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断深化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巩固和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挖掘黑龙江抗战历史,传播抗战故事,推动“讲好黑龙江故事,传播好黑龙江声音树立好黑龙江形象”工作。延安教育集团组织参加由黑龙江日报社联合省内各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教育局在各市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喜迎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之“红色基因代代传,我听爷爷讲故事-黑龙江抗战故事会”主题教育进校园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学校大队部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号召队员为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以班级为单位,1-6年级学生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班主任老师指导选材,家长辅导、演练,并及时上传参赛演讲小视频。学校共征集了2522个故事视频,参与率达到了100%。</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少先队员们用饱满的热情讲述了一段段黑龙江抗战英雄浴血奋战的故事,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瞬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故事展播</b></p> 张耕野 <p class="ql-block"><b> 张耕野(1901—1938),原名张宗儒,190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中共佳木斯市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10月牺牲。 </b></p><p class="ql-block"><b> 190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一个贫苦的市民家庭。1929年,张耕野到佳木斯市桦川中学任理科教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消息传到桦川中学,爱国师生群情激愤。张耕野、唐瑶圃组织全校300余名师生走出校门、走上街头,举行反日爱国示威游行。张耕野还领导了群众抵制日货的运动,他把学生组织起来,深入群众和店铺,宣传不买日货和不卖日货的意义,唤起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反日的民族意识。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东北变成其扩大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对活跃在三江平原的抗日武装围而歼之。日军在调集重兵进行军事“讨伐”的同时,实施“治安肃整”计划,血腥镇压抗日救国斗争的群众。在白色恐怖下,地下党活动非常困难。1938年3月,佳木斯市委派张耕野进山与抗联部队研究在必要时转移地下工作人员的问题。张耕野在交通员的带领下,在集贤县夹信子与抗联三军取得联系。此时,敌人在下江地区制造了三一五大逮捕事件,佳木斯市委遭到严重破坏。张耕野自己无法回去,不得不暂时留在三军四师政治部工作,随同部队转战于勃利、宝清、依兰一带。</b></p> 八女投江 <p class="ql-block"><b>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b></p><p class="ql-block"><b>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b></p><p class="ql-block"><b>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b></p> 冷云 <p class="ql-block"><b> 冷云(1915—1938),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两年后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成为抗联战士的冷云曾经负责队伍中的文化教育工作,后来调到第5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1938年,冷云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10月上旬,部队经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但日伪军千余人跟踪而至。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就在她们将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在冷云率领下,她们一齐向敌人开火。此刻,日伪军一面以火力阻止抗联主力部队的回援,一面向冷云等据守的河岸阵地扑来。当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后,八人集体投江,壮烈牺牲。</b></p> 赵一曼 <p class="ql-block"><b> 赵一曼(1905年10月27日-1936年8月2日), 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 。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b></p> 杨靖宇 <p class="ql-block"><b> 杨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男,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b></p> 张传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张传福,吉林公主岭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任太平川伪自卫团长。在中国共产党争取教育下,于1934年10月,在自卫团哗变,参加汤原反日游击队,任小队长,同年底任中队长。后参加中国共产党。1936年,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任三团团长。同年底,任该军第二师师长。1938年8月,在汤原县黑金河突围战斗中受重伤牺牲。牺牲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2师师长。</b></p> <p class="ql-block"><b> 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到黑龙江省的历史,弘扬了黑龙江抗战精神,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爱国奋斗热情,以抗战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种子在广大少先队员的心中生根发芽,帮助队员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队员们纷纷表示: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b></p><p class="ql-block"><b> 愿同学们把爱国主义精神传扬下去,牢记英烈,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好少年!</b></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