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九龙岗铁路子弟小学 ———我永远的记忆

踏歌而行

<p class="ql-block">  九龙岗铁小,1943年成立,九十年代后期校址迁到洞山老龙眼。之后还有少数老师留守,于2001年停办。后来的校舍曾被文汇中专学校、废品回收站租用,直到现在被改建成了宾馆,变得面目全非,难寻昔日的模样。幸好我2013年故地重游,拍了一些照片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78年,我们五(2)班的小学毕业照。遗憾的是这张照片里没有我,此时我已经转到九五小读书了。这样我的中学就选择了十四中,放弃了铁中。为此父亲还托人帮忙,在我快毕业时转到九五小,仅上了一个月,便考入十四中。为此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其实选择本无对错,一切都是缘份。</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分别是:严肃的班主任王士芬老师、漂亮的音乐叶老师、慈祥的美术贾老师、可爱的小孙同学。王老师身后是我们的郑组长。</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起分别是:严谨的数学李老师、多才的体育范老师、老成的徐班干、美丽的小芳姑娘。范老师身后是我们的钱班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0年,科贸学校租用时的照片,从校门的位置往里看可以发现校园很整洁。只是比我上学时,少了一排教室和一个篮球场。</p> <p class="ql-block">  2013年科贸学校停办,校园已经废弃,满地垃圾,一片荒凉。这是九铁小最早的一栋建筑,建筑风格和十四中的四合院(日军司令部)很相似,于1943年建成使用,主要是教师的办公室。 </p><p class="ql-block"> 最西边一间大房子曾是我们的学工基地,我们学校和旁边的药厂联营,用石碾子碾药成粉,喂鸡、鸭防瘟病。我们都不想干,主要是嫌脏加上气味难闻,干几分钟就得跑出来透透气。</p> <p class="ql-block">这栋老屋还是挺有特点和年代感的。我对老建筑有一种特别的偏爱,觉得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栋老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兴衰荣辱。</p> <p class="ql-block">关于建造时间,我请教了九龙岗铁中的王义龙老师,他是1955年九铁小毕业的。他提供了下面的老照片可以推算出:这栋老屋是194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1955年7月的小学毕业照,这是九铁小第七届的毕业生。据王老师回忆,他前两届小学是六年制,这样推算出九铁小第一届学生是1943年开学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0年科贸学校租用时的校园广场,这里是我们当年参加过升旗仪式、开大会的地方,记得当年纪念毛主席逝世的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这里还有一个篮球场,高考后曾和胡志刚、穆超等同学来此玩过球。篮球场旁边原有一排教室,也不知哪一年拆掉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13年拍的,广场上堆了不少建筑垃圾,旗杆后的房子曾是王老师的办公室。记得1977年儿童节,我们就从这里的窗口抽纸条回答问题,答对了有奖。我抽的是算术题:“一尺等于多少米?”我得了一块小糖。你能得到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铁小唯一的一栋教学楼,原本是一栋平房,后来扩建成一栋楼房。</p> <p class="ql-block">荒草萋萋的校园,使人心中略感苍凉,更让人沉浸在回忆中。</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2010年,科贸学校还在办学时的照片,可以看出教学楼的一层为学生宿舍,二楼为教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13年拍的教学楼,依稀可见当初的模样,只是多了一堵墙。但它无法挡住我对童年往事的怀念,更挡不住我对老师和同学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左边这间是我上一年级时的教室。我在上铁小前,曾在山东老家(济南农村)上过半年学。当时父母都工作,我在小姑家生活了一年多,体验了农村生活的艰苦,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城乡差别,也包括校园的差别。老家小学的课桌是一块长木板,两边用砌的泥土当桌腿。板凳是自己从家里带的,放假再拿回家…</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到铁小是父亲带我来的,当时他想让我接着上一年级下半学期。那时铁小已经开学了,我一进校门就很胆怯、自卑,心里就不想上。正好学校怕我跟不上,于是我就在家呆了半年后才上的一年级。</p> <p class="ql-block">  这张可能是我一年级前后拍的,眼神胆怯、不自信。这种自卑心里,与我的父亲出身在地主家庭有关。那个年代,出身不好,就矮人一等。就怕人家拿这事骂我,好在老师和同学没有人提及此事。</p><p class="ql-block"> 只有一次,我和同村的一个女孩吵架,她妈妈笑着说骂了句“这个小地主~子,还怪洋虎!”我连吓带臊,灰溜溜地逃回了家。唉,新光棍还怕老门邻,何况我啥也不是呢?看来以后更要夹着尾巴做人了!😌</p> <p class="ql-block">  大约1973年2月,母亲把我送到住在车站后的姥姥家,她就去上班了。然后是我的小舅潘广恩带着我走铁路近道,前往铁小报名的。