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把教师、女学者或德高望重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女性称为先生,始于中国近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许多被尊称为先生的著名女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本文十位有影响力的先生,都是当之无愧的女中豪杰,值得我们景仰和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们的精神和品格永远不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宋庆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893.1.27一1981.5.29)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和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宋庆龄一生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宋庆龄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后出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结交朋友,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她一贯关心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侨胞,关切台湾的前途,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建国初期,宋庆龄主持创办了《中国建设》英文版本杂志,把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传达给世界人民。如今的《中国建设》,现名为《今日中国》,从英文一种版本增加到七种文字版本,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她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向把她作为自己的亲密战友、同志、无产阶级先锋战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视察全国各地,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谦逊和蔼,平等待人,兴办实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领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爰,是陪伴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宋庆龄同志是一颗闪烁着革命光辉的灿烂巨星,永远放射出美丽耀眼的光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何香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878.6.27一1972.9.1),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夫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5年,她参加同盟会,从此她投身民主革命协助孙中山和廖仲恺工作。她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画坛杰出的美术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努力推动侨务工作,促进国家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功勋卓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代女杰何香凝,是蒋介石惧怕的女人,是孙中山临终的托付者,一生刚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何香凝从富家小姐到革命女杰,再到画界泰斗!是孙中山最信任的女画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013号何香凝美术馆,于1997年4月竣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何香凝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研究何香凝书画作品为主,亦将关注相关的美术家并对美术史料加以整理、保存,并组织海内外高品位的美术展览与精品典藏,通过对现代美术的学术研究及美术教育的推广等,弘扬中华文华传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我国美术界与海外的文化艺术交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国家邮政局1998年6月27日发行《何香凝国画作品》特种邮票1套3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许广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898.2.12一1968.3.3)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预科,担任天爱同志会会刋《醒世周刋》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27年1月,在中山大学任鲁迅先生助教和广州话翻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32年12月,与鲁迅的通信集《两地书》编辑出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25年,以“平林”笔名,发表了《同行者》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37年,发表了《夜记》,整理鲁迅1934年至1936年的杂文十三篇编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37年,发表了《鲁迅书简》影印本,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许广平与鲁迅先生在一起整整十年,志同道合。许广平的人生价值在鲁迅先生的生命中得到了体现,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后,许广平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四、冰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0.10.5一1999.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因翻译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等作品,于1955年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的作品有小说集《超人》、《南归》、《往事》、《去国》、《两个家庭》和《斯人独憔悴》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诗集《繁星》、《春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散文集《寄小读者》、《关于女人》、《樱花赞》及儿童文学作品《小桔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称”世纪老人”,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深受人们的爱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的文章婉约华丽,以讴歌大自然,宣扬童真,母爱为主旋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的独特的写作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的作品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评价,称她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冰心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90年由学者雷洁琼和作家韩素音等人共同创立,下设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艺术奖、冰心作文奖等5个奖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该奖是中国唯一的国际华人儿童文学艺术大奖,影响深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冰心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至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至笫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妇女联合会常委等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做出了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楊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1.7.17一2016.5.25)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楊绛通晓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翻译的《唐吉珂德》,被公认是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6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86年,西班牙国王给楊绛先生颁发了“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楊绛93岁时,出版了散文随笔《我们仨》,风糜海内外,再版达100多万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96岁时出版了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02岁时出版了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国国学大师钱钟书评价杨绛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最贤的妻,最才的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操守,心怀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杨绛先生文学作品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六、林微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4.6.10一1955.4.1)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学家,诗人,作家。原名徽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改造传统景泰蓝,保护奈良古建等做出了重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是中国现代一个世纪的才女代表。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林徽因是极具天分、极具个性、极具独特的一位;她在建筑学上的卓越成就,也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的话题,深受后人尊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物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建筑:1、设计东北大学校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O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参加了由了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最高奖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保护奈良古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5年,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一家在1937.11和1939.1两次险些丧命于日军的轰炸中,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3、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北平解放后,遵照周恩来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众的指示,于1949年11月创建了八宝山革命公墓。