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见闻(二)――太极、形意、八卦(作者:说话冲)

养心居

<p class="ql-block">有一回,荣老师和我讲起他的习武经历。</p><p class="ql-block">那时,他才12岁,一直都想习武,只是苦于找不着老师。于是便到处打听,后来听说不远处的刘老头就是一个懂武功的人。于是便找上门去,真有一个高高瘦瘦的60来岁的老头。谁知,老头根本就不教,像赶鸭子似的,把他们一起同去的小孩全赶了出来。</p><p class="ql-block">荣老师并不气馁,人小耐心却不小,于是便天天跑到刘师爷家去玩,和周围的小孩都打成一片,一下课就去,好像回自己家似的。时间一久,刘师爷就问:这是谁家的小孩呀,怎么天天跑到这里来玩?这时,就有大人帮着说话,说是想跟你刘老师练武的。刘师爷一看,这小孩,年纪虽小倒却挺有毅力的呀,就说:练武得有一群小孩才好练,一个人不行。</p> <p class="ql-block">荣老师一听,这下来机会了。马上跑回去问,周围邻居家的小孩,都有谁想练武的呀?一下子便有二十多个小孩响应。荣老师便让他们每人想办法凑一块钱,条件好的就多凑一点。结果,竟凑了差不多60块钱,按当时的经济水平,可抵一个半月的工资。荣老师拿出几块钱买了饼和酒,跟剩下的钱一起交到刘师爷手上,当时,可把师爷高兴坏了。于是便立马开班授拳。</p><p class="ql-block">那时,刚开始学的还不是八卦掌,而是太祖长拳。一练就是五年。每天都是基本功训练,冲拳扎马。太祖长拳有六路,荣老师却只学了一路半还不到。师爷告诉他,基本功扎实了,套路都差不多,会个一套两套的就够了。世上有两种教武术的人,一种是教套路的,一种是教功夫的。教套路的,教会你一百套,没教会你功夫,到头来也是白费。这也是为什么老前辈常说的: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武功武功,有武便要有功,两者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荣老师平时爱唱歌,他也跟我说过这个道理,就像歌唱家平时练歌,只是练嗓子,一个歌唱家并不是把所有的歌都唱过了,才能出名的,常唱的也就只是一两首招牌歌而已。老师在我们面前,无论是演示形意、太极还是八卦,都只是一小段而已,从不会说打一套来看的,只是随便几个动作,就把拳味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我问老师:那时你们打沙袋吗?他说:不打。我很奇怪,问:练外家拳哪有不打沙袋的?</p><p class="ql-block">老师说:真正好练外家拳的老前辈,都是不会去练打沙袋的。因为沙袋毕竟是硬的,拳头是软的,落多了人的肌肉容易僵硬,时间一久,体内的劲道反而吐不出来。最多就是打那种装满布屑的袋子,这样你才敢把劲打出来,天长日久,出拳的威力才大。手上自然也不会布满老茧,反而是细嫩细嫩的,这样才能保持手上的灵感。</p><p class="ql-block">我又问:那这样的手打人行吗?老师说:你试试呀!刚说完,便用小臂跟我的小臂一磕。这轻轻一下,竟是让我痛入骨髓。可是,再看老师的手,却又真的长得非常细嫩,手心里一个老茧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老师说:练功得法之后,每天即使是练空拳,时间久了,身上的内气缚在上面,同样是坚硬似铁,可是手上的皮却是柔软细嫩的。有一回,刘师爷发现我身上起了一些键子肉,便问我是不是在练肌肉,我说是,刘师爷立马严厉地说:马上停下,你要再练肌肉就别跟我学武了。后来才知道,打拳的肌肉和用力量的肌肉是两码事,双方是矛盾的,这方强了,那方就会弱。那时,我们附近有一个棒小伙,长了一身的肌肉块,我们都很羡慕,把他带到刘师爷跟前,刘师爷却毫不客气地说:好一身挨打的肉!</p><p class="ql-block">我又问荣老师,你们当时长拳的扎马,和我现在学的形意拳三体式的桩功有不同吗?</p><p class="ql-block">荣老师说:当然不同,三体式细腻多了,里面的内理要分好几个层次,够你练三年的了。不过,长拳的扎马也不简单,它也是很有讲究的,扎的时间久了,身上也会有很强的内气,身上会练出一种框架力来。以前外家拳的高手都是训练有术的,虽然没有内家拳那么细腻,但是,高手打拳的时候劲道都拿捏得很准的。