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是首澎湃的歌——参军四十周年寄语:张德学

闻欣

<p>  四十年了,一晃四十年了,军营那首澎湃的歌一直在心里畅想。</p> <p>  因为许多事儿都早已忘记,唯独这件事儿却始终难以忘怀,因为那是刻在心灵深处永久的记忆。</p><p> 1981年的10月24日,17岁的我拿到自己的入伍通知书。记得那时我的心情是格外的兴奋,因为不久我就可以穿上绿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去扛枪报国了,这对于当时许多男孩子来说还是梦寐以求的。</p> <p>  军营是一首澎拜的歌,也是一首激昂的诗。倘若你没有在军营度过,你就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p> <p>  离开军营四十年,每逢八一,我仍然会在心底唱响那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让那面八一军旗在脑海里迎风飘扬。今天,我不想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什么为了祖国的安宁,我们日夜守卫在祖国的土地上。因为这是军人的职责,军人的本分、军人的义务。</p> <p class="ql-block">  我们那个年代,中学毕业的出路只有三条,要么继续考学,去挤独木桥,考大学;要么去父母单位待业,最后成为大集体企业的工人,也就是所谓的泥饭碗;要么就去当兵,将来复员成为一名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职工,也就是所谓的铁饭碗。而考学在当时我的心中可望不可即,去父母单位待业心有不干,唯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去当兵,复员回来能有个铁饭碗。</p> <p class="ql-block">  清楚的记得,我是1981年10月24日领取的入伍通知书,26日去武装部领取的军装被服,29日早8点后就踏上去部队的火车,那是一种以装货物为主的车型,也就是所谓的“闷罐子”。</p> <p class="ql-block">  还好,那时已经是深秋时节,我们没有感受到闷热。车上,我们每名新兵都领到了水、面包、香肠和榨菜。</p> <p class="ql-block">  火车很慢,一路走走停停,直到晚上9点才到了军营,内蒙古通辽市,当时隶属沈阳军区炮11师的85加农炮炮团。 </p><p class="ql-block"> 或许边陲小城那风沙碧野就是血性男儿的天地,是我们放飞青春梦想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家乡时虽然已经是深秋时节,但树上还有绿叶,还有白日里温暖的阳光普照,心里还是暖洋洋的。然而,在我们到达通辽的当天晚上刚一下车,漫天的大雪夹带着嗖嗖的北风打得人脸上如小刀片在不停的刮,我们这些十七八岁,最远也就到过沈阳,在今天的家长里还是半大孩子的人真的有了与家里不一样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虽然大雪已停,但我们这些新兵的脚步没有停,因为我们在带兵干部的带领下齐刷刷的帮助所住连队除积雪,搬白菜,整整忙到中午。</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几天后,随着其他地区的新兵陆续到位,我们在团部机关大礼堂召开了新兵动员和分配大会,我被分配到远离团部,地处通辽民航机场附近的一营三连,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了新兵训练直到军旅生涯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时间在等待中滑过,情感在期待中堆藏。四十年,对军营那种难忘的青春岁月和战斗生活的怀念在心里聚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出操、站岗、野营、打靶、擦枪、擦炮,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就不再平静,必定生命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飘过无声的岁月。遥望似水流年,多少变幻苍桑磨去了人生数不尽的风采。唯有那段当兵的岁月始终让我有一颗执著的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即使头无片瓦遮顶,脚无立锥之地,我也依然激情满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知道多少个漆黑的夜晚,一声声紧急的哨音,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任风吹雨打,千锤百炼;不知道梦见多少次部队的老连长和指导员的肺腑之言,特别是我的老班长如大哥般的谈心说教,使我能够放弃隔阂,与不同地域的战友们和谐相处,实现战友之间的手足情深,嘘寒问暖。</span></p> <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我不知道梦见多少次炮声隆隆,车轮滚滚的军事演练;不知道梦见多少次自己克服千难万险,为了达到过硬标准而强化自己单兵训练的射击投弹、装填炮弹、分解火炮和枪支,最后把手磨出一层层血泡的疼痛。</p> <p class="ql-block">  军营是首澎湃的歌。坦率的说,我从没有感到军营的枯燥,因为在我的眼里军营到处充满青春的活力。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无论是野营拉练还是基地修整,战友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铺,整齐划一的洗漱用具和叠成豆腐块的被服,永远让人看起来是那么的整洁卫生,特别是战友之间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波的精神;勇于争先,敢于挑战的氛围和吃苦耐劳,拼争奉献的品德,时刻提醒着我,青春挥洒在这里,我们一生也不后悔。</span></p> <p class="ql-block">  不长的军营生活,有笑、有泪、也有过伤;那中艰辛、那种磨励、那种难忘的战友情谊永远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无论容颜如何改变,无论光阴如何消逝,但有一种情我始终会铭记,那就是战友情,兄弟谊。不管今天的你在何地,不管我们相隔多远,不管尊卑与贵贱,只要喊一声战友,喊一声兄弟,我的眼里就会溢满激动和喜悦。</p> <p class="ql-block">  我可以非常自豪的说:我的青春不寂寞,因为那段穿军装的岁月让我在时空隧道里穿行,实现了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巨变,我的青春不老,即使在我鬓角斑白的时候,我也会时常找寻过去的战友把酒言欢,共叙情谊,再回到那段青春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不是吗?人的一生总有许许多多难以忘却的记忆,或是晦暗,或是辉煌。每次撩开记忆的帷帘,那种恢宏壮阔,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场景就会跳出来,那就是难忘的军营生活。</p> <p class="ql-block">  因为通过军营的捶打锻炼,我们就仿佛一棵棵独立山巅的苍松,魁梧挺拔,朴实健壮。我们可以为实现目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去努力,去奋斗,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不为艰难所阻,使信念坚定不移,行动始终如一,可以在祖国需要时做亿万人民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大海一样的胸怀,我们被社会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我们在绿色的军营里抒写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p> <p class="ql-block">  军人是坚强的,选择了军营,我们百炼成钢;选择了军营,我们坚实的脚步就能走出顶天立地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我也曾与亲爱的战友坐在军营外,田埂旁,望着十五的月亮遥想家乡的亲人,用亲人那盛情的关怀来抵挡夜晚的寒风冰雪。然而,我更知道,一颗帽徽顶的是责任,两面红旗别的是庄然。</p> <p>一辈子有过当兵的历史,今生今世也不后悔!</p> <p class="ql-block">  到今天,我的年龄已经五十有七。曾经看过多少潮起与潮落,曾经看过多少生死与别离。尽管我们的人生,或许还有许多缺憾,许多不如意,但我还是感到庆幸,因为我们没有错过军营,没有错过在那个青春年少的年龄,身披阳光,手握钢枪,让那副耀眼的领章帽徽闪烁出时代的光芒。</p> <p>&nbsp;&nbsp;&nbsp; 张德学,笔名闻欣:辽宁鞍山人,辽大中文系毕业。复员退伍军人,爱好写作与摄影,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鞍山市诗人协会副主席,市企业文化研究会诗歌朗诵创作协会理事,鞍钢文学创作协会理事,鞍钢文联特约作家,鞍钢日报社特聘记者。从1982年最初在部队创作小文《哨兵》到1986年在鞍钢日报发表小诗《蓝色的诗行》至今,先后在国家、省、市各种媒体发表诗歌、散文、人物传记、企业经营方面的报告文学、文艺随笔、党建或企业文化论文与经验、特写和新闻(图片)报道3000余篇,有的在各种征文大赛中荣获过一、二、三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