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消玉殒玉香泉

大学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香消玉殒玉香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卞学泗 张明生</p> <p class="ql-block">  话说民国初期的三垛镇,远离战争纷扰,居民生活安宁,商贸繁荣,文人荟萃。居住在集镇上的人,每天总要应酬来自四镇八乡的客商。这里是一个以商养人的里下河腹部商业中心城镇。</p><p class="ql-block"> 商贸、文化的繁荣,成就了集镇洗浴文化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三垛集镇,坐落着两家浴室,一家叫“东堂浴室”,位于东堂巷靠近东二街的一侧,也就是解放初期老邮电局的后身(北面)。听老人说,浴室的老板名叫姜恩洲,因经营不善,东堂浴室于1948年夏关闭。另一家浴室,则是名闻八乡的“玉香泉”。</p><p class="ql-block"> 玉香泉,因它位于西堂巷,北面紧邻东三街,三垛的人们也就呼之为“西堂浴室”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b></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早上皮包水,晚上水泡皮”。每到傍晚,玉香泉门前人群熙熙攘攘。文人墨客、绫罗商贾、脚班挑夫,摩肩接踵,通通汇聚于这座八尺见方的“玉液琼浆”混堂池中。</p> <p class="ql-block">  据说玉香泉是由三垛卞氏家族的三位先人合股开办的。卞永璋家是最大的股东,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掌柜的。</p> <p class="ql-block">  卞永璋,字叔平,号少卿。卞永璋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四书五经,擅长作诗填词,是南社中“三垛七杰”之一,亦是“玄灵诗社”的骨干诗人。他性格豁达开朗,桀骜不羁,人称“狂傲诗人”。曾任高邮县第三区的“第三小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  1939年,日军侵占三垛镇,卞永璋不屑于污流浊水之辈,推却一切社会活动,接手祖业。他安心于浴室掌柜,每天守坐在三尺柜台旁,收银结帐。可他哪耐得住柜台内的寂寞,于是乎,每天捧着书本,读得津津有味。澡客洗完澡,将澡筹和两文钱往柜台上一丢,他头也不抬,顺手将澡筹和浴资撸近抽屉。</p><p class="ql-block"> 如此“书呆子”掌柜,自然容不得西堂浴室这么粗俗的名称,“玉香泉”雅号的由来,也就顺理成章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澡客洗完澡,一般都要到堂口领澡筹,然后到柜台结帐,这个过程就叫做“发筹子”。“卞</span>老板收浴资,从不抬头。”浴室跑堂的个个都知道,于是乎,一些跑堂的便打起了歪主意。跑堂的亲戚或朋友洗完澡,跑堂的便悄悄对他说:“你不要拿澡筹结帐,径直往外跑,老板书呆子,不会跟你要钱的。”果真如此,只见小小柜台上,一盏煤油灯忽明忽闪,柜台内掌柜的借着昏暗的灯光,专心致志地看着书,头也不抬。澡客大大方方地掀开了遮挡的棉帘,走出了浴室大门。洗白大澡的人还真的大有人在呀!此事成为三垛人口中的谈吐笑料。</p> <p class="ql-block">  卞永璋耐住性子守家业,倒也过的平平安安。1948年初冬,解放军南下,平时读书“识时务”的卞永璋,唯恐“资本家”的帽子戴到头上,殃及家人,便急匆匆将祖业及家产托付于族人,带着一家老小,离开故土,去往他乡。</p> <p class="ql-block">  正所谓:“三垛文人卞叔平,桀骜不羁正气清。厮守书本玉香泉,可知故土玉香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p> <p class="ql-block">  1948年底,三垛镇解放了,玉香泉的几位股东,继续苦苦经营着玉香泉,短暂时间后,出租给公家经营,股东们仅收取有限的房租。1956年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玉香泉折合成股,更名为“三垛浴室”,隶属于三垛镇综合商店(三垛商业社),原先三位股东成为三垛浴室的股东之一。</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的三垛镇,居民纷纷从躲兵荒之地回流,集镇居民人数迅速从两三千人,增加到四五千人,1954年,居住于集镇的人口,已经超过五千人。三垛浴室生意格外繁忙,每天就浴人数至少是800余人,多时超过千人。小小的浴池内人头攒动,人们形象地比喻为汤罐里下汤圆,挤死了。</p><p class="ql-block"> 可那时的三垛镇,没有自来水,居民吃住用水及工厂作坊用水,只有依靠人工挑水,也催生了“挑水工”这个行当。浴池每天都要挑不少的水,才能满足沐浴需要。可是放水,就只能通过阴沟慢慢排放了。</p> <p class="ql-block">  显然小小的生活用的阴沟,满足不了浴室的排水量,为了解决浴水排放问题,浴室花了一些钱,在浴室与礼宜街北侧一个水塘之间,不远的距离内,挖建了一条口径大一点的阴沟,这样可以快速地将浴池的污水排入池塘存放。