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因为读到“北京一夜”(经辉)的《岑仓小寒》,自吹为无比热爱家乡的我,真不知道咱美丽的虞山舜水上居然有一个称为“岑仓”的地方。这让我有点儿羞愧。</p><p class="ql-block"> 当然,客观地讲,就地域文化而言,岑仓这两个字,绝对不是宁绍平原习惯的地名用字。“岑”字太少见,“仓”字也不常用。以越地方言之发音,乍一看到“岑”字,我估摸着舌头卷上卷下得有好几个来回,到最后也拿捏不准到底该翘不翘舌。再说,岑字啥意思,估计十有八九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正我看到“岑仓”这两个字后,心里着实是愣一下,虽不至于舌头乱翻,但也是对这地名有点少见多怪,脑海中一时闪现的全是异域他乡的景象。可经兄的文章描述得很清楚,它就在虞山舜水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好吧,就凭这地名,就凭对它的陌生劲儿,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好奇心立刻勾起。岑仓,岂有不去探寻之理。于是,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和好色之徒徐兄一拍即合后,便打开手机导航,兴致冲冲一探“岑仓”究竟。</p><p class="ql-block"> 岑仓,地处上虞东北角,现属于谢塘镇。谢塘,大导演谢晋的故乡。我对谢塘的了解,仅谢导而已,假如有补充,就是那座颇具约塞美蒂气质、孤零突兀在虞北平原上的夏盖山。岑仓在哪呢,影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车从百官城区出发十余公里,在谢塘镇谢晋故居门口一转,不出五分钟,我们便到了岑仓村村口。一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映照在眼前,与其他美丽乡村毫无二致,哪里还有风雨几百年后该有的成色。</p><p class="ql-block"> 摇下车窗,询问正打着饱嗝赶着去村民家搓麻将的村民。村民纯朴,用手一指,几句谢塘口音的越语就给了我们岑仓老街的精准定位。</p><p class="ql-block"> 虽说岑仓距上虞县城百官(现在是否可称为绍兴市区,各人自定)才十余公里,但旧时因两地之间河道密布、交往不便,岑仓与百官相望而不可见,成了地道的上虞“边城”。它,地处绍兴上虞和宁波余姚、慈溪的交界处。据经兄介绍,早年岑仓附近有个“三县大队”,意思是此地为余姚、慈溪、上虞三县交界,有鸡鸣三县之趣。一般而言,所谓交界地,就是偏远,就是谁也不搭界、谁也懒得管的地方。岑仓地处三县交界,自然属于这一类型。何况,旧时岑仓之北,是宽阔浩淼的钱塘江口,东海就在它的东方。这样的地理位置,说它是上虞的天之涯地之角,应该不会有错。还有,对于我这个虞南“地之角”之人(也是三县交界)来说,一南一北,这样的感受来得更强烈些。因此,每每踏上这片土地,看着这亲切而又不真切的景色,总会情不自禁浮现出弘一法师填词的春晖毕业歌——《送别》的曲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而春晖,就在谢塘的隔壁。</p><p class="ql-block"> 按文索骥,我们在一条宽阔水道边停下了车,开始找寻岑仓堰的遗址。岑仓堰,这可是岑仓曾经繁华辉煌的源点。可在我们眼前,除了一条水波不兴的水道、一座横跨两县的水泥桥,不远处一座寂寥落寞的庙宇,找不到丁点堰的影子。好在此处民风淳朴,尤其是徐兄手提相机,一副十足城市文化人的派头,很招村民前来主动搭讪的热情。就这样,我们在河边和偶遇的一男一女两位老人对聊着,聊岑仓堰,聊岑仓老街,聊岑仓的前世今生。聊天中才得知,和我们说一口地道流利谢塘越语(带余姚、慈溪口音的上虞话)的老妇人,居然是从江苏泰州嫁到此地的,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岁月可真能让人脱胎换骨。人如此,物岂能不是如此。岑仓堰在岁月的演变中完成了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更宽阔的河道替代了,曾经商贾云集、贵为官街的岑仓老街也跟随着岑仓堰的脚步,沦落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只留下几段残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岑仓,这个地名的由来,究竟出于何时,出自何人,如今的岑仓老人们已经说不清楚,靠我们走马观花地打探,段然也是无法证实的。