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寄怀

五原诗创

<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打开手机,习惯性地翻看一下微信中的红色圆点,尤其关注“诗缘”群里的信息。清晰地映入眼帘的是“诗煮腊八”的字眼,哦,恍然大悟般清醒起来,今天却已是“腊八节”。</p><p class="ql-block"> “腊八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传统的地区民族特色。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节日。《隋书·礼仪志》记载,“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故也有“逐疫迎春”之说。</p><p class="ql-block"> 往年的“腊八节”是与父母一起过。提前便已知晓,那是因为有父母在身边。一如既往,母亲在过“腊八节”的提前一天,便将红豆、小米、红糖悉数备齐。</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农村,冬季如有落雪,积淀厚了,腊八这一天,父亲便带领我和妹妹在大门口堆一个大大的雪人。往往没雪的时候多,此时,父亲领着我和妹妹到野外的冰滩上凿一块厚厚的冰。父亲将一整块冰破为大小不同的两段,将一块小的削砍成圆圆的脑袋,我和妹妹负责装饰眼睛和嘴巴,一块大的做成身子模样,组合起来,立在大门口旁边,这就是冰人了。北方的农村,这一过程,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完成,似乎这也是合在一起的传统仪式。</p><p class="ql-block"> 三更天,母亲便早早地起床生火,开始张罗着熬粥。记忆中,每每是睡梦中便被叫醒,听大人说,‘得早起,粥吃得晚了,会得红眼病。’就这样,被大人们唬着,总觉得,如果起得迟了会很严重似的。</p><p class="ql-block"> 每年“腊八节”的第一碗粥,不是给我和妹妹吃的,而是要扣在门外的冰人头上的。听大人们说,是为了祈求平安,或是为来年的丰收。但不管怎样,在我们内心却油然而升腾起一股庄严感。出于对仪式的礼敬,我和妹妹从来不敢在扣上粥的冰人身上“糊作非为”。</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便是一家人分享的美妙时刻,母亲往往是很有成就感的,甜甜地为大家把粥盛好,再洒上一些红糖。我和妹妹则刚则钻出被窝,火炉边上,一家人就着红糖开始美美地享受这一时刻,有一种和平日里吃粥不一样的味道,这是每年腊八这一天独有的味道。记忆里,吃过粥,就总会有锅巴,母亲总会将锅巴铲起,分给我和妹妹吃,脆脆的,甜甜的,别有一番滋味。</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腊八,父母却不在身边,突然感到腊八是如此之近,又变得越来越远,是一份牵挂与眷念,还有朦朦憧憧的童趣。</p><p class="ql-block"> 今时的腊八,又有多少孩童沿袭着我们少时的欢乐。严冬的风冷冷的,带着几许漠然、怅然。在中华民族这片热土上,一些珍贵的符号正如亲人们一样,在慢慢地离我们渐去渐远,想抓住,又是那么艰难!</p><p class="ql-block">作者:李青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