就是自成目的性的、完全属于儿童的纯粹的游戏精神。<br><br> 此时,您一定担心极具游戏精神的茉茉到底怎么样了?咱们接着往下看。 在视频中我们发现,班级里平日用来运送被褥的小推车,此时被孩子换化成了战场急救车。这样完全打破环境界限的材料互动,是孩子们集目的与手段为一体的游戏精神实质。他除了自身的需求,别无目的。<br> 有了急救车,伤员是要送哪儿去呢?推拉扯拽抬拖,儿童在游戏中生动的动作行为是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生共存于共同创造的游戏情境中的直接表现。因为需要,及时调整、推动游戏的策略,主动寻找符合情境的游戏场地。此刻儿童之间生发了一种平等自愿真诚的游戏关系,他们是因兴趣和体验而结盟的共同体。 结合儿童的游戏的需求,我们在户外区域,提供了以下材料,这些对于角色扮演有用的游戏材料,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很大地灵活性,支持并丰富了儿童的游戏意图,很快新的故事开始了。 小象:“我需要夹板,我需要夹板夹腿”<br> 梓涵:“他需要夹板。”<br> 欣怡:“是这个吗?”<br> 心茹:“不是不是……”<br> 游戏中儿童用语言互动让同伴知道游戏将向哪发展,而对于游戏情节达成的共识,使游戏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得更加丰富、精彩。<br> 因为喜欢和热爱,“受伤”的情节每天都不断重复,越来越严重的伤情,让如何送往医院,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今天的伤员,似乎更为灵动,快要昏迷的小象被成功送去救治了吗?<br><br> 到底要不要救?怎样救?第二次谈话开始了!<br><br> 第二次的谈话,让伤员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于是,新的战争用品出现了—担架。因为强烈的游戏欲望,孩子们开始了快乐的探索。<br>  从“人很重”、“胶粘不上” 到“布有空”适度的挑战充分激发了儿童的创造欲望。<br> 然而,第二次的尝试还是失败了。这该怎么办呢?游戏还要继续吗?<br> 同时具有结构与功能要求的担架,成为了儿童因自身原有经验不够而无法解决的难题。<br>  此时教师该如何做?那就支持!再给孩子递一次材料。果然,孩子们从材料架上发现了工作毯。易操作且长度极具稳定性的工作毯是用来摆弄、比较的好材料。很快,他们有了新发现! 从发现到尝试,亲身体验是孩子们优化制作担架的最好方法。儿童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使无意探索转变为有意尝试,像发现了新大陆般的孩子们努力地在游戏中主动学习,不断超越自我获得更大更高层次的愉悦。<br> 因为有了成功的体验和对游戏的热爱,让担架的产生更具细节及可操作性。<br> 儿童原有生活经验的再现,使得他们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突破了固定材料的束缚。<br>  与此同时,孩子们的游戏也因为创作而更具精彩与丰富。看,这是自助武器装备:手拉式炸弹、追踪瞄准仪、大炮。 这是可以帮助我们防御的装备;可躲避射击墙、头部发带、隐藏战衣。<br>  红外线手枪的出现,是为了完善游戏的规则。<br> 此时的游戏充满了智慧、幸福与尊严! <br> 世界上没有比游戏更简单的活动了,因为孩子天然就会,不需要教。可也没有比游戏更复杂的活动了。望而不见,读而不解,愈往愈不知其深。<br> 在这样充满爱与自由的活动中,我们看见儿童因为被信任和尊重而散发的聪慧与勇敢、自信并乐观、活泼且友善的万丈光芒。<br>  亲爱的孩子,这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人爱着你们,然而,老师却是那个与他们不同的人。因为我努力的看见你的成长,认真的读懂你的需求。我总想让你自由、却也很“听”你的话。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做一名“听话”的老师,真正走进儿童、了解儿童,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支架。<br>

游戏

儿童

孩子

材料

互动

担架

因为

欲望

夹板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