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百态之五十二:"塞北石匠"厚仁

剑客

<p class="ql-block"> “塞北石匠”厚仁</p><p class="ql-block"> 歌曲《木鱼石的传说》中有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其实,石头本不会唱歌,是篆刻艺术家们用智慧和双手赋予石头优美的歌喉,使其唱响或悠扬婉转或铿锵嘹亮的美妙歌声。所以艺术评论家把从事篆刻艺术创作的人称为“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好友厚仁兄就是这样一位篆刻名家。</p> <p class="ql-block">  厚仁兄姓李,号“塞北石匠”“百羽斋主”“老石”。我与厚仁兄是河北老乡,还曾经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志同道合的好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俩同是市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他在《哈尔滨周报》社任美术编辑,我在调研一处从事文字工作。</p><p class="ql-block"> 近日得闲,专程拜访了厚仁兄。进入他的工作室,只见他与两位朋友在品茶聊天,茶盏里氤氲升腾的浓香沁人心脾。室内的陈设突显出主人高雅的艺术情趣和浓郁的艺术气息:工作台上散乱地摆放着纸张、砚台、印泥、毛笔、刻刀、石料等文房、篆刻用品,博古架上陈列着一些古玩、瓷器和石料,四周墙壁上悬挂着他的书画印作品,对着门的墙壁中央悬挂的两幅《百鸟印谱》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 多年不见,厚仁兄依然是清瘦单薄、北人南相,衣着随意、不修边幅,温良敦厚、谦逊和蔼,大气侃快、沉稳踏实的样子。不同的是,一对虽做过白内障手术但依然明亮的眼睛外面多了一副老花镜,长期伏案劳作使原本笔直的腰身不再挺拔,一头不算浓密很少打理的黑发也已霜迹斑斑。</p> <p class="ql-block">  厚仁兄少时就喜欢涂鸦,每天乐此不疲地在报纸、牛皮纸、包装纸上涂涂画画。上小学时,他最喜欢上的课是美术课、最热爱的老师是美术老师。老师也十分爱戴这个既有美术天赋又勤奋好学的学生,经常给他开小灶、改作业,使他的书法、绘画基本功日趋扎实。</p><p class="ql-block"> 厚仁兄对篆刻艺术的孜孜以求则事出偶然。那还是他读小学5年级时,一天,他在《哈尔滨日报•副刊》上看到一幅篆刻作品,霎那间,就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令他欣喜若狂:“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精美绝伦的印章?!”他如获至宝,小心翼翼的用剪刀把这幅篆刻作品剪下来,贴在父亲当选劳动模范时的奖品:一个红塑料皮笔记本上。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都会拿出来欣赏一番。久而久之,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能刻一枚篆字名章,印在自己的书本上,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儿啊。”</p><p class="ql-block"> 说干就干,他用铅笔刀在一块新买的橡皮上,照葫芦画瓢地刻了一枚阳文印章,然后用红墨水印在自己所有的书本上,上学时拿出自己的印章在同学面前显摆一番,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赞美的话语,使他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那以后,他一有时间就在橡皮上、木板上、石头上雕文刻字,乐此不疲。那段时间,他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在日复一日的篆刻实践中,厚仁兄了解到,篆刻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篆书为主的造型与线条表现作者审美志趣的一种文字与造型相统一的艺术,所以从事篆刻艺术的人一定是篆书高手。厚仁兄虽然有一定的书法基础,但也仅限于楷书、行书、隶书等书体,对于篆书还比较陌生,于是,他又如饥似渴的练习起大篆、小篆。</p><p class="ql-block">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篆刻艺术,让他大开眼界、如痴如狂,甲骨文的刚直劲力、钟鼎文的浑朴稚拙、秦玺的多姿多彩,无不拨动着他的心弦,使他陶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这段时间,他没有师从,是完完全全的自学,处于自我追求、自我摸索、自我砥砺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随着学习的深入,自学已不能满足他对篆刻艺术的追求,他萌生了拜师学艺的想法。