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红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1月17日</span></p> <p class="ql-block"> 华州,在烂若繁星的中华地名中,她是最耀亮的一颗。</p> <p class="ql-block"> 因为再没有任何一个地名,只单单有一个华字,唯华州。华州之华,源于华山,是中华之源,是华夏之根。</p> <p class="ql-block"> 数千年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周宣王封地建国,秦时置县,隋唐设州,民国改县,而今撤县设区。州也好,府也罢,都成过往。多少州官、县太爷都灰飞烟灭。</p> <p class="ql-block"> 可是,有一位华州的官,永载史册,深深地刻在了老百姓的心里。1260多年过去了,华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亲切地称他“杜老官。”</p> <p class="ql-block"> 他,就是杜甫。稍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他是“诗圣。”人们一张口都能背得几首杜甫的诗。这到不是因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他的诗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申诉了社会最底层劳苦大众的苦难。</p> <p class="ql-block"> 华州的老百姓对杜甫是有另一层感情的。杜甫年少时,放荡齐赵间,游历求学,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走过华州,跨进长安,步入仕途,“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以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政冶抱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谋职求官,作了朝廷的左拾遗,能为君王谏言献策,拾遗补缺,更错纠偏。</p> <p class="ql-block"> 杜甫知道民之苦,国之难。他心系百姓,热爱自己的国家。但他性直言厉,刚正不阿,很快就得罪了唐肃宗,惹怒了唐肃宗,厄运便降临了,他被贬到华州做司功参军。</p> <p class="ql-block"> 杜甫到了华州,他爱民如子,兴教办学,教化人民,发展生产。</p> <p class="ql-block"> 华州的老百姓热爱杜甫,热爱他们的“杜老官。”</p> <p class="ql-block"> 可是, 好景不长,在“安史之乱”中,杜甫身陷叛军,离开了华州,华州人民没有了“杜老官。”</p> <p class="ql-block"> 但“杜老官”在华州留下了永垂史诗的“三吏三别,”留下了而今雕刻在政务中心广场的诗作,“题郑县亭子,”留下了他的“老官台”,老百姓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华州杜甫的“老官台”,仿佛看到了杜甫的身影,他游走西溪,这里是有长安“小曲江”之称的西溪,是华州美景。我仿佛看到了杜甫在那稻田莲池,问农老百姓。我又仿佛看到了杜甫坐在那郑县亭子,憤懑苦楚,“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我又仿佛看到杜甫奋笔疾书,“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p> <p class="ql-block"> 杜甫亲历了这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又多么希望朝廷尽快平息这场“安史之乱”。他复杂的心情多么痛苦,既支持着这场平叛战争,盼望着国家恢复安稳,又不愿人民受其苦,憎恶那朝廷昏君。</p> <p class="ql-block"> 我抬头向西南望去,驱车从华州老官台来到长安,这里有杜甫魂归长安的樊川杜公祠。</p> <p class="ql-block"> 杜甫,一生坎坷,政冶失意,生活困苦。他的小儿子饿死在奉先县(今蒲城县),他老了,颠沛流离到四川,居住西南在河边,风卷草茅飞满天,亲朋无一字,病死有谁知?</p> <p class="ql-block"> 但他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已足。”</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何等的忘我精神,无我境界 ! 杜甫心中只有苍生,唯独没有自己。</p> <p class="ql-block"> 杜甫死后,还是倍受冷落,没祠没庙,无处祭祀。生也苦难,死也凄惨。几百年过去了,到了明朝,长安人张治道想到杜甫一生作官为民请命,作诗为民呐喊。长安又是杜甫魂牵梦萦的地方,就发动组织民间捐资,在长安城南少陵原畔,修建了这座杜公祠,让人们去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p> <p class="ql-block"> 我伫立在杜公祠门前,望着那棵长了几百年的大皂角树,沉思良久。这皂角树,它没有生在祠庙里,也没有长在大门前,它是从祠门右边的硷楞上挤压出来的,从土石缝里钻出来的,没人施肥浇水,看上去很像是自生自长的,也确实是自生自长的,独独一棵。</p> <p class="ql-block"> 我想,这高大的皂角树,就是杜甫的化身,就是杜甫的精神,就是杜甫的性格和情怀。</p> <p class="ql-block"> 你看,那皂角树上结满了繁繁的皂角,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让老百姓洗衣裳,清污垢。</p> <p class="ql-block"> 皂角树上长满了很多的刺,就是刺向那唐肃宗错误和缺点的。</p> <p class="ql-block"> 在杜公祠下,坐落着杨虎城将军陵园,这是杨将军在四川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从歌乐山墓地迁回这里安葬的。</p> <p class="ql-block"> 沿樊川向东,是唐高僧玄奘的陵塔。唐玄奘圆寂在铜川玉华宫,朝廷把他安葬在蓝田白鹿原,后来唐高宗又把他迁葬到这樊川,唐肃宗时修了寺院,题名“护国兴教寺,”旨在大兴佛教,护卫大唐。</p> <p class="ql-block"> 这是偶然的巧合吗? 不,不是的。樊川,这是大英雄樊哙的封邑,这是英雄集结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樊川,住着大军事家樊哙,葬着大翻译家玄奘,敬着大诗人杜甫,还有“千古功臣,民族英雄”杨虎城。</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华州,美丽的长安,英雄的樊川。</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红旗同志曾任中共华县县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个人散文集《红叶集》《绿叶集》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北川,不哭!》《我们的老校长》在《陕西日报》发表。《做好人,做好官,做好事》在《当代陕西》发表。《秦岭的呼唤》荣获陕西省"三秦环保世纪行"征文一等奖,刊登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报《民声报》。《岁月琴弦上的高塘塬》荣获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图书馆联盟“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陕西省第六届我与改革开放共奋进读书活动征文”三等奖,并刊登在《陕西日报》(秦岭)副刊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