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团·足迹(九)

草根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p><p class="ql-block">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五十一团、新疆兵团第六师十六团、一O三团屯垦戍边、建设边疆70周年</p> <p class="ql-block"> 屯垦戍边 建设边疆</p> <p class="ql-block">军垦第一犁</p> <p class="ql-block">书法大师胥洪仪书法</p> <p class="ql-block"> 踏勘蔡家湖</p><p class="ql-block">1952年3月,十七师副师长苟成富等陪同六军军长程悦长徒步踏勘了五家渠至蔡家湖地区,历时十天,到达白家海子,查清了大片荒地,为农场定点作出了决策。五十一团在留子庙狭小地区内经营农业也深感前途不大,加之部队贯彻不与民争地的原则,决定北移,开发蔡家湖。模范连队机二连任先遣。6月24日动员,26日在班长陈发天,副班长徐根元的带领下,王元智(文干)、温玉才、文洪才、张方等十二名同志,牵着一匹马,驮着一顶帐篷向蔡家湖方向边打井,边前进。9月,到达现在三连地区,挖成四口井,增兵一个排。地窑子挖成功,机二连便全部开过来,万古荒原,从此沸腾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1952年,程悦长将军勘察蔡家湖。</p> <p class="ql-block">先遣班在蔡家湖打出军垦第一井</p> <p class="ql-block">军垦第一井打井人徐根元</p> <p class="ql-block"> 部队整编</p><p class="ql-block">1953年1月5日,十七师党委作出部队整编转业的决议,部队划分为国防部队与生产部队。五十一团由蒲万兴、苏庆州负责整编工作 。2月15日至20日,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战士进行动员,月底整编完毕。</p><p class="ql-block">整编结果:1.五十—团挑选出年龄3 5岁以下,身体健康者组成国防军第三团第一营。2.劳改队291人编为工程大队,以原三营部为领导,转师工程支队建制,续建猛进水库。3.四十九团编余部队组成1个营并入五十一团建制,五十一团三个营缩成了2个营。</p><p class="ql-block">整编后,供给制暂不变。五十一团组成清算委员会,对财产进行清算、分红。部队兴办的畜牧和作坊转为农场公有;马、公用经费节余,生产成果、合作社公股及积累的利润全部交国家,国家按每人400万元分红给个人,作为安家费,从此以后,不再分红。</p> <p class="ql-block">部队整编复制文件</p> <p class="ql-block">五十一团印章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十六团印章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屯垦蔡家湖</p><p class="ql-block">1953年6月15日,第十七师发布命令:“奉新疆军区6月5日新务字47号转西北军区与军委命令,兹将我十七师番号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农业建设第六师。所辖之五十一团(四十九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农业建设第六师第十六团。至此,五十一团、四十九团指战员集体转业,肩负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四十九团指战员编入第六师第十六团二连。7月1日,蔡家湖隆重召开“十六团农场”成立大会。</p><p class="ql-block">12月10日,为适应农场生产,进一步调整机构,撤销营的编制,团设司令部首长办公室、计划股、农业水利股、机械股。政治处不设股,设主办助理员。供给处改为供给股。设建筑队、武装连各一个(武装连100人,女25,暂时搞田间渠道规划),建立护渠队(30人,水管所的前身)。连队小孩逐渐增多,设托儿所。</p><p class="ql-block">整编以后,留下的部队一方面继续就地生产,一方面进入新垦区,着手建设机械化的国营农场。年底进入新垦区的有一连、二连(驻沙山子)、四连、建设连、二营营部(驻蔡家湖),蔡家湖指挥所由副团长庄鸿桂负责。年底,生产部队已有一半进入新垦区。一、二连在沙山子日劳动13小时,连续突击20多天,开稻田三千余亩。</p><p class="ql-block">农业生产在管理和科技运用方面有新的发展。根据劳动力定额分配生产任务,根据不同农时进行劳动组合,实行变工互助。种籽处理使用药剂拌种,冬麦春耙,促进分蘖。共播种18191.7亩。其中粮食占78.9%,单产179斤,总产257万斤,创生产以来最新纪录。全团2125人,人均1209斤。</p><p class="ql-block">畜牧业首次实行定畜、定员、定草场。从以治疗为主发展为以预防为主。建立人工授精站,开始改土种羊为细毛羊。</p><p class="ql-block">继续鼓励群众发明创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夏茂贵洋犁创23.14亩的最高记录,杨保孝创水稻八行条播机、孙荣梅创双手摘棉法,马成祥创“挤羊隔离法”、吕喜儿创“防狼网”、“警铃防狼网”。为了减少羊的死亡,战士们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二班放牧组由冬窝子向春草场转移时,已产70多只羔羊无法赶走。副班长马成祥带动全班编筐子,挑着羔羊越过海拔四千公尺,雪深没膝的山谷,穿过数道泉水,行程三天,安全到达春草场。</p><p class="ql-block">1954年春,十六团全体指战员迁入蔡家湖农场,沙山子以南的土地移交给猛进农场。