但是,在那个被后人称为“文化浩劫”的年代,“砸烂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运动席卷全国,传统文化被当作“封、资、修”批判,文艺工作者被视为“牛鬼蛇神”,从事艺术创作和学习艺术创作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他求学无路、拜师无门,只好继续在自学的道路上艰辛的跋涉。</p><p class="ql-block"> 1968年,中学毕业后,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热潮中,他响应伟大领袖“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成为一名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到位于“反修前哨”的边境小城萝北县境内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师10团落户。5年后,他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在铁道兵14师67团服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的艺术特长很快被领导发现,在生产建设兵团务农和铁道兵服役不久,他就成为连部的文书,抄抄写写、涂涂画画是他的工作。工作虽忙,但他追求梦想、钻研书法篆刻艺术的热情不减。在铁道兵服役期间,他还被借调到铁道兵总部进行美术创作,并参加了全军美展。转业后,他也没离开老本行,先后在小型电机厂工会任宣传干事、市机械局宣传部任干事、市政府办公厅任《哈尔滨周报》社美术编辑,1995年《哈尔滨周报》社划归《哈尔滨日报》社,他仍然从事老本行直到2011年退休。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当初《哈尔滨日报•副刊》上的一幅篆刻作品,吸引他走上的篆刻艺术创作的道路,并成为小有成就的篆刻家;几十年后,他到《哈尔滨日报》社工作,任副刊美术编辑。可以说,是博大、深邃的篆刻艺术让他在将近50年的个人生涯画了一个圆满的、跨世纪的"圆",这个“圆”的起点是《哈尔滨日报》,终点是《哈尔滨日报》社。</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劲的风,文化艺术事业开始复苏,边疆大邑黑龙江为了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黑龙江省业余书法学院”并开始招生.听到这一消息,厚仁兄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自己终于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篆刻艺术了。报名的前一天,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第二天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到省美术馆门前排队报名,之后通过考试进入篆刻班,师从曾经在《全国第一届书法展》以《鲁迅笔名百印条幅作品》获得“篆刻组”第一名的著名篆刻家邢衍先生,开始系统的习篆、治印,逐渐掌握了治印过程中书法、章法、刀法的要领和三者之间的关系,熟悉了历朝历代的各类印风和篆刻流派。从此,他终日翱翔在古文字的天地,扬波在红白印章的海洋;享受秦玺汉印带来的无穷乐趣,汲取古典文化赋予的丰富营养;感受阴阳之中展示的艺术内涵,品味方寸之间蕴含的独特魅力。邢衍老师非常器重这个勤奋好学、踏实钻研的学生,对他进行了悉心指导和重点培养。学习期间,他于如醉如痴之中触发灵感,萌生了创作《百鸟印谱》的想法。于是,他默默地收集资料、构思草图、进行创作。</p><p class="ql-block"> 两年的学习转眼即逝。毕业前夕,他创作完成的《百鸟印谱》得到邢衍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赞许,篆刻界同行大呼:“后生可畏”。1982年,厚仁兄带着他的《百鸟印谱》与邢衍老师一同赴京参加《黑龙江省书法篆刻作品进京展》,这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篆刻新人来说,是十分荣耀的事情。展会期间,邢衍老师引荐自己钟爱的高徒拜会了中国当代古文字学专家、古玺印专家、篆刻家、书法家、画家康殷先生。康殷先生对厚仁兄创作的《百鸟印谱》很感兴趣,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悉心指导,鼓励他要“师古不泥古,继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 </p><p class="ql-block"> 篆刻艺术创作,不仅需要兴趣和勤奋,更需要坚持和坚守,厚仁兄就是这样一位持之以恒的篆刻艺术家。得到了前辈专家的认可和鼓励,更增添了厚仁兄从事篆刻艺术创作的信心和决心。