林徽因担任了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的设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4、有关建筑论文著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协同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撰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初期,与梁思成合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并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文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徽因的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诗集》、《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等;短篇小说《窘》、《一天》、《激昂》、《昼梦》等;话剧《梅真同他们》;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社会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才女“林徽因”曾是欧美同学会的活动骨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同赴美国,由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美术学院,选修建筑课程,其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为建筑学家,她提出修建“城墙公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并参加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设计,还写就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论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为“多面手”,她的小说《九十九度中》、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感动了一代文学青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林徽因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七、张充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3.5.14一2015.6.18),出生于上海,祖籍合肥。父亲是苏州教育家张武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张充和1949年随丈夫去美国,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耕耘奉献了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被誉为民国闺秀和“民国最后一位才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张充和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人所赞叹,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物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利。被人敬重,人称“张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是当今世界硕果仅存的书法、昆曲、诗词大家。集聪慧、秀美、才识于一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对张充和的才学,梁实秋说她“多才多艺”;沈尹默说她的书法是“明人学晋人字”;波士顿大学白谦慎教授说“她的书法,一如其为人与修养,清淡之中,还有一种高雅气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书协主席欧阳中石认为:“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家,而是一位学者。无论字、画、诗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难得。她一贯保持原有的风范,格调其高。像昆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没有改动过的。书法上的行书、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极雅,在那个时代已是佼佼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在书法、昆曲、诗词方面的造诣,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开班讲授,享誉一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沉蕴,尤为世人所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各种出版的昆曲图录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飞、梅兰芳等一代大师连在一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3年在重庆粉墨登台的一曲昆曲《游园惊梦》,曾轰动大后方的杏坛文苑。张士钊、沈尹默等人纷纷赋诗唱和,成为抗战年间一件文化盛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八、冯沅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0.9.4一1974.6.17)原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漱峦、大琦、吴仪、易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生于河南南阳唐河祁仪镇。是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的同胞妹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35年在巴黎大学获文学院博士学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现代女作家和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先后曾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曾任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冯沅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一级教授,也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同时还在文化界、妇女界担任一些要职,积极参加青島市的社会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其文学研究论著有《宋词概论》、《张玉田年谱》、《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中国历代诗歌选》主编、《屈原》、《宋玉》、《乐府古辞考》、《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与陆侃如合著《中国文学简史》、《中国诗史》;与王季思合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与高亨合著《楚辞选》;与牟世金合著《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论创作》、《刘勰与文心雕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其戏曲研究专著有《古优解》、《古剧说汇》、《古剧四考》、《金院本补说》、《孤本元明杂剧抄本题记》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译著有:高本汉的《左传真伪考》、小仲马的《金钱问题》、塞昂里的《法国社会经济史》、《书经中的神话》、《新法国文学》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冯沅君逝世后,由袁士硕汇编整理的《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卷葹》、《春痕》和《劫灰》是她的三个短篇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山东大学迎来110年校庆之际,由阔别50年的校友合捐了冯沅君和陆侃如俩人雕像,以表达对母校的眷恋和对大师教诲的感恩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大学要有大师,大道德加上大学问才称得上是大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两位先生勤奋治学、教书育人的一生应发扬光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九、沈祖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9.1.29一1977.6.27),字子蕊,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浙江海盐人。著名教授,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凡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日赵李今程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主要代表作有:《别》、《洋囡囡》、《暮春之夜》、《赠孝感》、《妥协》、《神秘的诗》、《早早诗》、《马嵬驿》、《宋词赏析》、《唐人七绝浅释》等,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对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沈祖棻讲授东坡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物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原南京文学院院长汪东赞誉她:“诸词皆风格高华,声韵沉咽,韦冯遗响,如在人间。一千年无此作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叶嘉莹女士称她为:“是一个集大成的作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更被世人称作是“明清以来无人可匹的爱国词人”、“二十世纪中华诗词界最杰出的女词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十、林巧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1.12.23一1983.4.22),出生在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一个教员家庭。我国著名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9年9月25日,被评为:最美奋斗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巧稚一生未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其中有名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有文坛巨匠冰心和林徽因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被誉为:“生命天使”、“万婴之母”、“中国医学圣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主要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巧稚曾带领团队深入城乡考察,主编了《家庭卫生顾同》、《家庭育儿大全》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率先对妇产科讦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许多研究结果发表在《用造袋术治疗后腹壁囊肿一例》等论文中,这些都是中国以往妇产科医学史所未涉及到的领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晚年卧病在床,还坚持完成了50万字的《妇科肿瘤学》专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弥留之际,她嘱咐将自己的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医院托儿所,并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55年刘少奇会见林巧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56年毛泽东和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握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巧稚腊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04年,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艾得胜为国家博物馆创作林巧稚蜡像。2005年,林巧稚蜡像获国家博物馆一等奖。该蜡像曾在中国蜡像馆和厦门世界名人蜡像馆展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巧稚逝世后,夏门鼓浪屿在1984年5月建造了名为“毓园”的林巧稚纪念馆。纪念她献身中国妇产科学的无私奉献的一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90年10月10日,在林巧稚逝世7周年之际,邮票部发行了以她为题材的纪念邮票;国家卫生部还为此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这在中国邮政史上是不多见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面这张邮票为《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是4枚中的第一枚(其余3枚为张钰哲、侯德榜、丁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影片《大爱如天》,反映中国妇产医学开拓者林巧稚生平事迹和她献身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此片作为十七大献礼影片,在央视首播.中国科学技术学会.2007.10.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由著名演员宋晓英扮演林巧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文中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2021年1月18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