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多发褥疮---经典案例分享

济南慢创小医

一年前,年近九旬的刘奶奶不慎摔伤致右侧股骨颈骨折,在当地医院行内固定术后因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由于高龄、全身营养状况欠佳、活动少、床上大小便、意识差、家人对病人护理经验缺失等原因,刘奶奶骶尾部、背部出现了褥疮,刘奶奶苦不堪言,家人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辗转几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 <font color="#ed2308">刘奶奶刚入院时医生对创面进行评估</font> <font color="#ed2308">图1 刚入院时照片</font> 刘奶奶既往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图1为刚入院时照片,当时创面情况:骶尾部创面大小约11cm×8cm,深达骨质,创面坏死组织附着,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恶臭,创周皮下有5~10cm潜行坏死腔,创周红肿,皮温高,该部位褥疮为4期压力性损伤;左侧背部创面大小约7.5cm×7cm,黄褐色坏死痂皮附着,创周红肿,皮温高,该部位为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div>  入院后给予评估病情,创面简单清创,内服生肌散,外用中药冲洗、抑菌膏1号包扎换药,同时给予监测血糖、控制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div> <font color="#ed2308">  图2 抑菌膏1号换药25天</font> 图2为抑菌膏1号换药第25天,可见骶尾部创面较前缩小,坏死组织基本溶解脱落,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血运良好,创周皮下潜在腔隙变浅,红肿消退;背部创面硬痂软化,部分溶痂脱落,肉芽组织增生,创周红肿减轻。 <font color="#ed2308">图3 抑菌膏1号换药32天</font> 图3为抑菌膏1号换药第32天,可见骶尾部创面较前缩小,创周潜行窦道变浅,创面肉芽组织色红,创面渗出减少;背部创面肉芽组织较前增多,仍有坏死痂皮附着。 <font color="#ed2308">图4 抑菌膏1号换药第40天</font> <p class="ql-block">  图4为抑菌膏1号换药第40天,可见骶尾部创面明显缩小,创缘窦道基本闭合,创面肉芽组织血运良好,表面膜样物附着,给予适时清除;背部创面坏死组织基本清除,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潜行窦道深及肌层。</p> <font color="#ed2308">  图5 抑菌膏1号换药3个月</font> 图5为抑菌膏换药3个月,可见背部创面完全愈合,骶尾部创面基本愈合,残余2cm×1.5cm肉芽创面,新生皮肤弹性良好,色素轻度色素脱失,无明显瘢痕增生。 对高龄老人而言,一次骨折就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此时如果再出现褥疮,无疑是雪上加霜,刘奶奶是幸运的,因为有一群孝顺的子女,也因为选择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历经凌冽的寒冬之后必是柳暗花明。 <font color="#ed2308">那么长期卧床的老人又应该如何预防褥疮呢?</font><br><br>  ●老年人睡的床要松软、平整无褶皱,被褥经常日晒,保持清洁干燥。另外,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应及时更换尿垫,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抬高臀部,防止皮肤擦伤。<br><br>  ●家人要保持老年人的皮肤清洁,经常用温水擦身,对于易发生褥疮的部位可采用热水擦拭,及自下而上或由里向外做环形按摩。<br><br>  ●经常鼓励和帮助老年人翻身,动作要轻而稳,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即使是夜间也要定时翻身。翻身时要避免拖、推、拉等动作,以防擦伤皮肤,骨突出的部位可垫上松软的衬垫或棉圈。<br><br>  ●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平衡膳食,增强营养。多食用一些高生物价蛋白质如蛋类、禽类、鱼类等,多食牛奶及豆制品,粗细粮合理搭配;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量为5~6克为宜。<br><br>  ●仔细观察老年人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如皮肤呈红色,则应增加翻身次数;如表皮已破损,要请教专业人士或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切勿在家自行护理,导致加重病情。 <a href="http://www1.jnyanglao.com/index.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济南皮肤疮疡医院官网</a><div><a href="https://weibo.com/yifuping?refer_flag=1001030103_"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济南皮肤疮疡医院官方微博</a><br></div> 慢性创面专家会诊微信群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慢创治疗知识。

创面

抑菌

膏号

换药

肉芽

创周

褥疮

坏死

皮肤

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