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离期间的土地

远方

<p>正值鼠年的2020年春节前,匆匆赶回老家办事。未成想,疫情突发封城,一切交通停运,将我们实实的隔离在,祖祖辈辈生息的土地上。120个日日夜夜让我见证了防控的中国力量,也见证了农民兄弟与土地之间那深深的相依。我们爱祖国,更爱这片大地!</p> <p>春节取消了事先订好的亲人团聚,但孩子的红包一个也不能少,那挂在脸上抹不去的欢喜,让我感觉年的来到。留下这个镜头,赶紧催促大家快些带上口罩。</p> <p>村村,队队严查防控,车辆,人员自觉隔离,人人都在认真执行卫健委战疫号令。乡村通往城市的大道,你会一眼望穿,再不见一台车辆。也不见一个人影。</p> <p>疫情虽在,山还那样绿,水还是那样清,燕子在清晨和傍晚还在门前飞来飞去,密斯枣满满的挂在枝上,红香蕉,西贡蕉也渐渐成熟了。</p> <p>一眼望去,无边的蕉林和果树。</p> <p>虽然村里人都搬到了新村,但那祖祖辈辈生活了几百年的老村却是我抹不去的乡愁。几次来到,那长满野草的荒村,那留着美好童年的记忆,就要铲除废墟变回农田。我将永远与它告别。今天第一眼看看村口那棵几百年的大榕树,真是依依不舍。不舍。</p> <p>还是祖辈赶着水牛的小路,还是土生野长的竹林,还有农家废弃的猪栏,牛舍,老屋。一切都掩映在荒草野藤之中。</p> <p>国家扶贫政策真好。几年来全村整体搬迁到新村,有路了。村村通,托拉机,农用车进家了,楼房整齐明亮,自来水,打稻,收割储粮,处处方便。再不见过去老水牛的耕作,看到最多的是,现代化农机具轰隆隆的响。大多数的青年农民除科学种田外,还开起了小轿车。感觉城乡差距变得越来越小。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啦。</p> <p>木瓜成熟的季节,树上挂满了果实。好多泛着金黄的果肉已被地鼠当成了美餐。采摘下的几百斤木瓜因在疫情期间,收购价也只能在四到五角钱一斤。价格每天都在变,没想到后来比这还低</p> <p>成熟的木瓜一个少说也有两三斤。</p> <p>每棵木瓜高大挺拔。那采果大多要爬梯或者是特殊工具套拧下来才成。阳光洒满在木瓜林间,金灿灿的,即使不是收获季节,也是欣赏美景的好去处。</p> <p>矮种熟透的木瓜非常甜蜜,但却无人收购了。</p> <p>正值早春二月,东瓜经过人工授粉已渐渐结出果实。大概经过六七十天,如果管理的好,多下功夫,一个东瓜可有七八十斤,最大的可达百斤重。难怪我们到超市购买的黑皮东瓜都是切好一片片的。我的家乡,有的东瓜可长一人高嘞。</p> <p>四月天,东瓜陆续一批批熟了。贤健一家顶着太阳,装满了整整一车,从头到脚的衣服像水洗一样,只有额头的汗珠不断摔落在毛绒绒的瓜皮上,傍晚,他感慨的告诉我,400多斤的一等瓜,收购价两毛一斤。疫情运不出去啊。</p> <p>皇帝蕉是上品,个小、皮薄、肉厚。红香蕉比起西贡蕉更加香甜。普通香蕉,巴蕉自然比不过了。这里是香蕉之乡,也是东瓜之乡。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蕉园,和一望无边的瓜地。到处可见被瓜农间苗丢弃在路边的东瓜。那一个个五六斤,七八斤的毛绒绒的东瓜,看着真可惜。可他们告诉我:要想一棵苗结出最大最好的瓜,必须择优劣汰。没啥可惜。</p> <p>这里是亚热带气候。春节过后,当地水果大都运不出去。因此,像“密斯枣”、“沃柑“、”百香果” 、“杨桃”、都比较便宜。</p> <p>树很高,用竹杆取下来的“水葡萄”。</p> <p>今年”沃柑“长势格外喜人。基本价格在2.0至2.5元一斤。</p> <p>藤架上绿色的”百香果”快熟了</p><p>。它会慢慢变黄,变红。接着,你会在超市的货架上看到摆满了泛着紫红光泽的果果,漂来阵阵浓浓的香气。沁人心脾。</p> <p>壮乡的“五彩饭”,是纯粹的天然植物来染成。看着漂亮,吃着香甜。每年的三月三,过大年,都是难得的口福,这可是壮家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了。</p> <p>带着娃儿看瓜地,长势兴旺,冬瓜小的也有5一6斤了,但要长到60斤左右,还要等到两个月嘞。</p> <p>西贡蕉又开始抽穗啦。</p> <p>全国抗疫,封城封乡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依然有农家在耕作。今天虽然说农业机械化,但手工操作是少不了的。我在这段时间里,多多体会一下父辈们当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才更深理解什么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了。</p> <p>这便是用来包粽子的叶绳,即使撕成细细的一根根,它结实抗拉的程度,决不亚于麻绳,因此,除了捆扎外,吃大粽时,就把捆绳当做刀把粽子一节节的切开来了。</p> <p>坡里路边年年可采的大“粽叶”碧绿且坚韧。</p> <p>壮家的逢年过节包的“粽子”呈长方型。大的5_6斤,小的有2斤。放在废弃的汽油桶中加好水,下面烧柴草,也要煮它十几个小时。可现在能看到粽子已小了许多,摆在围墙台阶上的粽子远看就像一排排方砖。</p> <p>粗茶淡饭,爬山采药,劳作一辈子的三婶如今100岁了。每次回来,給她压岁钱,鼓励她四世同堂,一个不能少哟。哈哈。</p> <p>“窑木薯”活动开始了。找来粘土泥块,搭成窑洞,大火烧红成炭,既可将木薯,红薯,腌鸡等烧成美味,大家共享着美食,烤着炭火,聊着天,在这封城封村寒冷的日子里,无疑是最惬意的事啦。</p> <p>地上的木薯好吃极了,是新品种,名字叫“面包木薯。</p> <p>自家池塘里的鱼,怎样打窝都不上钩。但拉网时,会见一条银闪闪的鱼儿跃出水面一米多高。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p> <p>去年种的火龙果小苗长有快一人高了,在架子上又长出很多枝丫。真像沙漠里的仙人掌。</p> <p>荒村的一角,有一处特殊的房子,早已残垣断壁。这便是六七十年代的“知青点”。做为同龄人亲历五十多年前,文革时期,全国几千万青年学生响应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遍及中华大地。</p> <p>那隐约的文字,依然可见。50多年了,骤然间,令人涌出多少难忘回忆。仿佛就是昨天。</p> <p>如果是没打过农药地里,都可采到美味的“百花菜”,但一定学会与“三叉”鉴别哟,因它俩长的太像啦。</p> <p>大片野草重生,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p> <p>吞榄惨案,爷爷罹难!为什么要国富民强,这就是最好的答案。我们爱家,更爱我的祖国,全世界疫情爆发,中国抗疫为什么做的最好,离不开大国的制度担当,离不开以人为本爱民政策,离不开十四亿人口中,每一个人应该分担的责任,做到疫情来了,我当下最应该做的,就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土地。</p> <p>期待抗疫春天快点到来,期望祖国更加强大!中国,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