从1982年完成《百鸟印谱》第一稿,到2011年《百鸟和鸣——李厚仁百鸟印集》出版发行,《百鸟印谱》的创作耗时达30年之久、用石达数千方之多。期间,没有因为工作的变动和忙碌而动摇不断完善《百鸟印谱》的创作夙愿,他把所有能够利用的时间都投入到印稿的创作过程中:酝酿、构思,再酝酿、再构思;刻了磨、磨了刻,刻了再磨、磨了再刻,不厌其烦,十易其稿,可谓“三十年磨一剑”。这部作品是厚仁兄篆刻艺术创作的一座里程碑,是其30年篆刻艺术创作集大成者,其中蕴含了他对这门古老艺术的继承、发扬与探索、创新,倾注了他的心血、汗水和探索、追求。</p><p class="ql-block"> 《百鸟印集》的百余方作品,涵盖了古今诸多篆刻风格流派,其中,既有秦玺的豪迈险峭、汉印的雄浑典重、钟鼎的古拙苍浑、瓦当的朴实浑厚、封泥的率真稚拙;也有浙派的刚柔相济、苍劲质朴,皖派的粗犷猛利、拙朴苍雄,吴派的韵致潇洒、清雅妩媚,齐派的天趣横生、奇崛挺拔,邓派的舒展飘逸、婀娜多姿的艺术特征。全套作品厚古非薄今、变幻不离神,朱白相间、异体同势,妙趣横生、造化自然,字体与刀法的韵味跃然石上。</p><p class="ql-block"> 《百鸟印集》的边款清雅别致,图文并茂,印文与边款的布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书法篆刻家、诗人李一峰先生有感于厚仁兄对篆刻艺术创作的执着与坚持和《百鸟印集》的艺术成就,亲自为《百鸟印集》一书题写了书名。2011年4月6日《新晚报》以《铭秦刻汉不辍三十年磨一剑——李厚仁&lt;百鸟和鸣&gt;出版》为题进行了报导。为了纪念《百鸟印集》的创作历程,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百羽斋”。</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创作《百鸟印集》的30年,是厚仁兄人生的黄金时间,也是他篆刻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经过30年的砥砺磨练,他的古文字修养和金石学功力日益深厚,篆刻艺术作品散发着浓郁的金石韵、书卷气。他在篆刻艺术创作中,师法“秦汉钟瓦封”、广取“浙皖吴齐邓”,不炫奇而贾名、不立异以循俗,博采众家之长、技法精湛圆熟,章法有序、结构巧妙,刀下有诗情、印中有画意,于精雕细刻之中展现万千气象;用刀弹性与韧性兼具、抒情和写意同在,线条曲直相生、穿插有序、清雅劲丽、舒展率真,不拘陈法而古意尽显、不追时尚而新意迭出,笔情刀趣跃然石上,具有法而不拘、变而不脱、灵动浪漫、静雅清丽的印风,表现出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价值取向,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用铅笔刀在橡皮上镌刻第一方印算起,厚仁兄至今已经在篆刻艺术创作的海洋中遨游了50多年时间。50多年的不懈努力、50多年的探索实践、50多年的跋涉攀登,他不忘初心、慎终如始,以石为纸、以石为乐、以石寄情,以刀为笔、以刀书石、以刀言志,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篆刻艺术之花,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与掌声,被吸收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篆刻家协会理事,哈尔滨市文史馆馆员。</p><p class="ql-block"> 1982年至今,他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篆刻作品数百方;为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原国民党主席连战、“钧瓷泰斗”晋佩章之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等国家领导人、台湾同胞、艺术界同行和国外友人治印百余方。1985年初加入黑龙江“勰风印社”,其篆刻艺术作品先后获得《金龙奖全国书画篆刻大赛》银奖、《书圣杯》纪念王羲之诞辰1690周年中国首届国际书画大赛国际铜奖、《滕王阁杯》中国首届文学艺术大奖赛篆刻作品二等奖。1988年初,他创作的《盛世龙年》篆刻作品与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黄胄、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中国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李骆公等书画、篆刻巨匠的作品一并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并被《经济日报》周年纪念册收录;1992年,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华风书画精品赴日展》并被日本友人收藏。2012年,他创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老石篆刻艺术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  厚仁兄的书画艺术也十分了得。