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年”,到了春节,人们常常会说“过年啦!过年啦!”那么,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四角四足、身体异常庞大,形貌恐怖、生性残暴。“年”住在深海里,每到除夕,它就会跑上岸来祸害老百姓,乡亲们只能跑到山上躲起来。</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人,白胡子老人说他有办法把“年”兽撵走,没有人相信白胡子老人,多次劝说无效后,老婆婆只好无奈的上山避难去了。</p> <p class="ql-block"> 晚上,“年”来到村子里,正要捣乱时,忽然,看到一道红光,吓得浑身发抖。正在这时,“噼里啪啦”的声音突然响起来,“年”吓得抱头逃跑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人们避难归来,发现村子里多了一些没有烧尽的炮竹,一些人家的门上还贴着红纸,还有的挂着红灯笼,其他都和往常一样。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胡子老人真的把“年”赶走了。</p> <p class="ql-block"> 于是,大家纷纷穿上新衣服,奔走相告,互相庆贺。后来,每到除夕人们就在门口贴红纸,挂灯笼,在院子里烧竹子,或者放鞭炮并且给小孩子发红包俗称“压岁钱”。过年期间家家灯火通明,喜庆不断。</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年”就再也没有来过了。由此,就形成了贴春联、点灯守岁、放鞭炮、拜年等习俗。</p> 小小思考家 <p class="ql-block">👩🏻:白胡子老人是如何赶走“年”的呢?</p><p class="ql-block">👩🏻:聪明的白胡子老人知道“年”兽最害怕什么,用一道红光和“噼里啪啦”的炸响声赶走了“年”。从此以后,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点灯守岁,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便成为了我们春节的风俗,并一直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习俗还有很多,以下传统习俗你都知道吗?</p> 贴春联 <p class="ql-block"> 春联亦名“门对”、“春贴”、“对联”,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p><p class="ql-block">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有了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p> 吃年夜饭 <p class="ql-block"> 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p> 压岁钱 <p class="ql-block"> 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等;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面。</p><p class="ql-block"> 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大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开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p> 正月初一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p><p class="ql-block">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 现代拜年主要分为四种:一是走亲戚;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即可,无需过多礼节。</p> 正月初二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p><p class="ql-block">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p> 正月初三 <p class="ql-block"> 汉族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p><p class="ql-block"> 至于“老鼠娶亲”故事的来源,可能是因为初三是赤狗日,诸事不宜,为了避凶,所以为提早就寝所找的借口;再者,从过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阵了,若不早些休息,恐会体力不支,无法办完其它的行事;至于过年谣中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就是说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连几天的忙碌,到了初三,总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补补前两天的睡眠,长保健康。</p> 正月初四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p><p class="ql-block">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 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p> 正月初五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p> <p class="ql-block"> 年的故事和中国的传统习俗都介绍完了。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这个寒假里,宅在家里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传统习俗。</p> 新年手势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