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冬天

曲享绪

<p>  村里的一位年近八十岁的玉善姐姐在2019年的一天从一个滨海城市跟我语音聊天说,她那里的冬天很少见到下雪,心里总盼着见到雪花飘飘,来弥补对家乡的思念。她还说,和姐夫常想起小时候在冬天“打家棍”的游戏,觉得十分快乐和有趣。</p> <p>曲玉绪2020年12月摄于北山村</p> <p>  2020年12月14日,东营下了一场小雪,薄薄的一层,刚刚盖过地皮。我编了几句话发送给玉善姐。我写到:“天女撒花,飘飘洒洒。2020年,第一场雪,演绎着冬天的童话。 天女撒花,洁白无瑕。夏的雨,幻化玉蝶舞,虎舅印下梅花图。”她回复说:“老弟,知道你那里下雪了,我的群友也从老家发来了淡淡的雪景。今天我们这里有浮云飘过。我仔细看了半天,发现空中也飘着像梨花瓣一样的雪花,这也算是我看到的初雪吧。”她感慨说:“大自然的美,不管是山川溪流,江河湖海,还是冰天雪地,在诗人的笔下都是一首首赞美的诗,在画家的笔下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在歌词里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旋律。感谢大自然赐给人的乐趣。”</p> <p>曲玉娣2020年12月摄于牟平</p> <p>  老姐姐的话触动了我。脑子里就不知不觉冒出小时候过冬的一些印象。于是,就产生笔录下来的念头,想到什么写什么吧,作个闲聊篇。让有兴趣的人们在饭后茶余一起分享我们童年的冬天。</p><p> 童年的概念应该怎样来界定?我想应该是从能记事开始到上初小的那段时间吧。</p> <p>曲兰枝提供。</p><p>2020年12月北山村降下大雪。</p> <p> 胶东老家是个雪窝子。一进农历十月的门,俺妈就说:“过了十月节,翻天就是雪。”那时候,挂在我们小孩嘴上还有一句顺口溜:“下雪豆,冻死他小舅;下雪糠,冻死老狼。”</p><p> 这句顺口溜很贴切。刚入冬的时候,水气在空中还结不成大的雪花,往往是以细小的似糠一样的碎片或米粒般的形态下下来。下雪豆的时候,房上和草垛子上,唰唰的响声一片。那样的天气是因为秋刚转冬,天突然冷起来,人们的感觉当然有点不太适应,小孩就会觉得十分的冷。</p> <p>曲兰枝提供。</p> <p>  再后来,雪一场接着一场地下。大雪片子忽答忽答的落,几步远也看不清人,雪花蓬蓬松松的铺满房上院落田野和山壑,一片银色的世界,只有远处的一群群黑压压大雁群的颜色格外抢眼。</p><p> 一个冬天,下大雪的天气很多。白天往往还是晴朗朗的天,晚上不知什么时候大雪就轻悄悄的落下。早上睁开眼,看到雪映着窗户纸亮亮的,就知道是下雪了。雪大的时候,风门(指正堂屋的门外加的一道挡风的门)常常很难推开。</p> <p>曲兰枝提供。</p> <p>  冬天里,最怕又刮风又下雪的天气。那雪借风势像机关枪射出的子弹一样密集的扫过来,呜呜的西北风也把先前的积雪扬起来,像一股股青烟,打到人的脸上如刀刻锥子扎般的疼。碰上这样的天气,人行走在路上,也极容易迷迷糊糊认不清路。待风歇雪停的时候,田野沟壑会留下风雕刻的一道道雪岭,像沙丘一样绵延起伏。</p> <p>  童年里的冬天,房顶上的雪总也化不完,房檐上的滴水处结了一溜长短不等晶莹剔透的“冰凉钻”(这是老家的叫法,很形象,像扎鞋底的锥子一样,上粗下尖。人们通常叫着冰棱。)长的会有近两尺。