作为篆刻艺术的基本功,他的书法艺术娴熟大气。其大篆雄强凝重、圆转浑厚;小篆点画单纯、柔中带刚;隶书方劲古拙、清健峻拔;行书洒脱自如、气势奔放。徐悲鸿先生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深厚的素描功底,使其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得心应手。其工笔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写意形神兼备、风骨峭峻。欣赏他的书画作品,如沐春风、如临秋水,心旷神怡、其喜洋洋;如饮琼浆、如品佳茗,回味无穷、润泽绵长。</p><p class="ql-block"> 厚仁兄温厚平易、谦恭随和,具有恬淡名利时的超然、曾经沧海后的安然、宠辱不惊的泰然、去留无心的淡然。《哈尔滨周报》社划归《哈尔滨日报》社时,他由行政编制变为事业编制、多年的副处级实职按科级使用,他不争不讲,欣然接受。对于索要其篆刻作品的人,他基本是有求必应,哪怕是几十年不见的旧相识,抑或是素昧平生的慕名者,他都是热情接待,满足要求。几十年来,他利用闲暇时间,为亲朋好友、篆刻艺术爱好者刻印数千方,可谓既尽心尽力、又耗时耗石。闲暇之时,他喜欢与三五好友煮酒对饮、与二三知己烹茶品茗。喝酒,他相信“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从不贪杯,微醺即可;品茶,他钟爱品质敦厚、口感甘醇的红茶和黑茶,茶具则是友人送他的钧瓷尚品。</p> <p class="ql-block">  诙谐有趣的厚仁兄很有幽默感,言谈之中不乏谐趣。好友家旺外出采风,月余未归,厚仁兄借机幽他一默:“出豫离川今在哪?开心月余何时返?家中兄弟同企盼,接风洗尘把杯端!”调侃之中蕴含着深深的兄弟之谊。</p><p class="ql-block"> “喜欢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喜欢,厚仁兄把同龄人遛弯儿吹牛打麻将的时间都用在了篆刻上;因为喜欢,他的手指被刻刀划破皮肤、被石头磨出了血泡和老茧;因为喜欢,他在别人诧异的目光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因为喜欢,他把这一爱好变成了自己毕生的职业。</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把兴趣爱好变成自己的职业并从中体现自我价值是一件既惬意又不易的事情。厚仁兄把自己对篆刻艺术的爱好作为一生的追求,坚守着这份初心,享受着这一过程,“手握铁笔破顽石”,艰辛地跋涉在这条崎岖坎坷的路上,并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堪称里程碑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他不但把兴趣爱好变成了自己的职业,还难能可贵地把这一职业变成了生活的乐趣。乐者,欢喜也,故而乐此不疲;趣者,志向也,因为趣味相投。厚仁兄持之以恒地将这件事做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经说过,经常在水面扑腾的,也可能溅出些许水花,但往往不是大鱼,大鱼多藏于水底深处。这也是艺术界常有的现象。不善包装、不求虚名的厚仁兄就是一条心中藏风骨、刀下蕴烟霞,深藏不露、偶现峥嵘的“大鱼”。他在被誉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的篆刻艺术世界里,用一把刻刀和一片赤诚,在一方又一方素石上,雕琢着心中的风雅情愫、镌刻着自己的写意人生。</p> <p class="ql-block">厚仁兄为笔者所治之印</p> <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 剑客,生于困难时代,长在动乱时期,吃过糠,下过乡。“恢复高考”后,成为“新三届”中的一员。毕业后,先后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做综合调研工作,搞职业技能培训,干统战教育培训,历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院长、党委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 2018年退休,业余作家、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先后出版诗歌散文集《情丝文韵》、杂文集《谈天说地》、诗集《低吟浅唱》、散文集《品读哈尔滨》《岁月无痕》、长篇报告文学《巴兰颂歌》《工作队在依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集《调研思考实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萃》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