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课程实施两周以来,我们每天都在经历故事,看到故事,也在谋划故事。二号桥、三号桥、四号桥是一个介质,我们从多角度走近到多方位深入研究,课程给了孩子深度学习的机会,课程也给了我们更多了解孩子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走停停,才知道现在才刚刚开始。</span></p> 五号桥,是一个必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汉中美,美就美在汉中水,汉江水由西向东的流淌着,四号桥,二号桥,三号桥自西向东依次排列,新建的二号桥取代了以前的一号桥,几座大桥以雄伟的姿态横跨南北两岸,各有各的身姿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间变迁,见证了这个时代阔步前行的步伐。课程实施一路走来,有孩子一直碎碎念“五号桥、六号桥”,有孩子会认真地纠正:“没有,没有五号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二号桥、三号桥,、四号桥,再到五号桥是一个必然。黑格尔说:“美是用感性表达理念和理性”。 我们的感性建构表达或多或少呈现出孩子们朴素的生活哲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想设计什么样的五号桥,有孩子说:一定要大大的,因为汉江太大了。有孩子说,一定要能开很多车,这样就不堵车。有孩子说:一定要有灯光,晚上也能看得见,要五颜六色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孩子们给设计的桥起名字:廊桥,蓝色钻石大桥,月亮桥,白云桥,爱心桥,还有三个宝宝不约而同地霸气取名,就叫——中国桥。</span></p> 教师思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再次提笔设计,让我们看到了孩子能力水平的提高,比起第一次设计,他们似乎多了更多主题聚焦,也多了很多生活经验的积累。确实,创作来自于生活,主题课程让更多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开始驻足关注,他们并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师们在解读孩子的设计作品时,会沉醉于孩子们的表征表达,有时候我们说:“我们是不是太自恋了。”然鹅,我以为,唯有痴迷于孩子,保留喜欢观察、发现的习惯和目光的敏锐,有一颗易于感动和激动的内心,才是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前提。</span></p> 未来,并非不可触摸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孩子们的搭建常常让我们感到惊讶,但又是那么合情合理,因为这就是一个过程。孩子们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充满未知感,每一天,他们都不会按照预演的故事脚本走,然后,成就了我们每天的工作都不会是简单的重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把孩子们的设计呈现出来,孩子们看着图纸搭建,这是尝试计划再工作的过程。浩铭拿出书包里心爱的小灯,说放在桥上,就可以亮亮的,大家都能看得见,还很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一,又开始五号桥的搭建,古婷老师提醒滢滢老师:可以退后了,让他们自己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帮娃娃能行吗。当然,回答是毋庸置疑的。桥面在延长,成就感也在一步步铺就,有时候,老师的退后带来了可能是多个结果,更多意想不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吴泓睿小朋友沉醉于双层桥面高层的栏杆设计,看他认真又自嗨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课程就是要这样,满足不同孩子发展的需求,搭建让不同孩子得到满足感和成功感的平台,让更多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跳一跳,摘得到”,那就是我们的初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弯道设计难倒了一众小工程师,他们在设计尝试,可是怎么也突破不了,难道是材料的制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经常依赖于吐槽客观条件。可是孩子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一直在试,换材料,试验、讨论,不断反复,乐此不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婷老师的一句话,又让小家伙们迷瞪了:这边这么直直的,车子不会掉河里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开始了各种尝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个办法,有人拿来纸板弥补材料的不足;有人看到中间的缺口,熟练地从箱子里挑来合适的小方块补上;有人看弯道那么别扭,把弯曲往后挪挪,中间补几个,然后就皆大满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程太精彩,文字太贫乏,不过,我想二三四号实体桥的建设时,优秀的工程师们也是这么群策群力、不断论证优化的过程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朝着一个方向,经历着一样的故事,我们的孩子,就是在游戏中感受工作的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又有小朋友质疑:这边车车咋上去啊。于是,斜坡台阶的搭建开始,一个宝宝试图搭建阶梯式,可总是会倒塌,另一个小朋友顺势塞进几块积木,这下立住了,这让我想到每个人的成长不是相互支撑呢,孩子们经常会给我们人生哲理的启示,大爱这帮孩子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论证还在演绎:“你这边是人走的,车走不了唉。”于是人车两用道又搭成了,还有宝宝设计了桥面拱门,桥的设计感越来越足,不光双层两用,而且有弯道,还兼顾了美感,这是一群中班的小宝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游戏分享,邀请其他班宝宝来分享我们的作品,孩子们解说、自评,不亦乐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二班宝宝毫不客气,桥上咋没车啊,赶紧有小朋友拿来车,车车让我们的桥更加生动,有时候,还是很需要他评的,所谓旁观者清啊,敢于吸纳修正才是智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感谢来访者,来往互通是给彼此学习的机会,希望我们一起用稚嫩但是如此用心的肆意创作,表达对家乡的赞美。</span></p> 记录者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课程实施两周以来,我们爱上了孩子们精彩频现的时光,也爱上了认识到孩子更多优异面的时光,爱老师们在一起聊聊就迸发火花的感觉,爱在焦灼期忽然茅塞顿开有了想法的欣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喜欢思考的古婷老师说:怎样让更多孩子喜爱建构游戏;当孩子们开始对建构不怎么感兴趣时怎么突破。我开玩笑,我们不如开始总结总结我们哪些地方做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路回顾,老师们不盲从,有思考,因为他们对孩子更熟悉,对地方资源更熟悉;老师们有想法,有策略,因为源于对孩子成长的痴迷;他们爱学习,不怕尝试,因为有对自己成长的渴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路回顾,家长朋友们的一路同行给了我们太多鼓励,教育从来不是一方所为,当家长们和我们站在一起,我们更有力量,同时也更有责任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路回顾,我们感谢幼儿园里的同行人,每一次点赞都是一次隔空加油,隔壁班再隔壁班材料的支持,路过老师们绝妙的主意和盛情的鼓励,这些给了孩子和我们老师太多支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路回顾,当然重中之重,要感谢孩子,他们的投入和努力犹如粒粒珍珠,串起了课程最绚丽的生命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其实我们孩子原初的学习热情是炽烈的,作为成人,如何呵护,我们需要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更大的坐标上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这个坐标的无限延伸,我想就是课程的魅力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走走停停,才知道现在才刚刚开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