有日头的日子,临近晌午时分,雪才会融化,一滴一滴顺着冰凉钻滴下来,冰凉钻也变短了。可是,到了下午三点钟左右又冻上了,冰凉钻接着一点点又长长了。</p> <p>  冬天漫长而锥锥的冷。</p><p> 村里的小孩大都穿的是空心的棉裤和棉袄,没有所谓的衬衣,有的尽多在棉衣外面套上件夹袄。脚上的棉鞋是妈妈做的;有的是赶集买的用蒲草和苇子编的靴型的草鞋,再用钉子钉上木板刻成的鞋底,走起路来嘎嘎地响。</p><p> 男孩子在家憋不住,瞅着空就跑出去了。一会儿,小脸腮就冻红冻僵了,清鼻也流下来。说话也不利索了,耳朵尖生疼生疼的,手指尖和脚趾头也像被高粱秸编的席子片割破一样。再过一会儿,这些地方都麻木了,觉得不是长在自己身上。老家人很形象地说,这是冻“挠勾”了。小手就像挠痒痒的爪子一样,僵硬的并不拢伸不直。</p><p> 我那时常常喜欢把草垛上的浮雪扒开,再把下面的融化而结成颗粒状晶体的雪捏成球,爱听吃到嘴里“嘎吱嘎吱”的响声,那是我们儿时的冬天里能吃到的原味“冰激凌”了,虽然并不知道冰激凌这个概念。我也常常用棍子把房檐上一溜的冰凉钻打落下来,掉在冻的硬邦邦的地上</p><p>“粉身碎玉”, 清脆作响。</p><p> 随后,捡起一块放进嘴里,像现在人们吃冰棍一样“嘎嘣嘎嘣”的爽快。虽然透心的凉,却乐此不疲。</p> <p>曲兰枝摄。</p><p>2020年12月于大连。</p> <p>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村里有初级小学。冬天去上学,俺妈用布条把我的裤腿扎紧,防止冷风和雪顺着裤管吹进去。街上的雪被大人堆到两边,人小就觉得像在战壕里走似的。</p><p> 一二年级的教室在家庙里,家庙大门是褪了色的朱红,两边有石鼓和栅栏。三四年级在家庙的对面,高高的石阶,拱形的大门,对开着镶了铁皮的大门。校院东侧的两小间的房子是老师的宿舍兼做办公室。宿舍旁竖着一根高高的杉木杆,挂着精致的铜铃,有一根连着铃锤的绳子,摇起铃绳,铃锤敲起来十分清脆悦耳。教室是石砖到顶,青灰色的大瓦片呈波浪式的有序排列,玻璃镶的门窗高大明亮,每扇窗还加了防雨的“铁皮雨搭”。三四年级的学生有课桌和长条凳,而一二年级的课桌是长条木板。每个学生都背着自家做的形式不一的书包,课本只有算术和国文,一块石板作练习本,几支滑石石笔和用碎布做的擦子。</p><p> 冬天,教室冷,石板凉,许多学生的手和耳朵都长了冻疮,没有长痂的地方常有液体渗出来。如果不小心碰了一下,疼得呲牙咧嘴。</p> <p>曲玉娣2020年12月摄于牟平。</p> <p>  每当放学的时候,我都是一溜小跑。刚进门,俺妈就掀开热气腾腾的锅,拿出块地瓜放在我手上,说:“爹亲娘亲,不如热饭烫烫心。”然后,从锅灶里掏出烧桲椤枝(呈灌木状的柞木)留下的红红的炭火,放在瓦片上,让我烤烤冻“挠勾”的手。然后,趴在炕上写作业,石板的一面写生字,一面算算术,很快就完成了。</p> <p>  一个冬天的一日三餐以地瓜为主。偶尔,蒸一些白面的卷子和白菜鸡蛋糕是留给奶奶和俺爹吃的。俺妈也和村里的其他母亲一样,千方百计变着法换着口味做饭,隔三差五或做地瓜面的面条;或烀地瓜沙(地瓜片碾成颗粒状,老家叫着“地瓜沙”)粑粑;或是豆面加地瓜面擀的面汤;或是用地瓜面包的萝卜菜角。</p><p> 菜的花样多一些。有时是萝卜块,在上面滴点油,和地瓜一起熥着,或是切成萝卜条,蒸熟后,蘸着俺妈自制的酱油吃;或是腌制的萝卜咸菜;或是用干地瓜叶、干萝卜叶泡好后加少量的豆面做的菜团子(我们叫“菜芑榴”)、菜豆沫……</p><p> 反正是一冬天吃的就是地瓜萝卜,萝卜地瓜。