小舅先找到我二姨潘老师,然后很顺利地报了名。</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士芬老师,觉得她是一位很严肃的老师,我有点怕她。报道后的事,我就记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在这间教室里,有件事我印象很深。记得开学不久的一天,王老师可能是与学校领导发生矛盾,加上有几个同学惹她生气,便把那几个拉出教室,然后又来拉几个较迟报道的学生包括我,说我们是走后门进来的,我当时很害怕,后来好像是同事过来劝她,慢慢地她气消了,又让我们回教室上课了…这件事其实不大,也不会有人记得,但那时的我太自卑、脆弱,加上自尊心又强,所以刺痛感被放大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对王老师是既害怕又怨恨,直到后来慢慢地发现她虽然脾气不好,但人很正直,工作很认真,并且对我越来越好,后来我也把她当成我的亲人,毕业后曾几次单独看望过她。再后来我也当了老师,才知道老师也是人,也会发脾气、做错事,也会冤枉一些无辜的学生,事后也会后悔的… 没办法,人非圣贤呀。 </p> <p class="ql-block">还是在这间教室里,有一天下午,当时的一位校长给我们上了一节政治课,我印象也很深,不是因为他上的好,而是因为我听不懂他讲的话,觉得很高深。比如“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打着红旗反红旗”、“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p> <p class="ql-block">  这张1973年国庆节,我上一年级时,母亲出差去南京带我在长江大桥上拍的。这是我第一次跟着母亲去外地游玩,这在当时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可我并不十分开心。一是那时候我还小,对美丽风景不感兴趣,也欣赏不了,只是看到南京长江大桥心里有点激动,毕竟这是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二是我母亲脾气不好,而我又不乖巧,所以常常被她训斥。</p><p class="ql-block"> 不过也有令我高兴的事,就是捡了不少烟纸(当时我就有收藏的爱好😎),这样可以回家跟小伙伴谝脸,还能和他们交换我想要的烟纸。当时我们住在建康旅社,这里住了不少外国人。我一有时间就往他们的窗户下面跑,常常可以捡到外国烟纸,我开心极了,像捡到了许多的大元宝😀…</p><p class="ql-block"> 可见孩子的快乐和大人的快乐是多么的不同…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快乐都是不一样的。到了我这个年纪就应该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快乐,不要过多地去迁就别人。所以我常常是一个人背包远行,去寻找自己心中渴望见到的风景,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不想让自己在走不动路的那天,才去后悔,攒再多的钱也失去了意义…</p> <p class="ql-block">  1973年国庆节,我上一年级时,母亲出差去南京带我在玄武湖拍的。 </p><p class="ql-block"> 我很小的时候就怀疑过毛主席讲的一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的情况是:在家里,我妈妈强势,她顶了大半边天。在学校,王老师就是我们的天,她顶的天更多。当王老师不在教室时,我们还有一个班长钱庆敏,这是一个令我敬畏的姑娘。我那时对她还很崇拜,特别是看她带着红袖章值日时,太神气了,简直就是我心中的“女神”…</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觉得妇女顶了大半边天,所以主席这句话不对,应该是“男人要顶半边天”😆</p> <p class="ql-block">  这间教室里,我只记得王老师教我们学拼音、造句、生字词、读课文等,算术是哪位老师教的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学加减乘除、珠算等。反正小学前四年,我恍恍惚惚如同梦游。学是被动的学,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最怕朗读课文,玩也是跟着别人的后面瞎玩。当时的大环境是政治挂帅、<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读书无用。家长也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王老师还能坚持认真教学,真是难得可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可惜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却没有珍惜,白白浪费了四年光阴…若是时光可以重来,我一定会跟着王老师好好学习语文,特别是朗读、作文等。</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在这间教室上课,直到毕业前转走。</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上四年级时,因为我白天贪玩,到了晚上灯光较弱(那时电费按灯泡的瓦数交),还经常停电,导致我近一个月没交作业。我们组的郑组长汇报到王老师那里,这下把王老师气坏了,让郑组长给我家长带了一张告状的纸条。当时我们小孩有一句口头禅“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我家”。这下完了…</p><p class="ql-block"> 郑组长和我同村,她放学回家必然经过我家。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悄悄地跟在她的后面,像一个可怜虫,本打算向她求饶,但她身边一直有几个女生,我不好意思让那么多人看我笑话。