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失学,谁之过?

白云儿朵朵

<p class="ql-block">  当许多家长在拼命忙碌,为孩子挣学费,铺垫未来的时候,也许他们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孩子已经隐性失学。</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接触“隐性失学”这个词语是在高中的时候 ,文章里列举的男孩的例子,让我如今依然记忆犹新。他坐在教室的最后排,不爱说话,从不给老师找麻烦,抛开成绩这一块儿,他绝对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他用了约十个月的时间,在后墙上钻了一个长达十多米的洞,我不知道学校在了解他这一行为之后,有没有批评或是其它处罚?但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心疼。他是有多无聊才想起在墙壁上钻洞,他心里憋了多少话,才想起用这种方式来排解。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地,学习新知,课堂互动是孩子的权利,当然也是孩子应尽的义务,这个孩子为什么不听课?原因在哪儿?是听不懂,还是有情绪?是家庭的问题,还是同学关系的问题?亦或是同老师的关系问题。所有的问题必有其原因,孩子是最不擅长表达问题的个体,他不知道自己所处问题当中,只会感觉难受,不爽,潜意识中会找一些其它让自己忙碌的事情,而暂时逃避已存在问题带给自己的焦虑,但问题被掩盖并没有得到解决,它像一颗毒瘤,潜伏在孩子的生长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以更加严重的姿态暴露出来,像颗时间未知的定时炸弹,知道会爆,却不知道何时。但较长的周期又会使人麻木,暂时的安全给人远离危险的假象,直到炸开才,才会有人被迫去想办法解决。</p><p class="ql-block"> 总会听到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以前怎么怎么好,现在怎么就这样了呢?成绩或性格方面的变化,让这些家长觉得似乎无法接受,愤怒,焦虑以及情绪背后隐藏的忙碌背景等一系列消极方面的因素让他们有点失去理智,把原因都归结在孩子身上,孩子作为受体,潜意识中仿佛默认自己的不争气,但不愿意面对现实。想改变现状,但又无从下手,亦或是面对要改变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而心生退却,所以唯一缓解焦虑的办法便是逃避,逃避面对困难,逃避与家长沟通,逃避学习,选择游戏等一系列看似负面的东西,他们的内心同样焦虑,但因为年幼无知而想当然地堵死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在他们看来,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的角色缺位的话就更加剧了亲子之间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老师面临的学生多,顾暇不过来的话,那么与我们的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呢?这个孩子在十个月的挖洞时间里都与以前的表现一样而让家长忽略吗?即使有这种可能,成绩难道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吗?哦,可能孩子原本成绩都差,家长也并没有对孩子有太大的期待,但孩子的言行举止都与以前无异吗?他们难道没有发现孩子的话越来越少了吗?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住辅导班的留守儿童,即使这样,做父母的就心安理得地做到不去关心孩子了吗?</p><p class="ql-block"> 不一样的孩子,性格不同,有的孩子话多,有的孩子话少,所以在人前的表现也不同,但也仅仅是在人前,在父母面前,每个孩子都有分享不完的新鲜事儿,如果没有,只能说明你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亲密度达不到,所以孩子不愿意对你敞开心扉,时间久了,便习惯了。</p><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知识结构简单,内容也少,一个学期也就那么点东西,老师翻来覆去地讲,即使不认真听,也能学得差不多,所以在成绩上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即使两极分化的孩子,差距也不会过于明显。所以许多孩子的分数给其家长营造了一种假象,一种我孩子还可以的假象。是,分数能体现出一部分问题,但分数无法说明一切,它体现不出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一系列分数背后更重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上了初中,科目增加,难度系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加星,一个学期要学的东西多了,老师不像以前那样就相同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整个学习节奏快了许多,孩子还没有从小学的那种散漫的状态中苏醒过来时,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成绩出来以后,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其实已经考了整个初中阶段的最高分,尽管不怎么如人意,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之后的成绩可是节节退了,各科成绩都不及格时家长才反应过来,什么情况?我家宝贝小学时候可是成绩都很优秀,数学和英语还考好几次满分呢,怎么现在就这样了呢?成绩优秀的孩子真的优秀吗?你确定你家孩子是初中以后才不好好学习了吗?你真的了解你们家孩子吗?</p><p class="ql-block"> 孩子最常见的叛逆期是在八年级,准确来说,是七年级酝酿,八年级爆发,其实想想,问题的积累又何止从七年级开始的呢?或许早到连家长都不愿意相信的阶段,如果在酝酿期没有被察觉但确实已经存在问题的孩子,八年级一定会尝到苦果。</p><p class="ql-block"> 尝到苦果的孩子,大致分两种。一种是默默品尝,即使煎熬也不爆发,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表面看来,顺从老师和家长,实际上是自我放弃。另一种会以各种方式去反抗,没有之前的知识储备,课基本上听不懂,听不懂谁还听,那不是傻子吗?但总得找点事儿做,玩手机,旷课,早恋甚至打架等等,对于原本不安分的孩子,让他去默默忍受一节节枯燥无味的课堂,那不是扯吗?