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归一|1月17日《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左治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忘知章第四十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学日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道日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损之又损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至于无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为而无不为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取天下常以无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及其有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足以取天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释文</b></p><p class="ql-block">求学者,其学问一天天会增加,其追求也一天天会增加。求道者,随着道行的增加,会越来越感到不足、欠缺,因而杂念也会随之减少。</p><p class="ql-block">越觉得不足、欠缺就越要探索、学习,杂念就会越减越少,久而久之就达到无为的境界了。</p><p class="ql-block">达到无为的境界就无所不为了。治理国家的人,要以不骚扰人民、不给人民增加负担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会治理好国家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现代启发</b></p><p class="ql-block">现在,小学、初中、高中,要选择一个教学质量好的学校,目的是今后想考一个好大学、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然后找一个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后就期望着不断晋升,最终目的是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其中的每一步都蕴涵着每个人的欲望在不断增长,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的内涵所在。</p><p class="ql-block">所谓“道”就是万事万物本身固有的内在本质规律,所谓“求道”就是要认识、揭示这些内在本质规律。</p><p class="ql-block">科学研究就是“求道”的过程,没有听说哪一位科学家是为了诺贝尔奖而搞科研的,这就是“无欲”、“无为”的境界表现。但是科学家在求学阶段决非如此,是爱好和理想这个原动力,驱使他们发奋苦读从而学业有成的,这个过程就是“为学日益”的过程。爱好和理想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走进实验室,这里的理想就是一种欲望,为达到某一个目标而奋斗的欲望。一旦融入了科学的海洋,爱好的动力就会逐渐淹没欲望的诱惑,欲望会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而减少,这就是“为道日损”的过程。专注于探索而排除了其他一切杂念的干扰,此时就已经达到了“无欲”“无为”的境界了。</p><p class="ql-block">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伊·格劳伯博士在与中国学生对话时说过一句人生箴言:“做你喜欢做的事。”谈到自己对于专业的选择,他一再提到兴趣的重要性。他说,自研究之始,他就从没想到过要拿什么奖,但兴趣却成为推动他作出重要发现的关键。</p><p class="ql-block">治国之道也是如此,以民为本,不骚扰人民、不给人民增加负担为治国之本,就是“无为而制”的安邦定国之道。唐代魏徵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蕴涵了深刻的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