更何况,许多人的外家拳还是经过内家拳的明师传的,外家拳里过当的地方早已被剔得干干净净。</p> <p class="ql-block">我很奇怪,内家拳的明师也教外家拳吗?内家拳的东西不是和外家拳是对立的吗?</p><p class="ql-block">荣老师说,内家拳和外家拳其实并不是对立矛盾的。两者是可以辩证统一的。其实老前辈们的做法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董海川的大弟子尹福,拜师前就是练弹腿的高手,开始尹福不服气,董师说:我只要一下就能赢你。一伸手就是一个弹掌,立马就把尹福打败了;尹福再试,董师又是一个弹掌,尹福还是躲不掉,再吃一记。当时尹福其实已经是一个名手,可是一个照面就输给了董师,于是便心服口服地拜了师。拜了师之后,并不就是练八卦掌,而是先练的罗汉拳,之后才是八卦掌。可是董师教出来的外家拳会和常人教的外家拳相同吗?肯定不同的。还有孙禄堂练形意拳之前,也是练少林的。杨露蝉学太极拳之前,也是练成过很好的外家功夫,在江湖上行走时,常带一枝小花枪。练外家拳的人,经过明师指点再练内家拳,那他把外家拳的打斗经验和内家拳的思想、劲道一结合,他又会打,又会松柔,又会听劲,效果肯定不是纯练内家拳的人一时所能比拟得了的。天长日久,他把外家拳的僵劲一旦去完,把劲道练通练透,身上透空之后,那他就是纯内家的功夫了。</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很好奇地缠着荣老师,一定要看看,太祖长拳是怎么样子的。荣老师先做了一个起势给我看,果然,架势相当严谨,双脚都是向里别着的,膝夹好了,护住裆,拳头的大拇指是摁在拳眼上的,拳头自然就多了一个勾挂的功能,身势很低,整个中线都是在自己的拳脚的保护之下。老师让我试试,一搭手,谁知老师的拳路干净利落,只是一搭手的时间就把我的防御全都打乱了,摞的我七倒八歪,感觉出手又快又精准,拳架更是严谨,一点看不到累赘浮肿的地方。感觉和平时看到的长拳竞赛套路,完全不同,每个地方都是有用意的,一点多余的东西都看不见,全是打仗的玩意。</p><p class="ql-block">我算是真正开了眼界,看到了传统的外家拳功夫,拳路里看到的东西不由地令我浮想连翩,想想以前的老前辈,都是怎么用传统的外家拳功夫来闯荡江湖的。</p><p class="ql-block">荣老师还说:我前面五年玩命的练太祖长拳,五年里,一点也不知道有八卦掌这回事。直到有一天,刘师爷把我叫到身边,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华丰呀,这么多徒弟当中只有你的功夫是练得最硬实的,你要把这门东西给继承下去呀,在我们手上失传就实在太可惜啦,那和欺师灭祖没什么区别。从现在开始,我教你们八卦掌吧</p> <p class="ql-block">荣老师说,刚开始时,他学的也只是一个单换掌而已,很是纳闷,这么一个圈子有什么好走的。两下就会走了。一会儿就没耐心了,又回去苦练长拳了。心里以为长拳就已经够好的了,把它练好了,就够用了。一个星期之后,刘师爷让他走来看看,他一走,刘师爷就说:你这也没练呀。荣师心里奇了:怎么我没练他都知道?刘师爷说:不是会走了就行了,叫你走是要你走出功夫来才行。来!你试试。荣师便上去,刘师爷一伸手就把他打了个四脚朝天。他还不服气,把平时的长拳功夫使了个浑身解数,可是,不管怎么打自己都输的七仰八叉,狼狈不堪。这时,他才开上眼界了,心里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圈子走出来的功夫竟然这么厉害。从此他便玩命地走八卦,一下长拳也不练。</p><p class="ql-block">我又问荣师:为何从此一下长拳也不练?</p><p class="ql-block">荣师讲:练了五年了,东西早已入骨入髓了,想忘都忘不掉,就像踩自行车一样,练会之后,你就是一辈子不练你也不会忘,你一踩又会了,最多只是生疏一点而已。</p> <p class="ql-block">荣师说他的八卦天天都走着,每天至少四个小时,越走越有味,平时和人说话的时候都不歇着,搞得说话的人都讲:说话的时候能否不走,走得人的头都晕了。刚停下来一会儿,他又开始走上了。