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用两周时间读完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本书,受益匪浅。就像刮过一阵风,平静的湖面瞬间掀起波澜。每读一篇文章,我就反省一下自己,有时发现曾经认为正确的做法,其实是一种错误。<br> 每到开学季,接手新班级的班主任总会祈祷自己命好一点,能分到省心的学生,最怕摊上那种调皮捣蛋,总惹事的学生。谁不愿班级静悄悄,你惬意的喝茶水。而王老师在这本书里说“遇到就是一种幸运”,而我却辜负了这份幸运。<br> 回想2017年秋季,我接手初一,班级分来三个特别的孩子,不是调皮捣蛋,是性格的缺陷。我深知这三个孩子会在未来的四年里,给我添很多麻烦,挖空心思想办法,让他们能安全平稳的度过四年。也不止一次的感叹自己“命苦”。<br> 其中有一位女生李同学,自卑,上课不抬头,不合群,几乎没有朋友,从来看不到她脸上有一丝笑容,很少和同学聊天,但有时会自言自语。这些都还次要,最头疼的是她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哭,哭起来没完没了,甚至哭得快要抽搐。一天英语老师上课问她怎么没交作业,她站起来不说话,老师问了三遍,她不说话反而哭起来了。英语老师派学生把我叫到班级,我把她领到办公室,连劝带哄,她停止了哭,但始终不说原因。我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会哭成这样?她停止了哭泣,我便把她送回班级。<br> 过了两天,在体育课上,她站出队外,体育老师把她推到队里,她又哭了,瞬间把体育老师哭懵了,派体委叫我去把她领回班级,我一边拿出纸巾帮她擦眼泪,一边劝说,她一句话也不说,哭的更厉害,几乎背过气。无奈之下给家长打电话来学校把她接回家。我一再解释这两次的事情,家长一再说:“没事没事,以前在小学也这样。”送走家长,办公室的老师们开始为我支招:这孩子以后得注意,可不能说,别出点啥事;把每次发生的事都记在班主任手册上,以后真出事了有记录……当时的我在心里默念了无数遍“我怎么这么倒霉,摊上这样的孩子”。<br> 以后的日子里,对这个孩子小心翼翼,每有新老师教课,我都会提前在班级名单上把她的名字划上重点号,并嘱咐任课老师,这个孩子不能说等等。以后的日子里,别人不写作业不能原谅,但她可以,别人上课溜号罚站,但她只是提醒;她和同学发生矛盾,我批评其他同学,对她没有,同学之间互考,她我来考……渐渐的,同学们都知道无论什么事,都要让着她,这成了我班的规矩。一名男同学上课铃响了,匆忙跑进班级,跑向座位,把她的书碰掉了。正好老师说“上课”,同学起立,还没来得及帮她把书捡起来,她自己捡起了书,顺手把那名男同学的书都扫落在地上,男同学默默地捡起书,毫无怨言。又一次班级发了五张生物复习资料,她缺了一张,四五个同学立马拿出自己的卷子要给她。许许多多的事情,我知道同学们都不想给我填麻烦,都让着她,已经成了习惯。<br>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也一直平静的生活。我自认为我是爱这个学生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保护她,也是在保护自己。现在的学生很脆弱,一点事就跳楼就自杀,而导火索往往是老师的一句话,一句批评,或者老师的无心之举,最后家长便把责任推给老师。对于这个孩子就像是一枚定时炸弹,因为她曾说过“活着有什么意思?”之类的话,更是让我胆战心惊,只想她平平安安就好。<br> 初中四年已过三年半,我觉得是我的爱我的包容给了她平静的生活。同事也感慨说这个孩子幸亏遇到我,我也这样认为。可当我看到她没有朋友,同学都“敬而远之”,看到她静静的呆在那,我忽然感到她很可怜。体育课她不出去,她说没什么意思,实际上是没有同学跟她玩,怕不小心惹哭她。我便让她留在班级,我拿着作业本到班级批作业,也是陪她,怕出现意外。<br> 这半年来,每次我把作业本或者考卷拿到班级,她总会走过来说她帮我发,我便给她。每次下课,她总是快速拿起抹布擦黑板,从无怨言。我感觉到她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不想成为班级若有若无的人。在今年的学校星级学生评选中,我把“劳动之星”给了她。<br> 我一直以为我的所做是出于爱,出于保护。可当我读完王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之后,我发现我的所谓的保护,实则是一种摧残。三年里,我只怕她受到伤害,却没有教会她怎么处理同学间的矛盾,怎么和同学友好相处,怎么克服迎面而来的困难……人生有几个这样的三年,明年的她不管是上高中还是走向社会,她都会遇到类似以前发生的事,她又将怎么办?我的内心开始一遍一遍的自责,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br> 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孩子?王老师说:“教育容不得你选择,也无法选择。不管碰到什么,不管遇到了什么,都坦然面对,并把相遇中的每一个沟沟坎坎都看成是命运的恩赐。摊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不仅要接受,还要认真去想想他们可能带给你的益处:他们不听你的摆布,可以让你时刻保持管理者的清醒;他们频频挑战你的权威,可以让你时时不忘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屡生事端,可以锻炼你解决问题的本事……其实他们就是放入你教育生命里的一条鲶鱼,只不过搅动的不是一船的沙丁鱼,而是你固有的那些惰性和倦怠,让你的教育永远不会因缺氧而窒息。遇到顽劣的学生,其实是一种幸运,最终的结果,也许不是你挽救了他,而是他成全了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