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湖州帖》作品鉴赏学习

张S建

<b>【颜真卿行书湖州帖卷】</b><br>《湖州帖》卷,唐,传颜真卿书,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50.2厘米。《湖州帖》亦称《江外帖》。著录首见《宣和书谱》。<br>释文: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诸州水并凑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没溺。赖刘尚书□抚,以此人心差安,不然,仅不可安耳。真卿白。 <b><u>作者简介</u></b><div>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br>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div> 大历三年(768年)四月,颜真卿改任抚州刺史。后任湖州刺史。 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颜真卿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div></div> <b>颜真卿书法特点</b><div>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有三个阶段:</div><div><b>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50岁前后,</b>在这一时期,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的变化,天宝五年(746年),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张公乃当堂踞床而坐,命仆居于小榻而曰:“笔法玄微,难妄传授。<u>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也。</u>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之,可须思妙”。”</div><div><b>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约50岁到65岁</b>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br></div><div>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就是创作在这个风格期间。</div><div><b>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在65岁以后的十多年中</b>,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颜真卿晚年在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div> <b>从美术史方面鉴赏</b><div><br></div><div>一,著录:颜鲁公文集30卷,卷4,有记录。</div> 《湖州帖》卷,著录首见《宣和书谱》卷三,《宣和书谱》是中国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书法作品的书法书目。 颜鲁公文集30卷,卷4,有记录这《江外贴》这段文字,说明颜鲁公在任湖州刺史期间因为这个“抗洪抢险”后确实写过该帖。<div>二、用纸</div> 这是竹纸,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用竹造纸,虽然是唐代就有的,但加粉砑光的竹纸,是入宋以后才有的造纸技术,因此有可能是后人临或摹的作品。<div><br></div><div><b>从颜真卿书法特性方面鉴赏</b></div><div>根据《颜鲁公》卷四记录,《湖州帖》所发生的历史时期大约在颜真卿773年一月到任,大历十二年(777年)八月卸任期间。是颜真卿书法特点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也就是“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div><div><u><b><br></b></u></div><div><u><b>颜真卿笔法鉴赏要抓住一个“筋”字</b></u>,是颜书的魂。那什么是“筋”?“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是“筋”;“雄”中有“媚”也是筋;“直画则成弓弩蓄势”;“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之形”。这些都是筋的表现。用我的理解就是做到<b>“硬而不僵有弹性”</b>,这就是张旭的真传所谓,中锋行笔,“锥画沙”的效果。</div><div><br></div> 《湖州帖》没有筋道,雄浑弹性,多了一份柔美 而从颜真卿传世标准件比对鉴赏。这里选《祭侄文稿》(758年)、《争座位帖》(764年)、《刘中使帖》(775)。 《祭侄文稿》典型的中锋用笔 《湖州帖》侧锋用笔,八面出锋 《争座位帖》点画皆有筋骨 《刘中使帖》书写于775年(唐大历十年)也正好是颜真卿湖州刺史任上(772年至777年),和《湖州帖》写于同一时期,该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驽”,是不是明显有筋的硬和弹性? 综上,可以初步判断故宫藏该《湖州帖》非颜真卿作品,可能是唐以后,宋人临或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