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世人羡慕唐人,诗人仰望李白。</p><p>唐朝盛产诗人,但诗人在李唐王朝的待遇,却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贵。</p><p>李太白落笔摇五岳、啸傲凌王侯。在朝时狂傲不羁,潇洒自如;出世后长车万里,挥金如土,金樽美酒,玉盘珍羞,恣意洒脱,甚至传说他曾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可惜这不是真相,至少不是事实的全部。</p><p>李白22岁出川,仗剑天下,四外拜谒高官名宦,以求提携,可惜10余年过去了,仍然如能如愿。唐开元二十二年,李白34岁,游历到湖北荆州,拜谒当时的荆州刺史韩朝宗,写下历史上有名的马屁雄文《与韩荆州书》。信中他肉麻地吹捧了这位世家官员,“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金庸写《鹿鼎记》,便是套用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给陈近南吹牛,"世人不识陈近南,但称英雄也枉然″。韩朝宗出身望族,在世家高门的眼里,诗文只是陶冶情操之用,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政治上的收益,李白同志碰了一鼻子灰。</p><p>翌年,李白35岁,来到长安,经人介绍认识卫尉张卿,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诗,“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值此,得以接近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一名七尺男儿,寄生于一名贵族女子帷幕之中,我想心雄万丈的李白未必有多情愿。但即如此,李白仍然没有机会进入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法眼。直到8年后,李白43岁,经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再三推荐,才得以待诏翰林。今天的人们有个错觉,以为翰林是个清要官员,可惜那是宋朝以后的事。唐朝翰林,包括学士和供奉是没有品级的 ,九品十八等里没有它。准确地说,两者都不是官,只是实习生或者说候补官,用《西游记》里的话来讲,是"小到了极点″,不入流。甚至翰林学士院的两名长官——翰林院使都是由宦官担任。</p><p>至于民间广为流传的"高力士脱靴″的故事,同样让我们大跌眼镜,《唐国史补》最早记载这则故事,当李白伸出玉足时,“上命小阉排出之”。</p><p>在中国诗歌历史中,李太白堪称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稍微狂放一下,其结局竟然是被小太监轰了出去。</p><p>中国的官场历来尔虞我诈、等级森严,以李白的狂妄劲如何能够生存,自然更不会得志。三年之后,李白基本对前程失望,自此他更加放纵自己,终于被扫地出门。李白大歌一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脸的不屑,实则内心伤痛落寞到了极点。</p><p>“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五花马,千金裘,唤儿将出换美酒。”珍裘、玉盘、珍羞、美酒、五花马、镏金鞍……出朝之后,长期没有工作四处游山玩水的李白同志花钱似流水,将日子过得轻奢至极。我们不禁要问,这钱从哪里来?一是馈赠,二是卖文。但更多的是来自妻族的财力支撑。</p><p>李白一生经历了两次正式的婚姻。第一任夫人乃是唐高宗时期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第二任夫人乃是武后时期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这两次婚姻都是李白入赘妻家,做了上门女婿。</p><p>如果没有如此强大的妻族做后盾,李白同志还能潇洒自如的"斗酒诗千篇″,"凤歌笑孔丘”吗?</p><p>我不知道,历史同样不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