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人格终身发展论把人的意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连续的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个阶段有这个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他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p><p>1、 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p><p>目的: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p> <p> 在这个阶段里,孩子需要百分百的慈爱和稳定,包括情绪和环境。需要及时回应,百分百的欣赏与赞美,才能建立起基本的信任。</p> <p> 2、儿童期(1~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p><p>目的: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p><p> 这个阶段孩子的动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学会了抓、握、爬等动作,一部分还试着去走路,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靠动作来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妄图“随心所欲”,开始有了自己的意志(自主意识),进入第一个反抗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期;父母的意愿跟孩子的意愿就很容易有冲突。那这时候需要父母有理智的忍耐,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发展他的自主性并保证孩子的安全;温和而坚定地建立初步的规则,过分的溺爱和不公正的惩罚,都会给这个阶段的孩子带来羞怯和疑虑。</p> <p>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p><p>目的: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p><p> 这个阶段是社会文化对一个人施加影响的开始,很容易自我归因。孩子的活动量活动范围大大扩展,会不厌其烦地问为什么,有极其强大的好奇心,会主动的去检验和挑战各种限制,试图去寻找和建立自我范围,他在寻找发现自己可以成为哪一类人。这时候孩子需要成人帮助其发展独立创造的意识和自信心,如果遭到忽略和讥笑就会导致信心缺乏。很多天才就是被扼杀在这个阶段的,同时熊孩子也是在这个阶段练成的。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属于心理性欲期,孩子会对生殖器管和与性别相关的物品非常感兴趣;皮亚杰的观点称这个阶段为前运算阶段,孩子会对形状、大小、规格、数量的差异敏感,是建立数学思维的一个关键期。</p> <p>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p><p>目的: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p><p> 如果说在之前的三个阶段,孩子是生活在天堂的话,那么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就被迫下到了地狱。孩子的想象力和美好的愿望被迫忘记或者被驯服,孩子的生活被读、写、算约束 ,生活的主旋律成为了作业和分数。好多妈妈也在这个阶段从亲娘变成了继母,妈妈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孩子的作业和成绩所内卷。其实,在这个阶段孩子是要练习很多基本的生存技能的,完成一个基本的社会人的一个转化,需要孩子亲身实践和参与很多的事情,从而获得一个勤奋感:我的生活我可以做主,很多事情我是可以做的,通过努力、通过练习我是可以成长的,从而培养出成长型思维;相反,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依然被包办代替,没能获得大量基本技能的练习,孩子的生活仅仅被读、写、算、作业和成绩所包围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形成固定思维,成为一个讨别人欢心的孩子,自己的所有表现和自我认定来源于外在对他的评判;这是非常不利于害一个人的成长的。</p> <p> 童年期的四个阶段为整个人生的奠基!如果这四个阶段的任务能相对满意的完成, 青春期基本也就可以顺利度过,那么整个人生就会有相对舒展的发展;否则,第一阶段只知吃和睡;第二、三阶段好玩、宠养当宝贝;学龄阶段内卷进潮做傀儡,你让孩子怎么好?</p><p> 父母和老师的学习很重要。时代的特点,大量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理论被广泛应用与实践 ,你学不学,你身边的人都在用。当代孩子没有自然的成长环境,需要科学养育;一样的入学,不一样的起点。</p><p><br></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