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

在水一方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我娘年纪大了,现在的日常是养花,种菜,养鸡,喂狗。这在别人做来可能是消遣怡情,到她那儿就是劳作受累。</p> <p class="ql-block">  比如说养鸡,从买小鸡仔开始,她就精心伺弄,光照温度、饲料饮水都很讲究。早晨把小鸡放出去,到晚上再一只只捉回来,怕猫叼了鼠吃了,她一天追着小鸡仔要清点好几次,等鸡仔大了,能进鸡窝了,就成了另一种操心,天黑了光怕忘了挡鸡窝,早晨起床就惦记放鸡窝。因为这我娘很少在外留宿,要是哪天有事天黑她还回不了家,她一准能打几次电话,一会儿问看门的人是不是给鸡喂食了,一会儿问鸡是不是都进窝了吗……别说看门的人,我听着都烦。</p> <p class="ql-block">  说起喂鸡的饲料可不是简单抓把玉米粒扔地上就行,得把菜叶子、瓜皮剁得细碎,再和买来的饲料拌起来。二三十只鸡,光弄饲料也够呛,鸡多了院子里过道上到处是鸡粪,扫鸡粪也让人发愁,一天扫多少遍都扫不干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收鸡蛋是让人高兴的。旺季的时候我娘一天能收四五颗蛋,隔一阵就有母鸡在院里“咯咯蛋”“咯咯蛋”地叫,我娘能清楚地判断是哪只鸡下蛋了,她蹒跚地走到棚下,掏出鸡蛋在手里摩搓两下,再把还留有鸡体温的蛋小心翼翼地放进瓦罐,要是哪只鸡按她的盘算该下蛋没下蛋,她这一天就会瞅着这只鸡念叨好几次。</p> <p class="ql-block">  我娘为啥不怕麻烦要养鸡,当然是为了鸡蛋,她说土蛋有营养,虽然她自己不吃土鸡蛋,但为了我们能吃到绿色的土蛋,她一直坚持一茬茬养新鸡仔,自从我娘开始养鸡,我家几乎没再买过鸡蛋,隔一段时间,我娘就给我攒好了鸡蛋,如果我有事回不去,她就会打发我爸或我哥给我捎进来。</p> <p class="ql-block">  我娘不只供应鸡蛋给我们,还供应我们各种蔬菜。我家院子大,我娘在西南面开出一片菜地,春天种北瓜、黄瓜、辣椒、西红柿、芹菜,豆角,到夏天再补种萝卜、白菜,这块地只有冬天才能歇着。从买种子育苗开始,我娘就没个消停,她腿不好,在菜地不便久蹲便干脆跪着,大热天也不肯歇下,我常说“你种的菜不值钱,受坏了身体可是花钱了”,我娘说“你娘没物地娇气”。</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娘种的菜长势好,不到端午就能吃到自己种的北瓜,黄瓜也是从端午开始吃能一直吃到过了夏天。各种应季的蔬菜供过于求,我们哪家也吃不了,左邻右舍也经常吃我娘送的菜。有时我拿回家的菜放时间长就坏掉了,老贾便说我“老人辛辛苦苦种的,你糟蹋可是上良心了啊”,想想我娘种菜的艰辛也的确是如此,我便不敢太大意。</p> <p class="ql-block">  我娘除了在院里种菜还种花,我家院子里台阶下,大门前的篱笆外都种满了花,月季、鸡冠花、菊花,洋莲花,各个季节都有花开得烂漫耀眼,煞是好看。我娘喜欢花,见谁家有漂亮的新品种必定要要一些回来,或者是种子或者是插枝,自己有好看的花,她也会送给别人,在她的带动下,住在向阳沟的几户人家,家家院里院外都种满了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她也喜欢盆栽花,窗台上的花盆摆得满满的,不等一种花开谢了,另一种花就又开了,赶趟似的。相同品种的花,不同的颜色,同时开放,真是惊艳,来家串门的人没有一个不羡慕的</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在我家待遇最低的应该是那只狗。我娘打心里不喜欢它,觉得它既不中看也不中用,狗是我哥带回来的,一只金毛。我娘虽不喜欢它,但一日三餐还是会专门做给它吃,只是有时候觉得麻烦,便发发牢骚。到饭店我娘仍然会记的给它带好吃的改善,狗狗生病了我娘着急地给它看病喂药。这只狗也很聪明,它好像能听懂我娘的话,我娘走哪里它跟到哪里。</p> <p class="ql-block">&nbsp; 就是这些鸡呀狗呀,花呀菜呀,让我娘一天脚不离地忙忙碌碌,其实我们兄妹几个不管条件好坏,没有谁在乎她种的这些蔬菜,攒的这些鸡蛋,她操劳一辈子早应该闲下来歇歇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娘姊妹五个,她是老大,早早就操持家务照顾弟妹,嫁到婆家,我爸爸在外面工作,家里地里里里外外都是我娘一个人操劳,除了种口粮地,她还养过蚕、喂过猪,也就是在前些年她才不再上地干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厉害的是我娘修盖过两次新房,第一次盖新房子我大概刚六七岁,那时盖房子可不比现在,得攒钱攒粮食,从捣hu ji开始,匠人的吃喝拉撒就得全权负责,打根基,挑大梁,找人手,借家具,我爸爸不在家,全是我娘一个人的事,虽有爷爷奶奶打帮,但主要还得我娘一个人操心,我那时小不懂事,现在想来觉得我娘真是太不容易了。2016年,我娘六十六岁了,要强的她又坚持重新修盖现在的新房,在农村娶媳妇盖新房就是头等难办的大事,我娘娶了两个媳妇,盖了两次新房,她受了多少苦只有天知道。</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想我娘在那时也还算个有点文化的人,闲时她和我爸学习,学会了打针、输液,时间长了也能开个简单的药方,看些常见的病,那时我们村包括邻村谁家孩子大人有个风头脑热就找我娘看,都是乡里乡亲,只要有人来叫,我娘不管多累都要去,有时候半夜三更还有人来叫门。老南沟离我村好几里地,看病也找我娘,那时没有自行车,来回都靠步行,闲时好说,农忙时家里没有劳力,我娘除了上地干活还得惦记按时给病人打针输液,有时候连口热饭也吃不上。在我的记忆里她就是这样一年忙到头。前两年我听说县里统计赤脚医生,我替我娘高兴,不说补助有多少,这是对我娘曾经多年付出的一种肯定。</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常想给我娘写点什么,拿起笔又觉得没啥好写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也许以她的能力加以学习说不定也能有啥出路,但她终究没有这样的机会,她的视野就只是家里地里,她的生活就只是围着锅台磨台转,她一辈子也走不出家门,命中注定她只能在狭小的天地默默无闻辛苦操劳着,但这在子女的心中就是一种伟大。谨以此文献给和我娘一样勤劳朴实而坚韧顽强的农村家庭妇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