尽管水塘不大,平时溢出水塘的水,也可以通过生活阴沟慢慢排出,未对群众生活造成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可是有一年的寒冬腊月,冷空气突然来袭,夜晚寒风萧瑟,河面上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从水塘溢出的污水,流淌过道路时,顿时在路面上覆盖了一层光滑的冰面。第二天清晨,不少从此经过的行人,重重地滑倒在地面。人们纷纷来到镇政府,状告三垛浴室。书记、镇长一干人马,怒气冲冲来到浴室,责令浴室人员尽快将水塘的水刮掉。浴室负责人带领一帮员工,跳入刺骨的冰水中,几个小时后才将水塘的水清理了一半。镇上领导临走前撂下一句狠话:“今后不得将水排进水塘,否则让你浴室关门!”</p><p class="ql-block"> 浴室可不能关门呀,它既关系到员工的生活收入和员工家人的生活来源,又关系到全镇人们的正常生活。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 有人提议,将浴水排入三街北边厕所的粪坑里。浴室领导想了一想,也没好的办法,权宜之计吧。</p><p class="ql-block"> 可这个做法又惹出了大祸,第一天将水排进粪坑,却弄得粪水四溢。不久,东三街、西堂巷等街道,就被溢出的粪水覆盖,顿时街上臭气熏天,居民一片骂声。</p><p class="ql-block"> 镇领导立即赶到浴室,火暴雷霆:“你们这是在搞什么名堂,浴室是不想开了吗?”浴室员工,闷不吭声,拿来箩筐,挑的挑,抬的抬,一框框草灰、煤渣铺洒在街道上,再慢慢打扫干净。</p> <p class="ql-block">  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难坏了浴室领导,这污水怎么处置呢?当天,全体员工聚集堂口,召开应对会议。最终形成决议,雇佣挑水工,将浴水一担一担地挑到后河倒掉。没办法,这个开支必须要增加的呀。</p><p class="ql-block"> 后人将此事戏谑地编成了顺口溜:“三垛浴室玉香泉,粪水横流臭熏天。摔倒行人遭众怒,恐怕难保破饭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b></p> <p class="ql-block">  1965年初冬,驻镇社教队中几位女成员,在三垛已经住了不少天,没地方洗澡,便向镇领导反映,能否过一段时间,让她们洗个澡,不然的话,身上都要发臭了。</p><p class="ql-block"> 镇领导和社教队工作组组长,一起来到浴室,询问可有解决女同志就浴的方法。浴室领导说这个事情不好办。镇领导说:“一个月男浴停一天,让女同志就浴。”浴室领导面露难色,又不敢顶抗上级,他悄悄地将员工召集过来。员工们七大言八大舌,坚决反对男浴停业,因为这对于他们的收入损失太大了。</p><p class="ql-block"> 镇领导挠着头,在浴室周边绕了几圈。社教队组长王学海提议,将浴室西边的三间地腾出来,盖女子浴室。镇领导当即同意。第二天,供销社生资部门送来木棍、旺薄和芦菲,农民兄弟送来稻草,浴室腾出十几幅棉帘,镇上又挑来几个瓦工,一个极其简陋的女子浴室很快就盖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茅草屋顶,棉帘做门,倒也保暖。简易女子浴室的建成,极大方便了三垛镇妇女同志的就浴问题,同时也为日后的火灾埋下了祸根。</p> <p class="ql-block">  转眼间,来到了1968年的冬天。某日下午,行人经过三垛浴室时,发现浴室的屋顶冒出缕缕青烟。“失火了,失火了,三垛浴室失火喽!”“救火呀,快来救火呀!”一时间,敲锣声、金属脸盆敲击声响彻了小镇。居民们纷纷拿出木桶、面盆,加入到灭火的队伍。不久,来三垛征兵的一队海军战士,迅速赶到火灾现场,他们轻灵地一跃,就上了屋顶,接过群众递过来的水,准确地浇洒在火苗处。大火很快扑灭了,简易的女子浴室倒塌了。</p> <p class="ql-block">  火灾的原因和过程,后来都分析清楚了。原来那天下午,一位女同志洗澡比较早,服务员特别热心,赶忙加温、打热水。匆忙中,服务员将棉帘一角撩到了取暖的煤炉上,转身又去打热水。这不干柴遇烈火吗,棉帘很快烧了起来,吐出了红红的火苗。此时,女浴客刚刚脱完棉衣,服务员和女浴客抱起棉衣死命往外跑。人员是安全了,可一条边十几条棉帘,顿时全都燃烧起来,熊熊的火焰直往屋顶窜。幸亏解放军战士动作迅速,茅草屋顶仅仅烧毁大匾大的个洞。女子浴室的倒塌,是经不起士兵的踩踏所致。</p> <p class="ql-block">  三垛说是个大镇,可南北长仅一里多,东西也就三里左右。巴掌大的地方,却素有“东头一粒芝麻,西头一个西瓜”之说。女子浴室火灾一事,成了无聊之人饭后茶余的热议话题。这不,一个油头粉面之徒,正在口吐飞沫,有声有色地叙说此事,添油加醋是他的擅长之道:“那天下午,我正好站在西三街的巷口,忽然见对面女浴室的屋顶冒出浓烟,不久便见火光熊熊。叫喊的,救火的,乱成了一片。火光中,只见几个一丝不挂、全身赤裸的女人,从大火中跑到街上,她们紧张地用手挡住下身,露出了白花花的一大片,看的过瘾啊。”这时,走过来一位儒士,上前断喝一声:“混混儿,休得胡诌!咱堂堂孔孟之地,岂容你胡说八道,扰乱民心!滚,快滚!”</p> <p class="ql-block">  三垛浴室遭灾难,鱼龙混杂来回传。</p><p class="ql-block"> 有识之士多叹息,香消玉殒玉香泉。</p> <p class="ql-block">  后来经过修缮的女子浴室,恢复了营业,三垛浴室迁往东二街光福巷处,三垛镇上的浴室又增添了几家,人们便将三垛浴室称为“老浴室”。这些都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欲知三垛浴室后事,且看下篇《老浴室“浴火”重生》。</p>