从“岑仓”两字本义看,“岑”是指小而高的山,“仓”的意思谁都明了。突然,我联想到了那座孤立在虞北平原上的夏盖山,它就耸立在岑仓的不远处。夏盖山海拔仅100多米,方圆才0.5平方公里,但因为其山势峻峭,四周又是一马平川的海塘滩涂,加上夏禹治水的传说(山名的由来即此),因而在虞北百姓的心中,显得特别高大。如此说来,岑仓地名的由来,一定是和夏盖山分不开的。岑仓先民们中的文化人,面对苍茫的滩涂沃野,仰望着高耸孤立的夏盖山,以山为靠,以仓为愿,取了“岑仓”这个极富诗意的地名。</p><p class="ql-block"> 从岑仓回来,试图通过网络来印证自己的臆测,但一阵搜索,相关信息寥寥。网上最早关于岑仓的介绍出自杨氏族谱,“上虞岑仓杨氏,居于今宁波上虞岑仓堰,堂号四知堂。始祖承干,北宋时自关西华阴徙居浙东鄞县。五世祖正福,南宋时隐居越州上虞岑仓堰,为始迁之祖。………内有岳飞、朱熹、王守仁题字,魏了翁、刘宗周、文天祥、王守仁撰像赞。”这族谱应属于明以后的版本,但同时也可以证实,宋时,岑仓就有人迁居,已成码头集市。或许,凭宁绍平原密布的水网,岑仓堰就已经成为浙东运河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声大噪了,否则岳武穆、王阳明、文天祥这些大咖们怎么可能对来自岑仓的杨氏如此认同。我这么臆断着。</p><p class="ql-block"> 如今,尽管岑仓老街已不再熙攘,岑仓依然还是上虞的“边城”,但便捷的交通,现代的住宅,富庶的百姓,赋予了“边城”另一种涵义。</p><p class="ql-block"> 岑仓,我还会再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座水泥桥,横跨上虞余姚两地</p> <p class="ql-block">岑仓老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来自江苏泰州的老妇人在给我们讲岑仓故事。</p> <p class="ql-block">岑仓堰堰址所在地,如今被引水工程取代,来自上虞的清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余姚、慈溪。</p> <p class="ql-block">老人给我们讲述老街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剃头店(称理发店,太文绉绉,没一点乡土气息),为老街老人们的聊天喝茶的场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剃头店旁边的老年活动室,老人们在打扑克,据说打法很时尚(不懂)。</span></p> <p class="ql-block">刚在剃头店染了发,从窗缝外看打牌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剃头店聊天的老人们。</p> <p class="ql-block">剃头店阿炎师傅不慎扭伤了腰,躺在凳子上,和我聊“北京一夜”来岑仓探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此处是著名药号震元春堂发迹地,后在上海杭州分别开了分号。由岑仓人胡国强创办,胡梦琪传承。阿姨是胡梦琪的媳妇,她在给我们讲述震元春堂的故事。还给我们到处找寻胡国强的照片,可惜未果。</p> <p class="ql-block">震元春堂堂主胡国强老人的夫人像</p> <p class="ql-block">大街上聊天的妇女</p> <p class="ql-block">据说老人是从重庆来投奔在此地打工的儿孙的。</p> <p class="ql-block">老宅中,历史人物的图片和家人们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谢老伯和他的祖辈父辈。谢老伯对自己是谢安后裔很感自豪,给我们讲东山再起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两个大大的充气内胎立在老街上,表明岑仓曾经有很多打渔人家。</p> <p class="ql-block">富有地域特色的农具杵在墙角</p> <p class="ql-block">孤立的石条在诉说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