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人中国战士一一马海德

快乐王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抗日战争历程多年,在此期间,除了抗日英雄模样能让人念念不忘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医生。确切的来说是战地医生,抗战期间在中国最有威望的战地医生,能让人脱口而出的名字就是“白求恩”了。除了白求恩之外,还有一个人让国人记忆犹新。他虽然没有白求恩知名度高,但贡献丝毫不逊色白求恩,这个人就是马海德。他以高超医德让国人难以忘怀,解决中国麻风病疑难杂症,为中国人民谋福。</p><p class="ql-block"> 马海德为中国个抗日战争革命事业做出贡献,为中国医学事业贡献了自己一生荣光。据了解,与马海德一同来到中国的斯诺先生在一次闲聊中感叹:“再搜集一些传记资料我就打算回国了,你呢?”马海德称:“你是记者,任务完成后你就可以离开了,我不一样,我是医生,只要中国人民还需要我,我便会一直在这里”,这是马德里对好友斯诺的最后承诺。马海德与斯诺同行,身兼记者和医生两种身份。马海德毅然决然决定加入中国革命队伍,加入中国国籍,放弃美国身份。他曾一生救助中国麻风病患者五十多万人,毕业后获得国际医学奖项,被后人称为中国的救星。</p><p class="ql-block">一、马海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真正祖籍是黎巴嫩。1910年出生在美国,1931年就居于瑞士日内瓦大学,由于成绩优异,毕业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那时他仅23岁,多么令人羡慕的有为青年,毕业后马海德便在一次中国行中对中国产生强烈热情。原本计划只在中国考察一年,但是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惨绝人寰的侵略,马海德决定继续留在中国。马海德考察的主要是含有热带病的工人情况,通过他的调查发现,中国人民在患病时需要的不仅是药物,衣食住行更是重要因素。对此,马海德明白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层次,才有机会改变中国人民被迫害的命运。有幸的是,他在医学事业中偶然遇到宋庆龄以及希伯等人。在他们的社会关系下,马海德对中国革命问题产生兴趣,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深刻阅读,想尽一切办法加入中国国籍。</p><p class="ql-block"> 从此,马海德知道了中国另一个隐藏的世界,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马海德全身心地投入中国革命事业中,并且利用职业优势帮助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做好隐蔽工作,他的诊所成为了工作人员联络和开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937年,马海德跟随革命队伍回到陕西延安,一边投入医疗,工作一边继续调查研究。在陕北地区各个医疗单位获得大量资料。经写出《对中国医疗事业的改进》后获得毛主席赞赏,毛主席称:“医疗不分边界,实事求是帮助中国人民是厚德”。毛主席任他为陕北地区革命委员会卫生部顾问。不仅如此,马海德在美国的《工人日报》发表介绍中国红军被日寇压迫的历史,呼吁各界人士对日本的批判。其中《中国呼声》就是揭露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政府腐败的重要一篇。</p><p class="ql-block">二、马海德坠入爱河</p><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马海德突然有一次对他的好友艾莉说:“医学不完全能够救助中国,假如我每天救助一个中国人,那也没用”。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原来马海德说的是实话,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革命战争时期,一天死亡人数上千人。由于延安医生较少,无论是内伤还是外伤都需要马海德亲自诊断。由于延安医疗事业不健全,马海德给美国好友写信寄药,请求支援中国医疗。就这样,短时间内他成为了延安的救星和希望,当地人称他为“万能博士”。马海德从外国友人身份到红军身份,无论是百姓还是红军战士,都打心底儿的佩服这个外国人。可是这个万能博士始终没有对象,上级领导也十分着急,心想:“怎么才能帮他找个对象呢?”但是因为文化差异,思想不一的原因,组织上也没帮上什么忙。直到1939年的冬天,马海德突然跟王稼祥说:“我有爱人了,我们很快就结婚了”。当时,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很震惊,其中,王稼祥说:“结婚?跟谁?”马海德说:“我真的要结婚了,他叫周苏菲”。王稼祥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这个周苏菲就是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王稼祥:“鲁艺的吧?这个女孩还很出名呢,是个校花。人家是怎么看上你的?”原来,这个周苏菲是延安艺术学院的美女,1937年通过地下党介绍参加了中国革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因周苏菲重病病找到马海德,两人因日久生情,确定恋爱关系。1940年两人在延安饭店举行婚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周苏菲从事电影和幕后工作,执政中国电影60多部。但是不幸的是,1988年马海德去世,妻子周苏菲接任中国麻风协会理事长。</p><p class="ql-block">三、我是医生、我要陪伴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6年,斯诺完成采访任务后,又加上日军的逼迫,他准备要离开延安了。一次饭桌上马海德说:“埃德,我觉得你这本书一定会成为世界的焦点”,斯诺说:“但愿它是焦点吧,我打算再收集一些资料就回国了。” 但是没想到马海德选择不回国,马海德补充道:“你是记者,你完成任务就可以走了。但是我是医生,我要救死扶伤,我愿意留在中国继续发展我的医疗事业”。斯诺劝阻多次,但是马海德始终认为:“中国红军是一支优秀的军队,我想与它同行。”马海德的父母也不同意儿子留在中国的想法,说美国有更多发展机会。但是马海德都拒绝了,因为在他眼前看到的是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他不想让自己的内心遗憾。于是,决定留在中国,帮助中国人民完成抗战胜利,做力所能及的医疗贡献。</p><p class="ql-block"> 就在中国完成革命任务不久后,50年代刚刚到来,国家想给予一批外国友人涨工资表示感谢。这其中就有马海德的名字,但是马海德看到后很是生气:“我不是什么外国专家,我是中国医生,我在很早就已经加入中国国籍了。”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无法理解身上所具备的革命情怀。一个外国人愿意放弃美国的舒适生活,只身留在中国,马海德的热情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