就是这样,时间一久扎实的八卦掌功夫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荣师说:八卦掌练的也是浑圆劲,只不过是会转的浑圆劲,在走掌的过程中,身上自然就会走出功夫,走出很多层次来。一年有一年的层次,三年有三年的层次,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老前辈们就常说:百炼不如一走,是很有道理的。各家的功夫都很讲究练步法,而八卦认为曲线都走得像直线那么容易,走起直线来别人肯定走不过你。相传,形意拳高手郭云深入到宫里面,和董海川比手,打了三天的崩拳也没挨到董师一下。因为董师实在太活了,步法巧妙到极点,你迈步打他前,他就意料到你要往哪去,处处占领先机,别人如何打得到他?</p><p class="ql-block">我和荣师搭手时,他如果愿意让我摸上,就感觉像是摸在一个滚动的大肉球上面,肉球时虚时实,时重时轻,时软时硬,时急时缓;肉球一下像铁球,一下像皮球,一下又像气球。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凹凹凸凸断断续续的地方。他如果不愿意让我摸上,那时的感觉就像自己走在水里去够一块小木板,脚下走不快,手上还使不上力,你够到哪,它走到哪,自己的脚下没有根,随时都有失足的危险。荣师说:这就是八卦掌如“水中漂木”的道理。后来,我就用这个道理和一个大体重的朋友推手,还真灵!他推别人一推一个跟头,推我却怎么也使不上力气。</p> <p class="ql-block">这其实也只是,八卦掌的一点小感觉而已。是荣师配着我来玩玩的。真到散手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不走圈也不抱掌,双手耷拉着,自然步走上来,双眼盯死了你。你不动,他不动;你一动,他的双掌就象惊蛇一样蹿到你怀里来,你身上自然就紧了,再一下你就稀里糊涂地飞了出去。根本化不掉,也躲不掉。因为它是用身法来穿的。他一上来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是破绽,防无可防,只有等着挨打的份。这根本就已经不是招法能化解得了的。这是一种动物身上的劲道,不是人所能想象出来的招法。我想,任何靠人类的智慧想象出来的招法,都不能和这种动物身上的天性相比。</p><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为什么道家思想,讲求顺应自然顺应天性,道法自然的原因。相传,董师在事先不知觉的情况下遇袭,也能化险为夷,就是凭着日久天长练出来的,这种动物的天性来化解的。事实上,动物确实是有这种化险为夷的天性和灵感。那是动物天生就比人静,没有思想,它更能融入到自然当中去,有这种本领也是可以理解的。</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武术,讲的就是手眼身法步,闪展腾挪,再加上深厚的神意和丰富的兵法战策,就的确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摆平得了的。</p> <p class="ql-block">荣师以前就是后半夜三四点起来练功的。点着黄豆大的煤油灯,光能看见个人影,隐隐乎乎的就行了。山里的地方,这种时候万籁寂静,练出的功夫也相当之纯。这时的人和人打手,已经不是用眼睛来看的,而是用心来听的。你说,是你手脚快,还是他的心快。所以,老前辈常说“打拳如同瞎子走路”,瞎子走路是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来走路的,他和常人只用眼睛来看路不同。练内家拳的人就是要跟瞎子学这一样本事。</p><p class="ql-block">常人总以为,明师们身上厉害的东西都是一些招法,其实他们身上真正厉害的是秘不传人的练功方法和实战经验。</p><p class="ql-block">武术本来就不是招法那么简单,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是它包含了功夫、兵法、经验、胆识的综合素质。武术本身也就是一种游戏而已,是游戏就包括了技巧、心理素质、作战经验等综合素质,能把武术当成游戏来玩的人,层次往往才能更高。</p><p class="ql-block">(待续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