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中宣部建设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于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线。随后,我们单位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下载APP学习,从一开始的每天登陆自主学习发展到每天必须学满30 分,再发展的每天必须满分。“要你学” 和“你要学”在本质上是有差别的,前者是一一种任务,后者是一-种乐趣,两种模式下的学习心态和心情也是迥然不同的。每次点开“学习积分”逐个完成栏目内容时是为了得满分值,至于看进去多少、记住多少、学会多少还真不好意思说。一年多强国学习过程中有那么几回漫无目的地在平台里点击、浏览、居然还真在“电台” 栏目里偶遇了很多感兴趣的书籍音频和视频课程。如今我想说:“学习强国” 学习平台象一座宝库,当你闲暇时沉下心在里面散步,不经意间就能捡到自己喜欢的宝石,且让你爱不释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摄影构图:“电</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视台”一看慕课一清华大学一摄影构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2</span>019年6月,我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里捡到的第一颗宝石。该视频课程有15教时,主讲是清华大学教师梁君健,核心内容是“新闻摄影”。之所以点开这个课程,纯粹跟个人喜好摄影有关。之前,学过最系统的摄影课程是橄榄图摄影课堂钟百迪老师。第-次接触到的是他的一-个免费Cameraraw视频课程,由“仙岛轩辕”师父推荐。看完整套课程自我感觉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且很有趣。于是毫不犹豫地购买他的“299系统课程”,包含了摄影和photoshoph后期处理初级、中级、高级6门课程。自己就那么从一个对摄影和后期处理一无所知的麻雀逐渐蜕变成了摄影天地里一只小小小小菜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买相机、买镜头,景区、网红地、犄角旮旯里到处乱蹦跌;拍花草、拍美女、拍孩子、拍家人、拍朋友、拍同事、拍会议、拍活动,生活一下增添了很多色彩。之后,又购买了钟百迪老师的《手机摄影全能班》视频课程。自学摄影我是用心的,就那些课程反反复复看了不下三遍,做的笔记打印出来超过一-包A4纸一点不夸张。回到“摄影构图”这个话题,这是我接触的第三个与摄影相关的系统课程,梁君 健老师的课程又是一次新的启迪。“ 新闻摄影”不同于“风光摄影”、“人文摄影”等,可能更多时候带着政治意识。为此,他的摄影课程与钟百迪的摄影课程有着各自的特点。如果用建筑来形容两者之间的风格,梁君健老师的课程如同故宫博物馆,属于“国”字号的-庄重高贵。钟百迪老师的课程如同苏州园林,属于“老”字号的-精致灵动。梁君健老师例举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世界级获奖作品,素材的捕捉、角度的选择、主题的构思、构图的设计、寓意的表达、照片的解析等等让人大开眼界。所谓的“不识货,货比货。”我这么一个外行说自己的见解有点不识天高地厚的感觉,但是大师的摄影站位、技术水平真的跟日常生活中遇到非科班出生的所谓的摄影师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高得需要我仰望再仰望。撰写这段文字再次打开“摄影构图”页面时突然发现下方还有五个关于摄影课程的推荐链接,心里一阵窃 喜,哈哈!又捡漏了。接下来的课程一定也能让我眉开眼笑。等着看吧! !</p> <p class="ql-block">偶然间又发现的链接新课程!</p> <p class="ql-block">我接触的第一门照片后期处理课程学习笔记!</p> <p class="ql-block">我的摄影课程学习笔记!</p> <p class="ql-block">我的照片后期处理课程学习笔记!</p> <p class="ql-block">目前我的所有关于摄影与后期处理课程学习笔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我遇见你》路径: “电台”一听文化一听长书朗读:敬一丹</span></p><p class="ql-block">2020年2月,这是我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里捡到的第二颗宝石。 2020年的寒假是一个特殊的假期,也是一个让全国人民胆战心惊的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措手不及,也让人惊魂不定,全国进入了疫情防疫状态。无锡地区虽然比较稳定,但是我们小 区真的出现了-家四口确诊病例,且和自己居住地也就一河之 隔,说病例就在身边也不为过。天天宅在家里的那种压抑能让人的精神颓废,那段时间每个人都觉得只有自己的家是安全空 间,一旦走出家1 ]就没-处安全之地。每天刷着手机,看着疫情动态,心里那份莫名的紧张和恐惧能让人焦躁不安。那种状态持续了一周之后告诫自己:只有自我调节才能正常生活。沉下心来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于是,有-天在强国里看到了“敬 一丹” 三个字,那就听听她的《我遇到你》吧!最初聆听音频的目的是催眠,那段时间更年期与疫情不期而遇,“失眠”就成了无法逾越的痛苦。每个晚上像幽灵一样从这个房间流动 到那个房间,从客厅流动到书房,没有一处能我与周公相遇。最终好不容易缩在书房的沙 发里能打个盹、眯上个把小时了。于是,沙发就成了窝。裏着被子缩在里面,听着敬一丹朗 读《我遇见你》中的每一篇文章 ,渐渐地迷迷糊糊入睡了。有人说让人头疼的书具有催眠功能,例如考试需要看的书、看不懂的书、深奥的书等等。但是,我想说:精彩的书才是最好 的催眠药,就如敬一丹的《我遇见你》。