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汉字之根 品汉字之美--老城区敬事街小学汉源文化教研会

洛阳市老城区坛角小学

<p>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横竖撇捺之间蕴藏着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神奇密码,镌刻着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汉字,努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p> <p>  1月19日上午,河南省汉字大赛执行主任、专家评委团成员、题库命题人、河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洛阳师范学院特聘国培专家、文学院汉源语文研究所所长——孙万里教授莅临我校指导汉字大赛及汉源语文教学工作。</p> <p>  活动伊始,士校长隆重的对孙教授进行了介绍,代表学校对孙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各位老师的期待中,孙教授开启了一节内涵深刻,精彩纷呈的汉语言文字课程。</p> <p>  首先,孙教授幽默风趣的以留学生学习汉语为例,他向在场老师发问,语文为什么难学?汉字应该怎么教?老师们也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引得现场阵阵掌声。从这些事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字字珠玑。</p> <p>  接着,孙教授用多媒体出示两个字“谢谢”,让在场教师说出自己的第一感受。大家共同认为:这孙教授还没作报告呢,怎么就要说再见了?孙教授顺势引出汉字“谢”的古意。他通过甲骨文、小篆等古代文字的演变,对“谢”字进行字形溯源,字理解读,使全场语文教师对“谢”字有了新的认知,一入题,便扣动了所有教师的心弦,打开老师们的脑洞,使老师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p> <p>  不仅如此,孙教授还以选词、选字填空的形式,借助“突然”“忽然”“即”“既”为例,对汉字“突”“忽”“即”“既”进行图文解读,追根溯源,使在座的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汉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感之妙,颠覆了老师们多年以来对语文教学的固化思维。</p> <p>  对字源的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明晰词意,更可以指导学生写出生动精彩的文章。孙教授以“如何写一个吝啬鬼?”为例进行了阐释。在《说文解字》中“吝”的意思是“遗憾、悔恨”,与心理有关,“啬”的意思为“藏起来”,与动作有关。我们只要抓住“吝啬”两个字的字源,一篇关于“吝啬鬼”的文章就立即跃然纸上。</p> <p>  课堂有限,学习无限,时光不停,学习不止。相信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会更加热爱祖国的汉字,坚定文化自信,在教学中把握做到“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继而重构语文教学的主线,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字素养。</p> <p>文字编辑:王颖颖</p><p>图片编辑:赵亮</p><p>审核:田艳玲 赵磨环 李超楠</p><p>签发:士冬丽</p>

汉字

教授

语文

老师

教师

汉源

教学

文字

汉语言

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