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太行———孟多昕太行山水印象

风语者

<p class="ql-block">2013年对于孟多昕先生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王如何先生的推荐下,他加入山西省文史馆。无疑,能受聘加入山西省文史馆对于孟多昕先生来说是件幸事。在与孟多昕先生的交流中,他一再地表达着这样的感受。 </p><p class="ql-block">山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是党和政府为团结和安排老年知识分子而设立的、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它的宗旨是"敬老崇文",受聘者都是耆年硕学之士、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p><p class="ql-block">2013年以来,在这个平台上,孟多昕先生积极参加了省文史馆组织的各类活动,黄河、碛口、娘娘滩沿线的采风,太行山写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践行自己的艺术创作;在这个平台上,孟多昕的视野、见识、胸怀、格局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在这个平台上,孟多昕先生广开视听、求知若渴,谦卑的向每一位志同道合的老师与朋友学习。王宝库先生对太行山的历史如数家珍,对太行山文化研究很深,郭齐文先生史学功底、书法造诣令人钦佩……孟多昕先生在于这些新朋老友的相交相识中,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丰富的创作养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孟多昕出生于内蒙,工作在山西。</p><p class="ql-block">197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著名油画家妥木斯先生的孟多昕,擅水彩和油画,早期的作品多以内蒙的生活为题,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内蒙的生活在他的创作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迹——记忆中的白桦林、蒙古包里的牧民、沙漠中的胡杨、孤独的树、秋风萧瑟的草原、赛罕塔拉的春雪、风雨中的策马扬鞭…..这些符号犹如血液一般奔流在他每一寸的肌肤中。</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孟多昕因工作需要来到山西长治,这一来便是“一生”,这一来,便与太行山结下了不解的缘分,这一来,便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太行山人。如果说内蒙的生活是融入他创作生命的血,那太行山便命中注定成了他创作的魂。有人说“画者画山水不到太行,就失了山水的根,不到文化丰富的太行地区去写生,那画中便会缺少巍峨太行的文化气息。”在画家孟多昕的心里,太行山已经不单是一种风景,而是一种融入生命的魂。</p><p class="ql-block">为画太行山,他徒步走遍了大峡谷的沟沟坎坎,为画太行山,他结庐洗耳河,为画太行山,天命之年又当学生,赴北京荣宝斋画院宋雨桂山水画工作室潜心求学,为画太行山,他不惧寒暑四时写生……..从此,他的笔下横亘出八百里太行的壮阔与风云。</p> <p class="ql-block">2003年的春天,对于孟多昕先生的艺术创作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p><p class="ql-block">是年春天,他随山西画院的画家到太行山大峡谷写生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将国画的笔墨意境和西画的色彩结合起来,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p><p class="ql-block">经过长期深入学习和研究,他开始以太行山为母体创作水墨山水画,并在西画训练的背景下从容地将色彩运用到水墨世界里,不仅勾勒出一幅幅太行的沟壑秋色、日暮春烟、峰峦合璧,还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笔墨语言。</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个过程是个极具艰辛的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材料的实验,技法的探索,创作中如何坚守中国山水的笔墨精神和气韵,每一个过程都是一种煎熬和历练。</p><p class="ql-block">2007年,孟多昕先生为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解决创作中的困惑,再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中央美院胡伟工作室学习了一年。</p><p class="ql-block">学习期间,他一方面对绘画材料深度研究,另一方面对中西融合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互文化的时代,多元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只有中国的,才最终是世界的,笔墨精神和意境作为中国画的本体,同样是太行山水的根脉。</p> <p class="ql-block">许江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不需要回到宋代的山水中,那是回不去的,如果总是抱着这样一种简单回归的心态,那就得永远在这里发九斤老太的牢骚。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继承传统不等于简单的回归,而是要把隐在传统中的、隐在变化中的那些根源性的东西梳理出来,用之召唤和催生时代性性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传承。</p><p class="ql-block">孟多昕先生深知,绘画艺术的本质是画的是“你”,表现得却是“我”。塞尚所说,真正的绘画高境是自然的神性自己假借我这只手呈现出来。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从此,他一直走在画出心中的太行,画出太行山的精神的路上。</p><p class="ql-block">太行从炎帝尝百草的传说中走来,太行从五代荆浩的笔下走来,太行从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的苦寒行中走来…..