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三——地瓜窨子

拾光ing

<p class="ql-block">  物候有序,时令而食,是古人类对万物因时而生的适应法则。而冬藏,是建立在法则之上的智慧延伸。</p><p class="ql-block"> 年少的记忆里,总有一番别样的天地。初春山岭的南风,遍拂荒野,唤醒万物萌动;盛夏蒸腾着麦香的圆场,石碾滚过,把光阴抻展的悠长;冬日埋藏栗子的土坑,沙石与板栗相拥而卧,颗粒间结出晶莹的冰霜。哦!还有深秋的地瓜窨子,用泥土封存秋味,也把希望妥帖窖藏。</p> <p class="ql-block">  地瓜窨子,是我们这里储存地瓜的地窖的方言叫法。它的前身,是陕北地区用于战时紧急避难的土石结构,一般在悬崖峭壁处,那里至今留有窨子群的遗迹。后来,不同地区的不同设计延伸出不同用途,像如同种原理的地窖,有些地区的人家在自家庭院里挖出一方空间,用来储存蔬菜瓜果。再像如我们这里的地瓜窨子,用作专门储存地瓜。发展到城市,是成为了地下室吗?但那又徒有其名,不堪其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老家的地瓜窨子,是祖辈传下来的。老一辈人选择适宜的地方,正面需朝阳,再背靠着半陇山丘,最好。从前的人,家族观念很强,窨子都以家族来划分。后来,家族分散,子孙成家后各自分家,窨子也只几家人合用,若有空余,亲戚邻里口头上就可协商共用,再无家族之分。</span></p> <p class="ql-block">  窨子年久,逢雨季连阴,泥土松软,便有坍塌的可能。新挖一口也不是很费事的工程。选一处好地,向下深挖约两米,向后再挖出一方空间,大小依据存放的量而定。竖直见底的地方无法用于存放,只向后延伸的那方小室才能摆满东西,那小室也不必规则。板正的人家,要在入口垒好石头,入口上方也要用水泥加固。最后,固定好落脚的石头,或者只在墙壁上凿几个上下可踩踏的支点,一个窨子算是完成了。入口时常只容一人通过,所以找一块不大的石板就可完全盖住,再放上玉米秸秆、黄草一类的杂草,就可等秋收后开启使用。</p> <p class="ql-block">  从前用窨子保存地瓜,并不是饮食家的保鲜之法,而是农民留种保收的耕耘之道。所以,食用只是次要,或者本就不是为便于食用而生。更不是如今的囤积居奇,反季热卖了。</p><p class="ql-block"> 地瓜秋收后,一般有一半以上都用来切片晒干。然而,此干非彼干,它与我们日常中所见的地瓜干截然不同,这样的瓜干基本是地瓜一出土就被切片,接着在地边的干净处晾开晒干,时常沾泥带土,并且水分全无,非常坚硬。这样的瓜干利于保存,长时不坏,磨粉后,用来煮作牲畜的食物。而剩下的地瓜选出好的,存入窨子,留作春天的新种,地瓜种与别的种子不同,不能用来直接种植,需得埋入沙土,洒水保暖,令其发芽,取芽栽种。最后才是吃的,从前地瓜并不稀罕,挑选后也还剩很多,烤也行,煮亦可,切片油炸,切块煮饭,随便发挥,大小胖瘦,随意挑拣。大约是过过苦日子的人都喝过地瓜叶的糊糊,吃过地瓜味的煎饼,所以对地瓜都不甚热情,且地瓜不可冷食,吃多发闷。所以,收获的时节,家里的小狗也常能分得几碗。</p> <p class="ql-block">  地瓜存入窨子,要度过一整个冬天。窨子保暖,湿度适中,空间密闭,利于保存。在泥土中长大的地瓜,存入窨子,就像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总能在凛冽的冬季安然入睡。窨子外的地瓜时常吃不到年底,就陆续坏掉,尤其磕碰过的,更加迅速。挑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问合用的几户人家,约好一起去开窨子是孩子们难得的快乐时光。挪开覆盖的杂草,抬走封口的石板,等待一些时间,让窨子里的空气疏通,进入氧气,方可派代表进入。我小时候因着一百二十分的好奇,进去过,没待一会儿就被幽闭恐惧劝退,大人们弯着腰,两三人接力,很快就可把各家分放的地瓜传递出去。这一小部分是过年吃的,孩子们喜欢炉温烘烤的软糯香甜,缺少零食的年代,谁家的烤箱里都会备着一两块将熟的美味。最后,尽快再将窨子封好,让剩下的地瓜继续沉睡。</p> <p class="ql-block">  如今,是很少用得上窨子了。很多人家,孩子都在外工作。种地,是老一辈的心心念念和无能为力。前几天,去姑姑家,得以一见许久未谋面的“窨子君”。我近几年很少去往各处亲人那里,老家也是择期而返,与别家共用的窨子更是无物可存。</p><p class="ql-block"> 我却始终不能忘记,那处温暖安静的小坡,那方存放地瓜的小室,那个晴朗明媚的午后,那群可爱可亲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如果故乡是人的根,那这些就是根须吧,细细保护着人与故乡最初和最后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后记:大约是无限接近自然长大的孩子,总对山水草木,白云泥土有着厚重深情。科技的福利,让我们几乎无所不能。催熟、冷冻、增甜、膨大,我们竭尽所能,掌握低等生命状态的快进、暂停、圆满。我们是不是早已失去了对生物本来面目的认知,也失去了万物优劣共存的多姿。</p><p class="ql-block">我始终认为:万事有度,过满则亏,适用于所有。</p><p class="ql-block">科技的福利,或许也不例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