每天窝在沙发里闭着眼睛聆听省略了眼睛的疲劳 之苦。刚开始真的把她读的内容听清楚 ,听进去了,就如跟着导游漫游一般。放松、放松、再放松,听累的时候也就自然休息了。《我遇见你》对我具有催眠作用除了文章本身的 朴实真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敬一丹老师的朗读 具有魅力。试过很多夜听得出的结论:男播音员的声音具有催眠功能。他们的音色相对而言显得浑厚圆润,能让人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当然,也不是所有男播音员的声音都具备如此磁性。女播音员的音色-般都叱较尖细,尤其在寂静的黑夜里听着特别不和谐,能让人越听越烦躁。敬-丹的朗读是个例外,她 的音色温润,语气语调没有做作之感,好比邻家大姐在跟你话家常,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敬- -丹的文笔风格给人最深的感受就是:朴实细腻。倾听她的朗读眼前仿佛就能呈现文中的场景,如此清晰、如此真实,好比身临其境。之前看过白岩松的书,总觉得他天生就是写论文的高手,敬一丹应该是写记叙文的行家。她对人物的描写尤其出神入化,能把人的外貌特征、脸部表情、动作神态、儿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形容词、每一个动词都用得那么精准到位;每一句句子都表达得清晰透彻。央视资深主持人的文学功底真是卓尔不凡,写书对于他们而言,好像是信手拈来的事。记得多年前,柴静的一本《看见》也是声名鹊起。“每个资深央视主持人都写书吗?"真所谓好奇害死猫,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找“度娘”无疑是给自己开了一张书单。关键这份出单还携带诱惑,让人想对作者的文采一探究竟。好在买书总比淘宝杂物有意义,于是一批新书就那么入手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遇到的人,</p><p class="ql-block">遇到的事,</p><p class="ql-block">构成了经历,</p><p class="ql-block">写满了年轮!</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白岩松:他本人就像一本书、 充满哲理。《痛并快乐着》《你幸福了吗?》《白说》《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四本书是之前就看过的,前三本反复看了三遍。原因是第一遍阅读就象八戒吃西瓜一样,压根就来不及品味。看完了,感觉意犹未竟,有一种迫切想回看的欲望。总觉得书中有很多事件是自己压根就不知道的,有些内容是自己没看懂或没看明白的。说实在的,看白岩松的书像看文献资料,时不时会遇到困惑,要命的是那些困惑像带着磁性-样让人产生一种一查究竟的渴望。好在网络时代有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度娘”,每次度完之后就在书上做记录,遇到篇幅长的内容干脆打印出来粘贴在书里,象学生时代做的听课笔记。白岩松的博学、多才、多艺从他的文章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我曾经突发奇想,应该把他的文章作为中学生阅读分析的范文。因为他的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足、脉络清晰、视角新奇、 观点独特。他还有一个特殊的个人风格,经常会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事例去诠释一些富有哲理的观点,比喻手法运用较多。我一直觉得,多看白岩松的文章能提高写作能力,他能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人捕捉焦点素材、找准独特视角、理清思路和脉络、把握表达尺寸、阐述精辟观点。害怕写作或不会写作的学生和见着写总结写论文头疼的老师都应该多看、多学、多琢磨。《万事尽头,终将如意》和《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两本书的风格与前三本大有不同,主要描述了他在“巴西”和“日本”的所见所闻所想,文章以记叙为主,措辞不像前三本那么犀利。可能因为讲述的不是中国的事例,所以也就当故事那么浏览一遍,没再细细研读。</p> <p class="ql-block">崔永元:他没有白岩松那种儒雅,更像八十年代工厂里的车间主任!崔永元的笑很特别,虽然经常能在屏幕上看到他带着微笑出镜,但是那种笑很尴尬,很牵强。我一直觉得他微笑起来嘴角左右两边上扬的角度高低悬殊挺大的,左侧上扬明尤为明显,从而给人一种歪嘴巴的错觉。不知道是不经意间形成的不良习惯,还是因为他不想笑而表现出的无奈。崔永元的表情似乎总隐含着一种忧郁和压抑,这种气质倒是跟他的冷幽默挺协调的。崔永元的文笔比白岩松更犀利、更尖锐。他的文章象绕口令,一句不长不短的话,看着很简单,但是前半句和后半句用词相近、表达的意思确是截然不同,就像大反转一样。如果不用心就那么把文字看过一遍,很快就能把整本书看完。如果真的把文字看进脑子里,你会觉得很复杂,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逐渐悟出他的用意,有时甚至需要暂时搁置,等整篇文章看完再反过来琢磨。他的《有话说》就那么薄薄的一本,但是足以让人花上一周的时间去读完第一遍 。这本书有一个 特别的地方,每一章节都用一张黑色的纸张作为分界。且每张纸上都有一句核心标题 。如果 细细浏览一下书的目录, 会让人震惊,每一个标题都是一个人生哲理:精炼深奥,耐人寻思。</p> <p class="ql-block">康辉:一位浑身上下散发着书卷气息的帅哥, 一种淡定从容、宁静致远的温和,还带着一丝憨厚。《平均分》始终以一种平和的格调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家人的故事、同事的故事、工作的故事。他这么来诠释《平均分》这个书名:“论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 一个。