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航Kevin的【火花日记】</p><p>二胎家庭的喧闹日常,就是扯不清的对错,判不完的案。4岁宝对上两岁娃,就是日常的一地鸡毛。今晚睡觉前俩宝已火并数次,二宝闹到和爸爸翻脸。上床睡觉前,老二哭着粘我,越是告诉他“妈妈马上要上网课了,没办法带宝宝,宝宝要和爸爸睡”二宝调门就越水涨船高,泪珠子吧嗒吧嗒地直往老母亲心里砸。哥哥见此景,也越发和爸爸在卧室玩地起劲,喧闹声故意传到二宝耳边。一时间,同一屋檐下打闹声嚎哭此起彼伏,真真地人类的世界悲喜互不相通。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p><p>然而,一边是网课闪烁的倒计时,一边是涕泪横流的小可怜,怎么选?</p><p>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看利弊。</p><p>忍住百爪挠心的心情,温和而坚定地守住原则,反复告诉他妈妈是要工作的,你要和爸爸睡。终于在坚守之下(当然这种坚守是多少次崩溃的训练后得来的),哭声渐歇。老二一扭一扭地,下了好大决心似的,试探性地接近欢笑的源头,见此状我赶紧给爸爸使眼色“给他个台阶下”,老父亲心领神会,云淡风轻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邀请他加入游戏。老二像深谙世故一样,用仅有的词汇量编凑出个牵强的归队理由“宝布大”(尿布大了),好让他的妥协显得有尊严些,然后便一秒贴到爸爸身边无缝连接转入父慈子孝模式,谁还记得十分钟前俩人还一副不共戴天的样子。</p><p>这样一副博弈的场景,难以想象就在一个不到2岁的小脑瓜中产生。印象中老大从没有这么开窍过,这么会审时度势,分析利弊。为何脑科学家告诉我们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是环境,多孩家庭中复杂的动态的关系,时而一致对外,时而合纵连横,让小孩子生下来就天然要懂得纵横捭阖之道,为了占据有利资源,找到最优解,而不执着于情绪。</p><p>所以一般二胎家庭中,老大多耿直,老二多圆滑。</p><p>半本书讲不清的厚黑学,孩子之间打几次架就整通透了,且不仅知道,还能做到。60后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控制力吃苦耐劳,往往高于后辈,很大原因是家庭庞大资源有限所致,阿姨们跳个广场舞就能姐妹相称,独生子女大学四年有的还认不清班里人的名字。真空的生长环境,看似安全无菌,却培养出更多的“社恐”。人类社会存在的底层逻辑就是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社会的连接,人与自然的连接。切断了连接过程却只想从书中从屏幕中找出直接答案,恐怕是痴人说梦,所以知道了道理,依然过不好人生,因为不敢于去尝试。</p><p>以此,孩子间的打闹和互动是必须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时引导,常常观察,总是创造机会把孩子放到真实环境中,玩耍是最好的情商实践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