</p> <p class="ql-block">战士们挖土地窝子</p> <p class="ql-block">军垦战士住的地窝子</p> <p class="ql-block">开荒</p> <p class="ql-block">自制手摇选种机</p> <p class="ql-block">自制运输工具木爬犁</p> <p class="ql-block">1953年8月,十六团粮食喜获丰收,交粮队到达迪化时,王震司令员亲自迎接,并亲手为送粮战士佩戴大红花。</p> <p class="ql-block"> 建设国营十六团农场</p><p class="ql-block">1954年7月15日,中共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发电报给西北军区、西北局和军委总参谋部,提出关于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领导机构、名称的请示报告。8月6日,军委总参谋部复电:同意第二十二兵团部与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7日,新疆军区遵照军委总参电令,发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25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机构及管辖部队番号》。农业建设第六师驻米泉县五家渠,辖第十六团和八一农场、猛进农场、五〇农场(1956年五〇农场划归农四师)。</p><p class="ql-block">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标志着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的开始。1954年10月至1957年12月,是新疆正规化国营农场的建设阶段。国营农场是以国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农垦企业,是先进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建设正规化的国营农场,必须制定科学的农场规划,实行企业管理,贯彻多种经营的方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行科学种田,扩大职工队伍。1954年底至1957年底,十六团农场人口从1526人增加到2396人,职工从1408人增加到1616人。耕地面积从1653公顷增加到3813公顷,产粮从105万公斤增到197.25万公斤,其中种水稻从无到43.85万公斤,播种小麦保持在866.67公顷(1.3万亩),种杂粮从2666.67公顷(0.4万亩)增加到933.33公顷(1.4万亩),播种棉花从26.667公顷(400亩)增到66.667公顷(1000亩),种油料作物保持在66.667公顷(1000亩)。年末存栏牲畜从0.49万头增到0.74万头,产肉类从1.95万公斤增到2.3万公斤,产牛奶从0.25万公斤增到1.85万公斤,。农用拖拉机从无到19台,联合收割机从无到4台,机引农具从无到214台,。基建投资从48.4万元增到122.4万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从33.1万元增到86.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从59.4万元增至113万元。</p><p class="ql-block">1958年1月,为了加快国营农场建设步伐,将原十六团改为“国营十六团农场”。1959年4月,农六师派职工在蔡家湖西戈壁开荒建场,命名为天山二十场。1959年夏收后,党委书记、政委曲全魁带领参谋长肖武亭和第四作业站教导员饶建春骑马顺老龙河下行,为扩大垦区面积勘察下游荒原。在蔡家湖以北23千米的北沙窝腹地,发现新渠城子古城堡。团党委决定开发此垦区。1960年2月,在新渠城垦区组建四分场。3月份,组建十二队、十三队和机耕队。1960年4月,兵团工一师的西戈壁农场移交农六师管辖,命名为天山十九场。1960年8月2日,农六师把天山十九场、天山二十场合并,成立西戈壁农场,场长秦子明,政委王元干。1961年9月29日,西戈壁农场奉命并入农六师十六团总场,编为“十六团总场五分场”。1959年12月14日,十六团农场奉命改为“十六团总场”。1961年撤销“十六团总场”番号。</p> <p class="ql-block">十六团的帐篷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十六团自力更生盖新房</p> <p class="ql-block">十六团自制抬把</p> <p class="ql-block">十六团农场开办的“跃进”报</p> <p class="ql-block">1963年,十六团四分场康拜因检修组合影。</p> <p class="ql-block">十六团农场粮食大丰收</p> <p class="ql-block">1966年,十六团农场1947年以前参军的老同志、残疾军人、先进人物、支边青年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5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统一布置,对团场垦区内的土壤、水文、地质进行详细调查,9月份完成垦区内的条田、渠道的规划设计。按规划,为防止因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条田土壤次生盐碱化,危害农作物生长,在所有新建的支渠、斗渠、农渠旁都挖配套的深2.5米,底宽0.5米的排水渠,将东边界的老龙河作为总排水渠。从当年冬季开始,按规划进行条田改建、修建正规渠道。到1960年,整修加固和新修正规支渠、斗渠、农渠,共完成总土方量96.28万立方米。1959年11月,修建沙山子水库。1960年1月,修建黄家梁水库。1954年,猛进干渠修到蔡家湖,可灌溉到蔡家湖以南地区。1957年,修到17支渠,灌溉到现七连地区。1959年,又延修到19支渠,灌溉到现十连以上及十五连地区。1962年,再延修到现十四连,可灌溉全团所耕种条田。</p><p class="ql-block">1962年3月15日至19日,十六团农场召开中共十六团农场第六次代表大会,。