当然也存在有问题但也积极向上的孩子,虽然困难但也在坚持,即使不成,但努力过。这样的孩子,有一种拼搏的精神,不服输,有韧性,在将来的生活中也会百折不挠,即使做不出什么大的成就,也一定是个踏踏实实的人。</p><p class="ql-block"> 把孩子教育好,是一个经久不衰且毋庸置疑的话题,记得看过一则勉励父母的话,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你又留钱做什么?看似很激励人的话,但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不要勉强自己对号入座,教育固然重要,但前提你得生存下来,但是工作又不是不关心孩子的理由,你应该考虑到的是在工作的同时,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日常?他在逐渐长大,他在逐渐接触新的东西,他的心理在逐渐成熟,他的成长期有没有遇到什么困惑?这些都是作为父母应该兼顾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工作的原因,我接触过许多孩子。</p><p class="ql-block"> 明明,一年级,一个胖乎乎,很可爱的小男孩,幼儿园没有基础,所以一年级的题许多都不会,数数只会前十个,拼音连单韵母念不全,性格内向,不爱说话。</p><p class="ql-block"> 家庭背景:不是留守儿童,但胜似留守儿童,父母关系不好,各自忙碌,平时奶奶带孩子,妈妈偶尔教孩子写作业,因为辅导难大,经常打孩子。</p><p class="ql-block"> 这个孩子上一年级几乎是零基础,相信老师在课上讲的许多问题,他是听不到耳朵里的,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和辅导是任何教育机构替代不了的,但很明显在他身上是缺失的,孩子的橡皮都是很小很小的块儿,每块儿橡皮都会在购买不久后被分解成这样的小块儿,我问他上课都干些什么时,“切橡皮啊!”稚嫩的声音让人心疼,他是每天都去上学,但他已经隐性失学了呀,可悲的是,父母并不自知。</p><p class="ql-block"> 欣欣,八年级,一个文静的乖乖女,家长眼中的三好学生,到了初中,成绩却怎么也提不上,我问她小学时成绩好吗?“不好”。她很诚实,“不是每次都九十五分以上吗?”“对啊,那有什么?考试题简单,偶尔还能跟同学对对答案,我们班80多分的都少。”“你觉得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在哪儿?”“听不进去,我前桌是个男生,天天睡,人称睡神,我每天盯着他看,能提精神吗”“这些情况,你父母知道吗?”“他们根本不懂我,我也不会告诉他们,说完又是唠叨,烦死了。”</p><p class="ql-block">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平时根本没空管她,只拿成绩说事儿,小学时候女儿是他们的骄傲,天天挂在嘴边,升初中时,为了上一个好学校,没少花钱,可一进初中就不见成绩了。</p><p class="ql-block"> 欣欣是一个典型的,因为小学成绩好而让父母忽略其学习习惯的孩子,倒不是留守儿童,倒是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但父母真的去了解过孩子吗?有花时间去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吗?沟通上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积累下来的,可悲的是,父母在发现问题时也意识不到原因。</p><p class="ql-block"> 还有欣欣前面的“睡神”,他的父母有了解过他吗?他的父母知道他已经已经失学了吗?</p><p class="ql-block"> 球球七年级时遭受校园霸凌,八年级极度叛逆,似乎要把之前别人加在她身上的伤害都还回去,手腕处一道道的刀痕,是她对身边所有不满的宣泄,上课时不是说话就是睡觉,能静下来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是老师的“眼中钉”,是家长“心上愁”,刚入中学时,对老师还忌惮三分,后来就皮了,面对老师的指责,连听下去的耐心都没了,不翻白眼就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家庭背景:虽然家境一般,但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都是比较宠爱她的,父母年龄偏大,与她沟通较少,球球一度认为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说得有理有据,这中间是隔着多大的不信任才能有这样的猜忌。球球其实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女生,正确引导一定能是一个积极健康快乐的女孩儿。</p><p class="ql-block"> 隐性失学的孩子各有各的特点,隐性失学的比例在特定的年级段大到让我们不敢去联想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隐性失学是一个让人痛心的话题,因为隐性的特点而容易被人忽略,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可能孩子的问题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让我们都做细心的父母,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并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非盲目地划清责任,指责孩子,毕竟谁也不愿意让倾注自己心血的孩子去当别人的陪读,去增加隐性失学的基数。</p><p class="ql-block"> 隐性失学,谁之过?这个问题很难说,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是一个大环境中似乎不可避免的存在,但纠其原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是我们最大的期待与骄傲,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向社会交出一个优秀的公民,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中国梦”的提出,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宏伟巨制,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交出优秀的孩子,又何尝不是为这篇巨制上增添了自己的画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