等到了村口,我用哀求的目光望着她,却仍没有勇气开口。她用不屑的眼神,扫了我一眼,然后和几个女生有说有笑的继续向我家的方向前进。我心里不住的祈祷,希望她能放我一马(估计希望渺茫),或是家里没有人,但这也不行,她还会再来,那最好是我爸爸在家,妈妈不在家(妈妈比较厉害些)…</p><p class="ql-block"> 我正胡思乱想,她已经拐进我家了,第一个希望破灭了,这下我终于明白了一句话:“最毒妇人心”…当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挪到家门口时,第二个希望也破灭了,母亲今天提前回家,她像一尊战神,手持棒槌,地放搓板,已在家恭候我多时了。当时我七魂吓掉八魂半,浑身瘫软,不住求饶,也没有逃过一顿“毒打”…</p><p class="ql-block"> 事后父亲笑我当不了地下党,他还常把这件事说给亲戚朋友听,搞得我很没有面子。不过最开心的还是妹妹,本来棒槌是她的专用品,没想到今天让我分享了…</p> <p class="ql-block">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从此以后,我回家就先写作业,写完后再去玩。我现在想这件事,觉得惩戒也是教育,当下的孩子太娇惯了,打不得、讲不得,其实这不利于儿童成长。说笑归说笑,其实我心里很感激我的小组长——郑兰丽同学。</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就是在煤球村这个路口等郑组长的。沿着铁轨向前100米就是我家,再向前50米就是她家。</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带我和妹妹拍的。一天中午放学,父亲接我和妹妹,他带我们去住在舜耕村(铁小旁)的好友刘田叔叔家吃午饭。刘叔是位艺术家,他帮我们拍下这张珍贵的照片。刘叔叔还有个女儿叫刘晓霁,和我妹妹是同学,人长的很漂亮,是个艺术天才,后来在省芭蕾舞剧团工作。</p> <p class="ql-block">  我曾和同班的钱庆新、腾尚俊在这里出过黑板报。旁边是五(1)班的教室,我们五年级(1977年初)时,分过一次重点班,这便是当时重点班的教室。那一次分班,我的小伙伴杜勇、王明兵等都榜上有名,而我却名落孙山。这件事对我刺激太大了,加上当时的社会已经开始重视教育了,我小学正真的学习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特别是算术,一是因为李老师教的好,我上课认真听。二是因为父亲天天叮嘱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三是因为那时候我迷恋上了象棋,象棋的思维和数学是相通的,对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至于语文,主要靠平时积累,短时间很难有大的起色,一直是我的弱项。</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这一时期我音乐、体育、美术上的才华也得到展现。我在老师和同学的推荐下,进了校宣传队,登上铁路俱乐部的舞台,表演相声、合唱等。参加校运动会,我在跳远和短跑上也取得较好的成绩。至于美术方面就与父亲的耳濡沫染有关(父亲是搞美术的),我班的黑板报多是我、钱庆新和腾尚俊负责,后来我们还帮助其他班出黑板报…那是我这一生最顺利和快乐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当年拍毕业照的位置。靠右的那间是我们五(2)班的教室,现在已经拆掉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教学楼一楼,建筑风格与第一排房相同,应该是同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教学楼的楼梯,平时我们很少上去,我参加宣传队后才上去过几次。</p> <p class="ql-block">  记得1986年春节,我去给王老师拜年,她就住在二楼的第一间教室里。她见到我很高兴,我看到她也觉得很亲切… 后来又在九龙岗见过她几次,但都没有长谈,很是遗憾。这些年来去匆匆,现在更是手不释“机”,虚度年华,辜负了老师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楼的教室,我五年级曾在这里排练过男女二重唱《逛新城》。女生是一位四年级的张同学,唱得很好,人长得也精神。我唱得还行,但没有同班的王明兵表演自然。最后老师决定让王明兵和张同学搭档给上级领导演出,我有点怅然若失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这是教学楼二楼的教室,范老师曾在这里指导过我和熊正新同学讲相声。</p> <p class="ql-block">在教学楼上俯瞰原来五(3)、五(4)班的教室,现在已经拆掉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教学楼的背面,我只记得曾在这里打扫过环境卫生。</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上五年级时与雷永全、小良同学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我小学快毕业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上五年级时与同班同学杜勇、吴世星、齐波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我快毕业时与同班同学杜勇、王明兵、齐波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8年9月,我班同学(也有其他班的)刚入九龙岗铁中时的集体照。如果我没有选择上十四中,这里面应该是有我的。现在看到相片里这么多美丽、可爱的小姑娘,我真怀疑当初的选择🤭…难道这就是命运?