在人生的赛场上、职业的赛场上,想不甘人后,也只有努力地去试每一 个选项。在每一个选项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许就能再站上一级台阶。一项一项,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点的平均分。”这种低调、这种谦逊、这种踏实、这种执着塑造出的是“大智若愚”的人生境界。什么样的佳人才能配得上如此优秀的他,单身也是一种完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水均益:这个姓氏第一次看到, 这个名字起初不知道,最早是在白岩松的书里看到,之后又 分别在崔永元、敬一丹、康辉的书中提到,而且他们提及水均益时都是一种敬重之情 ,那时才醒悟原来是央视大咖级新闻媒体人。敬一丹书中引用民间流传的-个段子:“白岩松敬一 丹一出来,出事了; 水均益一出来,出国际大事了;小崔一出来, 世界其实没什么事儿。”也难怪自己对这样的大咖不熟悉,原来他是驻外记者,从事的国际新闻播报。我这种井底之 蛙不太关注国际新闻。水均益的《益往直前》看了三份之二,剩下三份之一等 想看的时候再去翻阅吧。主要是他写的文章很多都与国际事件有关,看那些好比让我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提不起兴趣。但是书中有一段人生哲理警示很重要:人的成长需要平台,高层次的平台能成就人才,离开那个平台,再优秀的人都会无用武之地。所以“平台很重要,不要轻易忽视低估或放弃自己成长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由这五位央视著名主持人回顾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媒体,优秀的主持人和电视栏目层出不穷,呈现出黄金盛世的巅峰趋势,例如:邢质斌、罗京与《新闻联播》、白岩松、敬一丹与《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崔永元与《实话实说》、欧阳夏丹与《第-时间》、赵衷祥与《动 物世界》、鞠萍与《七巧板》、陈铎与《话说长江》、刘纯燕(金龟子)、 董洁与《大风车》杨澜与《正大综艺》、倪萍与《等着我》、宋世雄与体育评论、李咏与《非常6+1》....时代的发展,电视媒体逐渐向网络媒体转变,那么主持人和栏目的转变如何呢?不禁联想到中国的美食文化:以往中国人讲究菜系,注重特色,现如今年轻人喜欢火锅、自助餐、冒菜、麻辣烫,讲究的是混搭,展现的是自由和个性。</span></p> <p class="ql-block">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水彩》路径:电视台-看教育-文艺素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扎染》路径: 电视台-看教育-文艺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5.《行书教程》路径:电视台一看教育-文艺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选择第3、第4两门视频课程是跟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关,毕竟对水彩和扎染有粗浅的了解。闲暇时再增长一点专业知识百利无-害。课程讲解将理论与操作结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建议众多把孩子送到非正规培训机构上兴趣班的家长关注,这里的授课比其那些以营利为目的机构专业得多、实用得多。选择第4个课程是自己喜欢书法,系统学过书法,尽管荒废了几十年,但是依然感兴趣。这个课程最大的收获就是能从大师的介绍和讲解中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以及历代书法界的名家及风格特点,这些理论的东西听听也不错,权当增长知识。</p> <p class="ql-block">6<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长津湖》路径:电台一一听文化- - 一听长书一一长津湖|</span></p><p class="ql-block">最初点开这个音频依然是为了催眠,每天晚上就当听故事一样随意地听着 ,也没当回事。有-天无意间在朋友圈中看到摄影师“残月晓风”在评论热播剧《跨过鸭绿江》中出现了“长津湖”字眼,那一刻才知道“长津湖战役”是中国抗美援朝中一场真实的战役,于是,开始认真地倾听音频。《长津湖》的结局听得足以让人失眠。美军王牌部队陆军小心翼翼登上弥漫看诡异气息的1081高地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积雪覆盖的战壕中,一百多名穿着单衣单裤单鞋的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被零下四十几度的冰雪冻僵了,他们坚守在自己的战斗位置,持枪而待,枪口-致朝着美军前往之路!武器与他们的手冻在了-起,每个人的脸上 都流露出安详,像睡着了一般!从高地撤退 的美军指挥官及士兵向这些中国勇士致敬!美军无 法理解那些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想法,但觉得那是一支可怕的部队!很感谢感谢“残月晓风”大师推荐的又一份书单《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他说这些都是王树增的精彩。我想我一定会购买其中的一两本看看,如果真的感兴趣,买齐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毕竟经典的书籍值得拥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里还有很多我未曾偶遇的美好,我想我依然会在里头散步,依然能捡到更多宝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