屈汝贤代表农场党委作《鼓足干劲、实亊求是、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为全面完成1962年7500吨粮食为中心的六大指标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总结了自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十六团总场在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光辉照耀下,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党同志一致努力,战胜重重困难,在思想战线上,经济战线上和党的工作上,都取得了好成绩。1960年,十六团农场获得“兵团先进农场”称号。农场第六次代表大会前后,按照中央精神结合团场的实际情况,开展对经营思想、经济核算、劳动组织、规章制度、科学技术五项整顿工作。整顿经营思想、改变经营方式,贯彻农六师党委“以农牧业为中心的多种经营”方针。整顿经济核算,加强物质管理。从1963年起,农场的财务纳入国家预算,体制改为收支两条线。整顿劳动组织,合理调配劳力,树立爱场(厂)如家的主人翁思想。在农业单位实行计时工资总额控制下的作业工资制和“三包一奖”工资制。在机构改革方面,1961年,将修配厂与加工厂合并为联合加工厂;1962年,撤销五分场建制,人员分别充实到一分场、四分场;1964年,撤销分场建制,将二队与三队合并,分场机耕队分到队,实行农、牧、机合一的机械化连队;原团、营、连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改为团、连两级管理、两级核算;整顿规章制定,规范岗位责任。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整顿科学技术,树立实事求是作风,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瞎指挥和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违背客观规律、违背科学、盲目蛮干的行为。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各行业采用师傅带徒弟、先进帮后进、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取长补短、提高干部、职工的生产技术和业务素质。1965年,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40多人。1961年,农场党委根据兵团党委在全兵团开展创建“五好连队”和争当“五好职工”活动的精神,在十六团农场开展政治思想好、生产任务好、三八作风好、经营管理好、生活管理好的“五好连队”、政治思想好、生产劳动好、三八作风好、生产技术好、爱护公物好的“五好职工”建设活动。在创建“五好连队”的同时,还开展建设“好条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居民点”的活动。通过开展“两个五好”活动,农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广大职工群众以场(厂)为家、以农为荣,农场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个初具规模的国营农场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1968年,农场总人口13910人,农业单位13个,职工5875人,职工工资总额32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24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1万元。总播种面积5797公顷,粮食总产量4146吨,棉花总产量7吨,油料总产量80吨,蔬菜总产量1132吨,瓜果产量679吨。年末牲畜10767(头只),肉类总产量197吨,牛奶196吨,。农业机械总动力3170(千瓦)。联合收割机13台,排灌机械10台,牧业机械27台,农用载重汽车8辆。工业总产值184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1.1万吨,小麦粉1340吨,食用植物油12吨,红砖510万块,白酒16吨。建筑业产值37万元。建筑房屋竣工面积2985平方米。公路货运量1万吨。在校学生2230人,卫生技术人员75人。资产总额1224万元。</p><p class="ql-block">1969年7月10日,十六团农场更名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〇三团。</p><p class="ql-block">注: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nbsp;《八路军序列沿革研究》</p><p class="ql-block">2.&nbsp;《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p><p class="ql-block">3.&nbsp;《农六师简史(1927~2004)》</p><p class="ql-block">4.&nbsp;《铁马风尘》</p><p class="ql-block">5.&nbsp;《 一〇三团从战斗到生产简史(1948~1954》</p><p class="ql-block">6.&nbsp;《一〇三团志(1949~2000)》 </p><p class="ql-block">7.&nbsp;《一〇三团简史(1940~2003》</p><p class="ql-block">8.&nbsp;《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历史资料汇编(1950~2005)》</p><p class="ql-block">9.&nbsp;《玛纳斯县简史》</p><p class="ql-block">10.&nbsp;《中国共产党玛纳斯县简史》</p> <p class="ql-block">十六团改编为新疆兵团农六师一O三团文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