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芳林路步行到王城公园,需经过市文化馆。每次到这里都想进去看看,听说最近文化馆有洛阳非遗文化展览,带着期待的心情走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 去程只看了一个展厅,便到了下班时间,工作人员下了逐客令,我们迎着风到王城公园散心。</p> <p class="ql-block"> 大门所对着的广场地面有四幅壁画,结合字迹和内容分辨大概是:卧薪尝胆、入周问礼,还有两幅看不出来的。每天有很多游客经过,但驻足欣赏的人不多。</p> <p class="ql-block"> 经过幽静的荷塘和松林,到河洛书苑看书,老公看的是《周恩来传》,我看的是一本小说。出来之后我们交流着读书心得,感叹着伟人的魅力,享受着读书的慢时光。</p> <p class="ql-block"> 回程又路过文化馆,我提议再次进去,于是这个下午就多了一份美的欣赏。</p><p class="ql-block"> 这次展出分了几个区域,自己也没有认真去记录,人有个奇怪的特点:看到别处的风景总是欣喜不已,却往往忽略自己家乡的价值。我慢慢观看各个县区的一些特产、老物件、艺术品,从不以为意到细细品味,不知不觉地心生敬佩,几乎对每个展品都非常喜欢。</p> <p class="ql-block"> 关于洛神,有不止一个传说,一说和曹植有关,一说和河伯、后羿有关。我喜欢繁复细致的连环画。</p> 泥塑 <p class="ql-block"> 泥塑作品,生动朴实,老奶奶的棉袄棉裤,牵动我幼年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那时候,我的老奶奶也是穿着这样的衣服,有着这样的笑容,配着记忆中的冬日的树。</p> 木雕 <p class="ql-block"> 最喜欢的是作品《新娘》。温润如玉,人物形象和材料浑然一体。</p> 面塑 <p class="ql-block"> 非要说最喜欢的展区,我一定首选面塑。细节近乎完美,颜色鲜艳,人物生动,表情真实,我真的太喜欢了。最喜欢的作品是观音哦。</p> 竹编 皮雕 剪纸 <p class="ql-block"> 这幅剪纸作品很有意思。高楼显得空间局促,人物显得迷茫无助,楼顶是带着乡村气息的房子,还有充满思乡意味的月亮。</p> 拓印 金石博古画 <p class="ql-block"> 拓印和国画牡丹相结合。也属于最喜欢的作品了。牡丹有了碑帖和明器的衬托,少了些雍容华贵,多了些朴实稳重,好似佳人遇上才子,美人变成巾帼。</p> 洛绣 三彩壁画 <p class="ql-block"> 创新的三彩画,感觉相比与唐三彩,有着很多突破,简直是以瓷为纸,以火为笔。</p> 汝瓷 绞胎三彩 雀金绣 <p class="ql-block"> 这蝉真的惊艳到我了。</p> 澄泥砚 硪工号子 <p class="ql-block"> 硪工号子,永不消逝的记忆,王心灵校长请老硪工到校园做讲座、实地打硪的情景仿佛昨日。老人打硪,喊起号子,好似回到了盛年时代。而后是孩子们尝试打硪,摩拳擦掌,齐心协力,看到孩子们高高地举起沉重的硪,老师们欣慰,老硪工高兴。那幅画面真美,有历史,有现在,最重要还有未来。</p> <p class="ql-block"> 初观展欣赏多,拍照少。因此照片显示的顺序是倒过来的——最后欣赏到的作品,在此美篇中首先展示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美好的下午,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心情愉悦。没有什么艺术造诣,也不会评价,只知道美,美在哪里也说不上来。就如《五柳先生传》说的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足矣。</p><p class="ql-block"> 洛阳之美,家乡的骄傲。我们应当自豪、珍惜、发扬。做此记录,留存纪念,传播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