童年是纯真的,像小克朗猪一样好喂。大人也常高兴的说一个个都长“地瓜膘”了。</p> <p>曲兰枝2020年12月摄于大连</p> <p> 农村的孩子皮实,大人也常说小孩越冻越瓷实。冬天在街上疯闹的往往是刚上学校的孩子</p><p> “打家棍”的游戏是胶东农村的孩子在冬天常玩的一种游戏,像打半场篮球一样,两个人玩,一个守家,一个进攻。“打家棍”只需要长短两根棍棒,大都是山上的桲椤枝做的。长的粗一些,约有一尺半,短的半尺不到(我现在也是估摸着写的)。</p> <p> 游戏开始,需在地上掘一个小沟槽,然后,分三个步骤玩。第一步,进攻方把小棍横放在小沟槽上,再用长棍把小棍向前方用力掘走,小棍呈弧形飞走,再把长棍横放在沟槽上。对面的守方在空中接住小棍后,瞄准横放着的长棍投去,如果击中,攻方就输了,这一步叫“掘”。第二步叫“扫”。就是把长短棍放在手中,先把小棍抛向空中,接着用长棍向短棍猛击,小棍借力飞去(像打垒球一样)。要求守方深憋一口气,嘴里要发出“嗡—”的声音向小棍落地的方向跑去将它捡回(叫着“鼓数”,意思应该是憋着气数数。),进攻者随后跟跑监督,守方如果中途“撒气”(憋不住了)了,就得认输。</p><p> 第三步叫着“磕”。将小棍顺着沟槽的方向放着,棍的前端翘起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再用长棍向小棍翘起的地方敲磕,小棍受力弹起,攻方及时将它击飞,落地后,攻方从沟槽起用长棍作尺子丈量过去,算是守方输的数字。当然,在游戏中出现任何失误,比如没有击中,双方都会互换角色,重新开始。</p> <p>曲玉娣2020年12月摄于牟平</p> <p> 冬天里,男孩最常玩的游戏还有弹蛋(玻璃球),这是多人玩的游戏。在地上画一条线,前方挖一个小圆坑。然后,大家在同一条线处向小圆坑弹去,每个人用力不一,离坑的远近也不一。最后,以弹进坑为准(有点类似打高尔夫球的规则)。同伴天冷也不在乎,一会搓搓手,一会儿把手放在嘴边哈哈热乎气,玩得十分尽兴。</p> <p> 除此以外,男孩还喜欢其他的一些游戏。如滑冰(习惯叫“滑溜泚”)、 弹杏核、打“懒”,也就是打陀螺。(打陀螺的叫法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表象。而老家用“打懒”的叫法却是拟人化的,像懒人一样,不打它不转,不打它不走,寓意深刻。)</p><p> 还有男女同伴一起玩跳绳、拾“石子”、踢毽子、翻枝(猪的腿关节的一块骨头。四个面,有两个面像人的耳朵一样。其中一个面是平的,另一个则有着枝状的纹络。)“翻枝”的道具是四块骨头,一个键子。玩的时候,先撒开骨头,骨头的面会有相同和不同的,把毽子抛向空中,随之,眼明手快地依次把骨头翻转成同一个面,接住落下来的毽子。四个面都完成了,算是赢家。</p><p>……</p> <p>  童年的冬天,乡下的我们游戏的花样很多,许多玩具都是自已动手做的。特别是毽子,大都是用色泽鲜艳的公鸡毛和两个方孔铜钱做的。而女孩心灵手巧,用不同花色的碎布缝成正方体状,像绣的荷包一样精美。</p><p> 童年的冬天,大雪把乡间原野装扮成童话的世界。大多数的孩童生活在父母的大爱里,不知道什么是苦,无忧无虑。</p><p> 在冬天里,天真活泼的童年时光是值得回忆的。</p><p> </p><p>2021年1月17日于东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