这历史的根性中,孟多昕先生看到了太行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p><p class="ql-block">滥觞于五代的北派山水,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壮美的美学特征,雄浑壮阔,奇崛高耸,蔚为大观。而面对太行山,画家孟多昕巧妙的融入了这种美学一种清新的秀美格调,无论是辽阔渺远,还是万韧壁立,抑或片山半景,孟多昕通过对传统程式化的笔墨语言适度的远离,消解了图式的神秘性和疏离感,从而使画面流露出一股清新秀美的意趣。</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看到太行山在他的笔下呈现出了一种灵秀之美,正是这种秀美凸显了他独特的审美趣味并区别于惯常的苍茫壮阔、静穆孤寂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主义叙事美学。</p> <p class="ql-block">孟多昕的太行山水赋予了色彩在其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西画训练背景的他,将色彩在水墨世界里的能指如色调、质感、情绪、情感、象征等语言运用自如,春嫩秋黄,晨曦暮光,沟壑莽原,色彩与墨色交织出或清新脱俗,或温婉恬静,或苍茫浑厚,形成了自然清新的意趣和格调。</p><p class="ql-block">这种以彩入墨,彩墨相融,恰恰可以理解成入世和出世交织在一起的中和美学的人生追求。面对自然,画家营造了一种置身其中的现场感,这种平近亲切的视角拉近了观者和自然的关系,这种既不同于大山大水的崇高感和陌生感,也不同于半山片角式的近距离特写,宛如旅行者路过的一个个村落山庄草原和山坡。</p><p class="ql-block">2017年夏天,孟多昕先生参加由省林业厅、省文史馆组织的“生态山西走进绿色”大型采风创作活动。这次活动是省内诗书画艺术家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反映山西的青山绿水,以实际行动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进行的为期半年的大型采风创作活动,是贯彻总书记“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艺术实践。</p><p class="ql-block">孟多昕先生创作的《云蒸霞蔚》,用空灵而不失质感的笔触写意了绿意盎然、云想衣裳花想容一般的别样太行山。画面中树树皆春色,山山唯落晖。好不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翔凤舞雪》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展现出北方雪国秀美的一面,他用火一样的激情表达了一个翔凤舞雪的清凉世界,这清凉的世界中却透着多昕先生对太行山火一般的热烈。画面中万树松萝万朵云,三五只雉鸡飞舞,把个山林的宁静衬托到了极致。静谧的太行深处居然有如此“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景色,大美山西,诗意太行,无愧表里山河之誉!山西真的变了,山西真的绿了!</p><p class="ql-block">2017年秋天,《与天为党中华太行》巨幅作品悬挂在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大厅,《山河叠翠》巨作悬挂在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会议室,2018年6月应邀参加一带一路首届中法文化艺术节。 </p> <p class="ql-block">2019年上半年,山西省文史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发起组织了“人说山西好风光”的大型诗书画印创作活动,此项活动被山西省省政府确定为“1-2-3-1”工程:突出表现红色文化和传统优秀文化,重点描绘黄河、长城和太行山板块以及“一百例非遗项目”。</p><p class="ql-block">孟多昕先生被授命领衔组织太行山画的创作,他不仅与苏平、韩鹰搏等8位画家一起创作了20米太行山长卷《风云太行千里巍》,而且在短短四个月里,独立创作了一幅长45米,宽2米的巨幅太行山长卷——《魏巍太行与天为党》。长卷大而不虚,勾皴擦点处尽显恢宏气势、浓淡干湿中幻化出丰富内涵,山西太行奇特地貌的美色和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至。</p><p class="ql-block">用郭谦先生的话来说, 《魏巍太行与天为党》长卷,远观山势巍峨,风吹云动,薄雾缭绕,静美怡然。近观各个局部细节,山峰错落跌宕,曲水溪流奔涌,悬崖峭壁险峻奇特……整体格局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神贯气连,浑然一体,亦真亦幻,美不胜收。此长卷展示了太行山原生态的沟壑、峭壁、悬崖、峡谷、溪流等丰富地貌。一些图式在孟多昕先生其他太行画作中可以看到,想来此作应是孟多昕先生在不断描绘太行山的过程中,反复试验、反复综合,最终展现出他心目中的太行山之形象的结果,可谓是集大成之作,同时也充分展现出画家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孟多昕先生专业学过水彩画、油画、国画,长期研究、探索过山水画的新技艺,有了很高驾驭大画作的能力和水平。这次他的太行山长卷取材立意上有深度,格局风貌上有高度,让他走上了艺术的新高度和新起点,必将激发他更深入、热情地创作,不断创造出更多富有时代特色的精品。同时,他的长卷作品不仅是当今画坛的一个新亮点和新景观,也将会对我国太行山水画的继承、创作和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孟多昕的太行山水艺术,由感而发,随心而动,可以看做其人生丰富的感悟和体验,现代人久居钢筋水泥的丛林,孤独自闭,疏离寡合,于高迈的追求中留一缕清淡,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中求片刻静谧,如同一股清流,岂不正是人生的源头活水,不腐不蠹。</p> <p class="ql-block">现在,孟多昕先生已然是画太行山的贤能圣手,他笔下的太行山水既有太行山的雄浑与厚重,又不失太行山四时变化、烟雨空蒙的灵秀与诗意;他笔下的太行山水既弥漫着太行山的婀娜风姿,更彰显着太行山挺拔的脊梁和精神。</p><p class="ql-block">太行山起风了,风云入画,精神永存!</p> <h3><br><br><br><br> 王军庚子年腊月初七于潞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