</p> <p class="ql-block">这是七十年代,在九铁小进行的一场篮球比赛,感觉比赛场面挺激烈,有可能是校际友谊赛。</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由九铁中王义龙老师提供,接下来的老照片是由王士芬老师提供。</p> <p class="ql-block">1981年元旦学校汇演,王老师与她的同事、学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八十年代初,王老师带她的学生们进行游园活动。看着这些纯真、可爱的脸庞,不禁想起了我的小学生活……</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还好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八十年代,王老师带她的学生们进行的游园活动。</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九铁小的老操场,感觉这时的操场没有保养的好,估计已经不能开运动会了,好可惜…</p><p class="ql-block">你还记得小学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的情景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八十年代,王老师所带班级优秀学生,在校园花坛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八十年代,王老师带她的学生们进行的游园活动。前排的孩子们,真神气!</p><p class="ql-block">不知他们能否看到这张照片?也不知他们还能忆起当年情景吗?</p> <p class="ql-block">1986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教师节,王老师荣获蚌埠铁路分局学校先进工作者,分局领导派人到校给她拍的。</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学生心中,王老师一直都是一位认真、负责的优秀老师。</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八十年代的某个三八妇女节,九铁小全体女教职工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九十年代初,王老师的两个漂亮女儿,在九铁小校园花坛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九十年代初,王老师和九铁小几位女教师的合影,前排右三是陈老师,曾经带过我们班的算术课,我还记得她教我们学珠算的情景。她是一位很有耐心的上海人,拍这张照片好像是为她送行吧。</p><p class="ql-block">我在九龙岗这么多年,从铁小门前也不知经过多少次,却很少留意这座老校门。直到近几年才发现老校门不存在了,才开始怀念那个常常忽视的老建筑,可怎么也想不起她原来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去看王老师,惊喜的发现这张珍贵的照片,才想起她原来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人总是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p> <p class="ql-block">这是九十年代初,王老师与她的学生们的合影,估计这是她带的最后一届学生。</p> <p class="ql-block">1993年教师节,九铁小全体员工的合影。</p><p class="ql-block">一年后,王老师就要退休了…</p><p class="ql-block">希望有缘读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位朋友,愿你们能好好规划好退休后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多出去走走,让自己过得开心、健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美友提供的照片,九铁小1995届六(2)班毕业照,其中大部分老师还认识。</p> <p class="ql-block">  这张是2017年,小学部分同学与王老师在森都大酒店聚会后的合影。我是看周梦同学的“美篇”发现的,心里既高兴又失落…</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里又没有我,因为小学毕业后,我与他们不在一所中学上学,工作后又不在一个系统。加上我这个人性格有点孤僻,不善交友,这么多年也没有主动联系他们。导致聚会时,他们也联系不到我。</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充满了遗憾,缺憾也是一种美。虽然我这么多年,没有联系他们,但常常会想起他们。因此,我会记得很多他们已经忘掉的事,我的这篇作品,仅仅记录了其中的一小部分…</p><p class="ql-block"> 有些人,也许不会再见;但那些事,我却永远不会忘怀!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同学们!是你们陪伴了我童年的成长,给我带来许多的快乐和难忘的记忆,这是我这一生最有意思的阶段。我会默默地为你们祈祷,愿我们各自珍重,各自安好!</p> <p class="ql-block">这篇作品,牵涉到一些老同学,还有一些往事。因为时间太久了,有些记忆不一定准确,加上我的水平也不高,一定会有错误或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有得罪之处请多多包含!🙏🙏🙏我会不断增补、修改部分内容,只是手头资料太少,希望您能够积极提供,帮助大家一起回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